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谈如何看待中国当代“国学主义”_谈如何看待中国当代“国学主义”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如何看待中国当代“国学主义”

谈如何看待中国当代“国学主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谈如何看待中国当代“国学主义”

论文关键词:传统 大家

论文摘要:本人可能对国学概念持有偏执,因此一向对标举“国学”的书籍敬而远之。在印象里,“国学”很大程度上是种理想主义的定义,不管学术界和传媒界怎么称之为“热”,本源还是因为太“冷”。如同强调团结,根本问题是人们目及之处帮派林立,“不团结”的现象丛生,否则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但偶尔读到由新华文轩策划的《大家国学》系列丛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却让本人对“国学”的外延有了深层的认识。

《大家国学》是一套具有的普及性读物,收录了近代以来在文化领域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作,其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梁启超、章太炎、鲁迅、闻一多、朱自清等20人的作品。由于选题具有鲜明的高端性,将之解读为“国学大家”也恰如其分。尽管今天的学术界对“国学”的争议尚无定论,诸如“复辟”、“复古”的批评不绝于耳,但从“接续文脉”的角度看,丛书的出版对普及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突出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在当下文化急剧变革的时期,翻读昔日博学鸿儒的著作,至少可以看清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

传统意义上的国学,分经、史、子、集四部,是以儒、释、道为基础的文化经典集成。自从被章太炎等人冠以了“国学”名号,所谓“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便开始附加了大量的社会实用主义内涵,偏离了“穷治文字以通经学”的学风。随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巨变,人们对“国学”的渴求心态愈加庄严凝重,认知度也越来越宽泛。如此便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国学”倡导者,其中不乏毫无原则复古尊儒的人,也有不分青红皂白打压者,而这都不是正确化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张力的应有态度。

有人认为,国学之所以沦落到“弘扬”或“捍卫”的地步,首先是普及力度不够,中国文化受西方文明的冲击出现的断层已经不能回避,而贴近民众的传统文化书籍甚少;其次表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误读,不论是以鲁迅、胡适为代表的“社会文化派”还是以王国维、傅斯年为代表的“学术理论派”,都没有客观地认识到新旧文化无法截然分开的事实。而实际上,这样的理解也是对“国学”的误读,因为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就不可能有中国现代学术存在的依据,更没有当代文化发展的基础。若厘清“国学”概念,一方面必须承认传统文化也是渐进和流动的,如认同孔孟论著属于传统文化,李贽等人的反儒学论著同样也是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国学作为民族文化的集合体,目的是用于区别“西学”,在学术领域只能算是一种分类符号,不可能成为人类社会科学的精细学科。

虽然世界各种文化浩瀚,但就人类本身而言,更像寄生在地球上沙漠高山海洋边缘的青苔,脆弱到随时都有被火山狂风骤雨摧毁的程度,所以,在对文明的传承方面画圈而强调归属性,历来不是明智之举。王国维认为“学无中西”,无非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定论的。既然国学概念没有“承前”,也就没有必要指望它“启后”,最多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思潮。在这样的前提下,把“国学”独立起来,注定是种虚妄的狭隘文化心理反映。进一步说,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如果都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划分,那么“国学”所对照的“西学”也值得从上再推敲。而事实上,西方学术领域从来也没有“西学”,即使他们进行,也与“学无中西”思想殊途同归,这也是为什么没有“西学大师”的原因。

[1]

毋庸置疑,《大家》丛书没有把“国学”定位在狭隘的传统范畴,既收录了提倡文化维新的唐文治、梁启超等人的优秀著作,也收录了学贯中西的蔡元培、章太炎、王国维的成名传世文章。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丛书把视中国为“吃人文化”的鲁迅也纳入了其中。这就从理论上奠定了丛书的可读性,让读者很容易产生出一种“反智”思维:“大家国学”即为大家的国学,而非“国学大家”。

翻开我们不难知道,由于列强的入侵和文化范围内的“革命”等诸多原因,中国近代文化史的沿革带有很多意识形态因素,所以《大家国学》丛书中收录的一部分作者相对冷门,有的人与鲁迅、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叶圣陶相比显得陌生。但是,唐文治的犀利、梁启超的深邃、朱希祖的明辨、章太炎的气节、王国维的博学等,在中国史上均可独树一帜,特别是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坐标。而颇有寓意的是,这些人恰恰不是人们想象中子曰诗云的“国学大师”,却是中国新文化的奠基人或旗手。正是他们的出现,才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以融会贯通,因此他们也不可替代地成为了两者之间的焊接点。这是《大家国学》丛书的一大亮点,也是最值得品读的价值所在。它匡正了人们对“国学”既定的传统形象,颠覆了约定俗成的“捍卫”、“继承”、“弘扬”概念,客观而准确地传导给读者一个信息——国学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合理阐释。以鲁迅为例,之前冠予他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虽带有强烈属性,但“革命家”并没有湮灭他的“魂”形象,反而使他的思想呼之欲出,更加丰满。套用这样的,贯穿在“国学”书籍的编辑理念中,虽然不能说《大家国学》在中国文化界有开先河的意义,却十分难能可贵。

《大家国学》丛书巧妙地将“国学”概念扩展开来,如同在世人面前展开了一幅中国文化发展长卷。20部个人卷可单列又可组合,各种观点交相辉映,更加显示出鲜明的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对国学内涵的全新解读,也是文化发展史上的文本,让读者看到了中国现代文化的蝶变过程。比起那些惟传统文化(儒教)是瞻的“国学”,《大家国学》冲破了思想禁区,这正是中国当代文化需要反思之处。且不说“独尊儒术”的倒行逆施能不能发扬光大,片面奉行任何不合时宜的文化观,不管形式和名称多么堂皇,最终只能沦为“捍卫”的对象。这是现代化的必须汲取的教训,而汲取教训的要义在于彻底根除封建思想下的“传统文化”束缚,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学”成为人类优秀文化的载体。

[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黄狗
小狗的自述
小麻雀
小蜜蜂
蜗牛为什么在雨天出现
小乌龟青青
调皮的“三毛”
“小虾米”
我家的小狗
活泼可爱的小金鱼
我的发现
蜜蜂,蜜蜂,嗡嗡叫
兔子
可爱的小狗
小狗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发展论析
从经济理性到道德理性(1)
浅论体育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
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动态综述(1)
中国旅游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关于实施个性办学,推动职业学校加快发展
现金的控制(管理)与企业的持续发展
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1)
借鉴欧美职教经验确保纲要全面落实
关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分析(1)
试论走出中等职业教育困惑的深层次思考
浅谈寓忧患意识教育于中学地理活动课中
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些思考(1)
论学校道德教育的冲突与选择
以读促情 “读占鳌头”──《钓鱼的启示》案例及反思
《钓鱼的启示》收获
 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钓鱼的启示》教学例谈
课就应该这样上──贺成金执教《钓鱼的启示》案例赏析
《钓鱼的启示》片断赏析
《钓鱼的启示》教学杂谈
《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
听王渊老师《钓鱼的启示》有感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钓鱼的启示》片断赏析
《钓鱼的启示》片断赏析
《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
《钓鱼的启示》教学片段与评析
《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示
试谈阅读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个性──《钓鱼的启示》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