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功能翻译论

浅析功能翻译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5

浅析功能翻译论

[摘 要]功能理论派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其主流。其中,费米尔的“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主导理论。纽马克和奈达也把翻译研究与功能结合起来,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探讨翻译,打破了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框架,开拓了翻译研究的视野。

[关键词]目的论 文本功能分类说 功能对等

一、引言

随着现代语言学和翻译活动本身的蓬勃发展,西方译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翻译研究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出现了众多学派,如翻译的语言学派,翻译研究派,翻译派,翻译功能派,多元系统派等等。各派学者在吸取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观点,从新的角度描述,论证翻译及其研究方法,逐步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在上述众多学派中,翻译功能派即是具有代表性学派之一。

二、功能翻译理论

翻译功能派持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的‘功能主义’就是指专注于文本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研究”(Nord,2001:

1),它是对此研究方法产生的多种理论而使用的一个广义术语。其中,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skoposthoery)是该学派的主导理论。除此之外,还包括认同功能翻译理论以及受德国“目的论”启发的学者。代表性的如,英者纽马克,美国学者奈达。二者均把翻译研究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并提出针对不同功能文本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同时,费米尔提出了翻译过程应遵循的三大规则:目的规则(skopos rule)、连贯规则(coherence rule )和忠实规则(fidelity rule )。目的规则指译文要达到的交际目的。连贯规则反映文本内关系,即译文能否被接受者所理解,具有可读性,并在译语文化及其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规则反映的是文本间关系原文本和目标文本。译文文本不能随意创作,过多地偏离原语文本。目的规则是第一位的,它贯穿整个文本,适用于文本的各个部分,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从属于目的规则。在翻译过程中,如果目的规则要求译文与原文的功能不同,就放弃忠实规则;如果目的规则要求译文不通顺,就放弃连贯规则。

莱斯德国功能理论先导人物,首次把功能与翻译结合起来,把文本按不同功能进行分类,提出三大功能文本类型(text-type):“信息型”选取恰当语言和文体形式,向读者呈现客观世界的物体和现象;“表达型”注重功能,文体形式的选择要体现美学效果;“诱导型”内容和形式应以获取文本预期的超语言效果为准则。

(二)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说

(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圣经》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即“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Nida,2001:91)。 从“最切近的”,“自然的”,“对等语”三个层面考察译文,看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对所接受的信息能否做出基本一致的反应,即注重言外的交际效果的对等。奈达最初提出该概念时,用的是“动态对等”这一术语,由于易被误解为仅指一种影响力,因此,用“功能对等”替换了“动态对等”。虽然不同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但均具有同等表达力,在使用中所能发挥的言语作用是相似的,具有彼此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功能,如认知,人际,信息,祈使,移情等等。翻译要以反映“深层结构”的“功能对等”为主,而不是反映“表层结构”的“形式对应”。要注重原文意义和精神的传达,不要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当原语与译语差异较大时,要通过从语法到词汇改变原作的结构形式来保全原作内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从作者,作品内容,读者,作品背景,作品表达手段等各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转换出能起类似原作交际作用的译文”(谭载喜:1999)。如果译语读者做出与原语读者基本一致的反应,那么就达到了翻译的功能对等。

三、

费米尔,莱斯,纽马克和奈达均把翻译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重视文本或语言功能在翻译中的运用,文本创作者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采取相应交际策略,选择相应文本形式来实现其预定文本功能。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在宏观上把握原文的功能特征,根据自身目的,采取相应翻译策略,选择相应译文形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功能。

参考文献

[1]谭载喜,1999,《新编奈达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Nida. 2001.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Nord,2001.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

FunctionalistApproachesExplained.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sEducationPress.

[5]Vermeer.2001.A 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骑自行车
有趣的游戏
早起的好处
冬天
日记
美丽的春天
傍晚
日记
我喜欢秋天
迎春花
课外活动
可爱的小白兔
参观三号井
享受美味
做不倒翁
电子商务时代市场营销的新策略研究
竹集成材家具的设计文化研究
产品包装中的消费心理因素探析
四个维度解析细节营销
浅析我国图书市场现状及营销策略
沈丘县聚酯网行业发展困局分析及其对策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消费者多品牌捆绑商品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机构半月密集调研计算机应用行业荣之联拔得头筹
女装企业歌力思存货高企 产成品占比逾七成
植入式广告的应用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褚橙”的营销策略分析
中小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邮大赚51亿元位列前十 再造投研重登巅峰
浅论母婴用品购买者消费心理行为及其营销对策
《山村》教学片断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对《山村》一课课堂评价的反思
《暮江吟》教学设计:理解字词练中悟情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山村》教学实录之二
《山村》教学反思之一
《山村》教学设计之一
《山村》教学反思之二
《山村》教学实录之一
《暮江吟》教学设计
《暮江吟》教学设计:画图理解再现情景
《珍珠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