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百姓苦难的真切呈现

百姓苦难的真切呈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百姓苦难的真切呈现

论文摘 要:近几年来,底层百姓的严酷恶劣的生活境遇、命若悬丝的生存状态,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着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的深切关注,“底层”几成主潮。那些与底层百姓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作家们,以饱蘸血泪的文字,直面底层百姓生活的艰难与不幸,在或理性冷静或激情难抑的真切叙写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不无酸楚、凄切的生活画面,具有振聋发聩、撼人心魄的省世意义。

论文关键词:底层写作 百姓苦难 呈现

关注现实、关注民生,是新时期以来小说的传统之一,但对社会底层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苦难比较集中的聚焦,则是近几年的事情。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的凸现,使城里的下岗工人与广大的农民一道沦为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严酷恶劣的生活境遇,他们的命若悬丝的生存状态,引起了有着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的深切关注。从二〇〇五年以来,“底层”问题成为最大的主题,“底层叙述”成为“热门叙述”和“主流性叙述”。许多有着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到对底层苦难的真切呈现上,让读者触摸到了社会底层普遍存在的伤痛,对社会、平等、公平等问题有了切肤之感。因此,这样的作品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同罗伟章只是客观地叙写底层苦难不同,同为四川作家的曾平,在他的小说《大伯》(《四川文学》2006年第5期)中则直接挖掘了造成这种苦难的社会原因。小说告诉我们,已经娶了儿媳妇的大伯生活本来还算可以,所以大伯决定要建楼房。但是这个梦想却因村里的招商计划而破产。因为有老板要来办砖厂,村支书李乘龙巴上欺下,强令大伯砍掉荔枝树。大伯索赔无果,荔枝树被砍个精光。他到乡派出所讲理,并多次到县里、市里反映,结果不但无济于事,连大青马也被卖掉抵罚款。大伯在万般无奈中,喝下了毒药。小说通过这个个例真切地展现了农民——这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的当下,生存境遇的恶劣。究竟是谁让一个原本殷实的农民家庭莫名其妙地变得鸡犬不宁,以至于要了大伯的命?各级领导的好大喜功、追求政绩,无视大伯的正当权益,无疑是酿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云南作家杨继平的中篇小说《烟农》(《滇池》2006年第3期),写出了地方政府与百姓争利酿成的悲剧。为了不让烟叶外流,乡政府便在靠山屯通往县城的路上设置堵卡点,禁止烟农把烟叶销往外乡镇。这本身已是违背了《烟草法》的规定。烟农们千辛万苦收获来的烟叶当然想卖个好价钱,可当地烟站把等级压得很低,烟农们便要把烟叶卖到外地(外乡镇)。就在这样的官夺民利的对抗中,青年农民赵三林竟然被乡政府的堵卡员活活地打死。无奈,赵家以暴尸乡政府的办法,要求解决问题,可是公安局竟出动防暴警察,大打出手,并逮捕了赵二林,而乡里相关的领导却安然无事。与民争利的政府怎能不让人失望,农民的一条命不如一条狗的现实怎能不叫人寒心!

河北作家胡学文的小说《命案高悬》(《当代》2006年第4期)则写出了底层百姓生命的卑微。尹小梅因为来林中放牧,竟连牛带人被副乡长毛文明带到了乡里,后来不明不白地死在了乡卫生院。乡政府怕尹小梅的丈夫黄宝告状,用八万元堵住了他的口。护林员吴响良心发现,想查清尹小梅死亡的真相,结果反被派出所长诬以嫖娼罪罚了一千五百块钱,护林员的工作也被辞掉。而良心受到折磨的黄宝也投河自尽。我们看到,这一切都与幕后一层既朦胧隐约、又丝毫不容侵犯的权力有关,它是如此森严、冷酷,又表现得合乎常规!这种权力的存在通过副乡长毛文明、派出所焦所长,还有卫生院周院长表现出来。是他们的合谋,使一桩人命案隐于无形。而底层百姓的生命的卑微,则真真切切地被表现出来了。

南京作家王大进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上海小说》2006年第4期)是一篇关于留守孩子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与思考意味。家境贫困的花季少女大秀、二秀因一袋饼干而被店主谩骂羞辱,进而被诬陷为偷窃了一百元钱。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姐妹俩,面对难以说清的冤情,只得留书跳塘以示清白。两位懂事、勤勉、好学、自尊、纯朴的少女,她们生命的花朵就这样凋萎了。人们不禁要问,一袋饼干,两条人命,究竟是谁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喊山》(《人民》2004年第11期)中的主人公红霞,原是个天真的少女,不幸的是她被拐卖给一个大她二十岁的叫腊宏的男人做老婆。这个男人好吃懒做,生性残暴,当红霞无意中知道了他打死自己的前妻的事时,腊宏竟残忍地用老虎钳揪下了她两颗牙。在腊宏的残暴淫威里,红霞变成了一个不敢言说、不必言说,最后也不会言说了的哑巴。一个偶然的事故,解除了压迫红霞的外部,韩冲炸獾误炸死了腊宏。对面甲寨上的喊山声,猛烈地撞击着红霞的心扉,哑巴有了前所未有的言说的欲望,于是开始了啊啊啊的喊山,这是挣脱了束缚后的生命的呐喊,是哑巴恢复为人的激情欢呼。小说就是这样以饱蘸血泪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只有在中才会看到的“把人变成鬼”的白毛女式的悲剧,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与上述作家直接展示农民的苦难稍有不同,刘庆邦、迟子建等人则引领读者去关注另一个弱势群体——矿工的生存状态。当然,在当下“国退民进”的格局中,矿工群体事实上也是农民群体——近几年来,开煤窑暴富的老板不在少数。他们漠视矿工生命,淡化安全措施,导致矿难连连不断,可以说煤老板的财富是矿工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收入,一些官员更为了自己的直接的利益,充当了许多不法矿主的后台和保护伞。刘庆邦发表在二〇〇五年第一期《十月》上的头题小说《卧底》,便真切地反映了这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刘庆邦在小说中把小煤窑称作“牢窑”,非常贴切地高度概括了小煤窑矿工们的生存环境。像牢狱一般的小煤窑,囚禁了矿工们思想,扼杀了矿工们的良知,扭曲了矿工们的灵魂。物质的贫瘠,精神的匮乏,生存的艰辛,劳作的艰苦,老板与矿工之间的矛盾,是那样的惊心动魄,远比报道真切、尖锐。作品的深刻之处,正在于如实地写出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

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钟山》2005年第3期),无疑掺杂进了作者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情感经历,但令人极度震撼的还是她对矿难、矿工及其家属的生存境遇的叙写。乌塘这个地方有许多煤矿,因此这里便有了无数的寡妇。矿工们下井前要仔细看看妻子儿女,就怕这一走就是天地两隔。更有甚者,当地想发财的女人,便有了“嫁死”一说:嫁个矿工,再多买几份,三年五年,熬过去,发生矿难,钱就哗哗来了。这样的事情,叫人不由得感叹“今夕何夕?”失踪的蒋百,其实早已在矿难中死去,尸体就蜷缩在一只大冰柜里。因为把蒋百定为失踪,使死亡人数由十人变成九人,就构不成重大事故,当地政府官员就能够逃避责任,所以他们便以给蒋百嫂巨额补偿的办法,堵住蒋百嫂的嘴。蒋百嫂的放浪、疯癫、跟任何男人都愿意睡觉、特别惧怕黑夜的十分反常的行为,包含着怎样的一份无法承受的痛苦!因为她的心里,埋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在一个百姓性命贱如蝼蚁的环境中,和谐社会的建立近乎痴人说梦。

为什么这些作家如此痴情于对百姓苦难的叙写?如果我们留意一下专注于底层的作家群体,便会发现,这些作家们大都跟底层的百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们风格各异的作品中,都有一种共同的平民意识与人文情怀。罗伟章出生在大巴山区,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已去世,他是在饥饿、孤独中长大的。当他后来有幸走出大山,成为有知识有地位的体面人之后,他没有忘记那些依旧生活艰辛的父老乡亲,而是满怀激情地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他们的痛苦与无奈。而且就小说中叙述者的身份来看,则要么是虽然受过高等,有了一份较体面的工作,但骨子里还是跟自己的故乡掰扯不开的城乡边缘人(如《大嫂谣》中的“我”),要么干脆是有点、有点思考却改变不了自己命运的农民(如《我们的路》中的郑大宝),这实际上可以说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从河南奋斗到北京的刘庆邦,当过农民又当过多年矿工,所以写农民写矿工的生活得心应手,因为他太熟悉他们的生活状况,也太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写矿工就是在写自己——写过去的自己,也写与过去有了差别但心里总是割舍不下那些“阶级兄弟”的当下的自己。他不能忘怀这些曾为中国的建设做出过贡献而今又做出牺牲的底层百姓,他更不能在他们愈来愈恶化的现实处境面前闭上自己的眼睛,因此把关注的焦点对准当下的农民与矿工,便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了。别的作家与罗伟章、刘庆邦的经历或许不完全一样,但他们的作品都彰显出对底层生活的熟悉和关注,却是不争的事实。与那些或聚焦于上流社会成功人士的“化的日常生活”,或只倾听自己内心隐秘的情感躁动的作家不同,他们是有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人,因此他们的作品,便难得地饱含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真情。他们既没有事不关己地在弱势群体的遭遇面前“缺席”、“出位”,也没有以救世主的身份高高在上地去“启蒙”那些未免还有些“愚昧”的底层百姓,而是真真切切地展示了他们生存状况,并把全部的同情给予了他们。虽然他们知道,靠文学家的孱弱的笔,是不能解决底层百姓的种种问题的,但人文情怀与道德良知却驱使他们要把自己耳闻目睹的这一切写出来,以便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一庞大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从而使解决他们的问题成为可能。因此能把底层百姓的痛苦与无奈展示出来,作家们便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阅读、梳理这些真切展现底层百姓生活状况的作品,使我们的心情极其沉重。但我们并没有绝望。既然底层百姓的苦难已被越来越多的有着人文情怀的作家关注,而且底层写作也成一时之尚,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这些民生问题的。从温家宝总理的报告、讲话里,从建立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中,我们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广大群众平等、公平、公正意识的空前觉醒中,我们同样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写给妈妈的信
秋来了
爱的海洋
观察日记:紫竹花
灵魂的教师——母亲
我和书的故事
观鱼
家乡的柚子树
表哥家的狗
东湖海洋馆
最近,我很苦恼
小红的文具盒
秋 画
吊兰
难忘的一幕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7)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5)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7)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9)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4)法学理论论文(1)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2)法学理论论文(1)
物权法应当规定海域使用权制度法学理论论文(1)
多元化目的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法学理论论文(1)
物权法应当规定海域使用权制度(9)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4)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5)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3)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8)法学理论论文(1)
《牧场之国》教学建议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建议
《麦哨》教学建议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案例
《麦哨》教学设计
《花的勇气》教学案例(片段)
《乡下人家》教学建议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火烧云》教学设计
《牧场之国》教学案例(片段)
《爬山虎的脚》 说课稿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案例
《花的勇气》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