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5
试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
【论文摘要】怎么样才能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疑巧,使教学内容问题化。
三、学法多,使学生学习方法灵活化。
四、个性扬,使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化。
【论文关键词】设疑;质疑;解疑;教法;学法;个性
大家知道,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条件也比较差:国家投入不够、课程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农民教育观念陈旧等等,致使农村素质教育的质量偏低。但是新课程理论要求我们: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效课堂要“自主.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也是语文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乐学”、“会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对过去的传统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怎么样才能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设疑巧,使教学内容问题化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处处设疑,“于不疑处有疑”,去撞击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波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而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问题的设计要做到准确,巧妙,难易适当,有启发性,实效性而且要把握好发问的时机,这样才能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 母亲》一课,我在指导学生读课文前,先让学生观看大屏幕上文中的《荷叶》大插图,然后说:“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感情,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冰心的诗中有许多歌颂母亲的诗句,你知道吗?学生马上会读起本课的诗句或者他们知道的冰心的诗中歌颂母亲的诗句。然后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赞赏,接着我说:“在这几首诗中,把母亲比作荷叶、春光、鸟巢,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依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样通过农村学生熟悉的荷叶插图谈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巧设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打开思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还会更好。
2. 教法妙,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3. 学法多,使学生学习方法灵活化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妨多教会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语文的方法很多。学生可以用以下一些方法来学习。
(一)、学好课本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学生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在紧张的学习阶段,初中学生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只要有机会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这样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更多知识,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
(三)、加强写作训练。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自己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4. 个性扬,使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化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千方百计地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目的。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问,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益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疏导形式。例如:我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就指导学生去多角度阅读,这样读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读得有创意,能够提高阅读质量。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空间,使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体现。当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要强化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只有导得适时、适度,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既不完全被学生所牵引,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比较自由的空间,不指责,不批评,给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语文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
可见,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让我头疼的老姐
- 同学,我讨厌你
- 20年后的我
- 汤姆
- 卧薪尝胆
- 他的爸爸妈妈
- 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
- 三种人
- 她留在我的记忆里
- 她留在我的记忆里
- 我是太阳城的小公民
- 奇遇--小樱牌的主人
- 大话捉贼
- 别了,亲爱的老师
- 友谊之桥
- “美声”在长笛教学中的运用
- 传统与革新并举的勋伯格钢琴音乐
-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略论
- 几种外语教学方法的比较
- 浅论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征
-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素质的培养
- 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浅谈分层教学、以学定教的设想
- 高师声乐课多样化教学刍议
- 美术课运用“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几点尝试
- “小号儿”如何胜出——探讨小嗓子声乐学员的成才之路
- 论歌唱艺术的审美特征
- 英语言语控制与课堂教学效率
- “古诗鉴赏的做题步骤”一窥
- 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时代适应力
-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 《拿来主义》创新...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林黛玉进贾府..
- 第三课荷花淀..
-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赤壁赋》第二课时..
- 《窦娥冤》学案..
- 《巩乃斯的马》...
- 《钱塘湖春行》简案..
-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
- 《师说》学案..
- 第二十三课劝学(节选)..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