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潜意识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重塑和美化

浅论潜意识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重塑和美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浅论潜意识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重塑和美化

论文关键词:鲁迅 潜意识 重塑

论文摘要: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并不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所见到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当初面貌,而是经过了重塑和美化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因为,随着日后阅历的不断增加,个体会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对他早期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建构和重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著名回忆性散文。在这篇散文中,鲁迅先生充满深情地回忆了给他童年带来无限快乐和美好时光的百草园和同样充满快乐和乐趣的三味书屋。在这看似客观而真实的描写中,事实上却暗含着鲁迅先生在潜意识中对童年生活的重塑和美化。

什么是回忆?德国家海德格尔说:“回忆不仅仅是学上证明的那种把过去的事件‘复现’在脑海中的能力。回忆回过头来思已思过的东西。但作为缪斯之母,‘回忆’并不是去思能够被思的随便什么思的东西,回忆是对处处都要求的那种东西的思的聚合。回忆是回忆到的、回过头来思的聚合。”①也就是说,回忆不可能是过去经历的简单复现,回忆只能是回忆到的、回过头来思的东西的聚合,那些被记忆忘记的、回忆不到的东西,是不可能复现出来的。即使那些被回忆到的东西,因为后天的阅历、心境、情感的变化,被回忆到的东西事实上也与过去的东西有所不同,人们的潜意识会不知不觉地对其进行重塑和重构。维特根斯坦指出,记忆从根本上来说不是表象和再现的工具和媒体,相反,它是在具体情境中的一种“建构”的过程。②童庆炳先生也说:“家的各种早期经验往往随日后经验,包括理性的思想观念、感性的情绪知觉等而改变或重塑,其结果是出现了不同于实际经历、感受的对整个人生、的更为深刻的体验。”③也就是说,随着日后阅历的不断增加,个体会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对他早期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建构和重塑,这样以来,我们日后回忆中的早期经验与我们当初的实际经历就会出现很大的不同。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我们认为,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并不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所见到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当初面貌,而是经过了重塑和美化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鲁迅先生自己在文章中也承认: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鲁迅先生在回忆起来的时候却说:“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本来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经历过生活颠簸和人事烦扰的成年的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把它当作乐园?他在文章中又是如何描写这个乐园的呢?“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在这里我们看到,鲁迅先生把“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描绘成了一个充满着欢乐和诗意的极乐世界:蝉在这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直窜向”云霄里,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这还是客观的只长满野草的百草园吗?再说,幼时的鲁迅会产生蝉在“长吟”、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的感受吗?这是鲁迅回忆中的百草园,是鲁迅在潜意识中经过重塑和美化的百草园,它与幼时鲁迅所生活的那个百草园已经有了一定的距离。

上的百草园其实很普通,不仅鲁迅说它“只有一些野草”,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一书中也认为它“名称虽雅,实在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参观过绍兴鲁迅故居的人,也会说,那确实“只有一些野草”。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描写事实上也明显地带有重塑和美化的痕迹。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为,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描写,主要是批判以三味书屋为代表的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封建私塾,表现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但仔细品读作品,我们发现,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描写,也说充满快乐和情趣的。在三味书屋的后面有一个花园,孩子们读书之余可以去折腊梅花,寻蝉蜕,还可以捉苍蝇喂蚂蚁,这与在百草园玩耍有同样的乐趣,只不过不能玩得“太多,太久”罢了。对私塾老师,作品写道:老师“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1]

而鲁迅先生在作品中对私塾老师读书情态的描写更可看出作者对私塾老师的亲切和几分喜爱:“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位老先生是有点迂腐,可他“迂腐”得多么可爱。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成年人视角中的“迂腐”得有点可爱的私塾老师。

这种对童年生活的重塑和美化,鲁迅自己也是承认的。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也就是说,回忆中的东西,与客观事实本身常常是会有差距的。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我们后天的阅历和生活经验已经不自觉地影响了我们对过去经验的印象和认识,我们的潜意识已经不自觉地对它们进行了重塑和修改。

语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所选的一篇短文《儿子眼中的父亲》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活,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随着"我"的阅历的不断增加,“我”在潜意识中一直不断地在对“父亲”的形象进行建构和重塑,这里既有美化,也有丑化,是美化还是丑化,这主要取决于“我”的生活阅历和具体处境。当然,主体对过去生活经验的重塑常常是潜意识的和不自觉的。

鲁迅所以把童年生活重塑的如此美好和令人向往,这主要与他当时的生活处境和思想情感状况有关。 1925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发生女师大风潮事件,在这次事件中,鲁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参加了校务维持会,北京大学教授陈西滢等却支持杨荫榆,并写文章污蔑学生运动、指责鲁迅等人暗中鼓动学生闹事。鲁迅曾写《忽然想到》、《并非闲话》等文予以反击。1926年3月18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军舰驶入我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集会,后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在国务院门前遭到枪击镇压,死47人,伤150余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也惨遭杀害。鲁迅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淡淡的血痕中》、《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揭露反动当局的罪行,深切悼念死难者。军阀政府在惨案发生后就下达了通缉令,鲁迅也被列入名单中。为避免军阀政府的迫害,3月26日鲁迅被迫避居北京西城,后移住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地,有时住在“一间破旧什物的堆积房”中,“夜晚在水门汀地面上睡觉,白天用面包和罐头食品充饥”,有时甚至住在地下室。8月26日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聘期两年,但因受人排挤、也因不满厦门大学的“不死不活”现状,12月愤而辞职。1935年鲁迅回忆他《朝花夕拾》的境况时说:“直到一九二六年的秋天,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而北京的未名社,却不绝的来信,催促杂志的文章。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写了十篇《朝花夕拾》……”④

的黑暗,生活的颠簸,人事的烦扰,都使鲁迅倍感疲惫和沮丧。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回忆起童年时期那些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快乐而充满情趣的生活,无疑倍感亲切和温馨。越是对现实不满,在内心深处、在潜意识里面越发会感到那种生活的美好和令人向往。而事实上,作家在这里已不自觉地对童年生活进行了重塑和美化。

注释:

①转引自金元浦主编的《文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②转引自金元浦主编的《文艺心》[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8页.

③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M].高等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

④鲁迅.故事新编·序言[M].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盗版软件该被禁吗?
救水源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国民乐和现代音乐的比较
不同的生活方式
橘子事件
奥巴马其人其事
关万圣节的英语
大选学英语(1)
投诉的信
球变暖的危机
残志不残
生火灾时要做什么
记本能促进学习吗?
一次可怕的台风
一个也不能少》的简介
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调控模式
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与节水途径
溢洪道抢险公路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矩形渠道机翼形量水槽试验研究与应用
如何开发利用黄河下游土地资源
滴灌工程规划布置
略论地下滴灌在棉花栽培技术中的应用与效果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
集雨工程
溢洪道底板、墙体钢筋施工技术交底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发展状况综述
通江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
地面坡度对滴灌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关于合庆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水旱灾害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
《哪座房子最漂亮》|人教版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四季》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教案和札记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画》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四季》教学设计及点评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2
《四季》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