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试析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1

试析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多媒体教学的含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防止使用过度。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缺限;使用原则

一、多媒体含义的讨论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把media解释为:the main ways that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receive i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 that is the television, radio and newspapers.意思是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工具。把multimedia定为形容词,意思是(in teaching)using sound, pictures, and film in addition to text on a screen.译为多媒体的。《辞海》(1999年版)没收入“媒体”这个词条,只有“媒介”这个词。其第二解释为指各种信息的传播手段。如新闻广播等。《辞海》(1999年版)受时代局限,把多媒体简单地解释为“多媒体技术”的简称,显然不妥。但是其解释仍然能给我们启示。(解释为:集数值、文本、颜色、图形、动态与静态图像、视频、声音、音乐、语言等媒体的处理为一体,研究其产生、传递和处理的一种技术。)从中能够得出,多媒体是涉及多种媒体的。

那么,究竟是“媒介”还是“媒体”?通常所说的“新闻媒体”、“第四媒体”、“网络媒体”、“超媒体”,“多媒体”等,这些词汇中媒体一词的所指是不同的。因此,有人对此多有微词。比如说不应译作“第四媒体”,而应叫“第四传媒”或者“第四媒介”。到底是媒体还是媒介?有人认为:

“传播媒介有两种含义。

(一)它是指传递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如语言、文字、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话、电报等;

(二)它是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如报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在传播学中,传播媒介包括以上两种含义。细分起来,如果是指传播活动的手段、方式或载体,那么一般就用‘媒介’这个词;如果是提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或人员,那么一般就用‘媒体’这个词。”

照此说法,前述“新闻媒体”中“媒体”指的是组织或机构;而“多媒体”、“第四媒体”、“网络媒体”、“超媒体”中“媒体”则是指“传播活动的手段、方式或载体”,应当说是“媒介”。这种解释,可谓差强人意。但是人们通常把记者说成“媒体从业人员”,说有些案件受到来自“媒体”的压力,把教学时用的PPT叫做“多媒体”。实际上,这只是约定俗成罢了。

据此,我们可以把多媒体这一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能传播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和电视等多种类型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包括电影、电视、CD-ROM、VCD、DVD、电脑、网络等。狭义,专指融合两种以上“传播手段、方式或载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或者说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把文字、声音、图形、影象、动画和电视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混合在一起交流传播的手段、方式或载体。如多媒体电脑、因特网等。所以,只有融合两种以上媒介的传播方法才能叫多媒体,其应用技术叫多媒体技术。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具体多方面的优点,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的界限,教师可以随时调用、任意切换,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链接组合、多彩的演示效果,给教学注入活力,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其次,多媒体进入课堂后,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师—机—生之间的三者对话,使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广播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方向转换。这种转换还包括从线性的记忆学习转换到非线性的发现、探索和建构;从通用的标准化“生产”,转换为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教学;从教师单向灌输,转换为交互性、协作式学习;从学生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求知的角色扮演;将痛苦乏味的学习过程转换为愉悦有趣的课堂经历。从而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此外,关于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也有人认为它能使抽象的知识更为直观,此外,多媒体还可以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例如,我们在讲授内燃机时,以往必须把内燃机打开展示给学生,现在就可以用三维动画代替实物展示了。这样更生动、更节约,效果更好。

三、多媒体教学的缺限

通过对多媒体特点的研究,我们发现多媒体具有以下具体缺陷:

(一)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训练和养成

抽象是对具象的提炼和概括,是从具体的事物概括出一般的规律,是无法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具象只是对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例如,宇宙的起源是什么?什么事世界观?常有人用语文课举例。例如讲《三峡》,就用三峡风光片,“使学生对三峡之美悠然神往,使他们了解和体悟到作者在课文中描述的意境。”笔者奇怪的是:《三峡》问世1500多年来,读者不知道怎么“了解和体悟到作者在课文中描述的意境”的?难道非得到多媒体发明出来后人们多《三峡》才有真确的体悟?难道当我们看到鲁迅的肖像时,一定会问:鲁迅头发真的这么竖着的吗?哪天找他的照片看看!其实,《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之所以时代相传、历久不衰,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不是因为人们到过岳阳楼和琅琊山,而是凭借美文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打心底里产生赏心悦目的感觉而已。 "

(二)不利于学生解题思路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自有它独到之处。例如数学课上,老师边板书边讲解,还不时向学生提问。老师还可能把学生的答案随手用粉笔写下来,让全班同学讨论,有时能一口气写出数个答案,频繁地擦掉写、写完擦,直到给出正确的答案来。这对于学生的解题思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媒体课件所不能代替的。有老师认为,“老师用粉笔板书是电脑无法代替的,PPT都是预设的,但教师与学生对话互动的过程中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发现通过板书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我们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小学时哪位老师讲课思路清晰、逻辑缜密;还记得中学时哪位老师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讲课乱七八糟,板书不知所云。

(三)不利于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品质的提高

人的成长过程中的许多习惯是靠强制、半强制养成的。一开始,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好,集中时间不长。所以,幼儿园老师手里拿着小铃鼓,每过几分钟就摇几下,让学生注意黑板或老师自己;每节课的时间也短,才30分钟。到了小学,每节课时间延长了,成了40分钟;到了中学,每节课45分钟。到了大学,每节课50分钟,老师还经常连续上,中途不休息,学生也受得了,注意力能集中,因为学生受到了多年的训练。如果学生总是要靠色彩、音响的吸引来集中注意力,一如幼儿园老师手里的小铃鼓,他们哪天能长大?

(四)对学生视力也有不利的影响

记者对西安部分中小学调查后发现,投影仪在课堂上使用较为普遍。对此,眼科专家建议避免多节课连续使用,上多媒体课最好中间能休息5到10分钟。可见,多媒体使用对学生视力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五)多媒体课件教学还可能使课堂效率下降

“有了PPT,一堂课下来,老师坐在电脑前都不用挪动。”“由于一些老师开始依赖PPT讲课,学生因此觉得上课内容PPT上就懒得听讲,导致课堂效率降低。”有些学生就等着下课时把PPT考走,留期末复习,找重点,应付考试。实际上,对于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究竟提高了多少教学效果,并没有实证研究的结论和具体的量化结果面世。这恰恰说明了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或者说长处,只是表象而已,或者说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四、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遵守的原则

(一)注意不同学科的区别,还要区别理论课与实践课

不同学科涉及的内容不同,有的方便用多媒体,有的不方便,那就要能用则用,没法用的就别用。例如哲学课,很抽象,需多用抽象思维,也就是单纯的思考,是不好用多媒体的。如硬要用,就显得很勉强了。再比如讲诗歌,如果用图片、录像来辅助教学,反而会让学生的理解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正如欣赏一幅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论课与实践课对多媒体的要求,以及多媒体所能表达的内容也大不一样。理论课多抽象,难以用多媒体表达,实践课多具体,好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发现,高校中许多实训课就是用课件才得以进行的。

(二)注意教学的不同阶段,分别新课与复习课

一般来说,新课需要层层递进,抽丝剥茧,使用多媒体,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优化教学过程。”但是,到了复习阶段,时间紧,知识点多,就最好别用多媒体了,最多用一下WORD,展示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即可。这就正如上英语课,新学课文时用全英文讲解对师生来说都容易,轮到语法课时再用全英文讲解对学生就是折磨。所以一定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来权衡多媒体的使用与否。

(三)注意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就学阶段

小学和中学不同,中学和大学不同,盖因为在不同的阶段里,所学内容不同,注意力和毅力都不同。经过层层分流,越往后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品质越好,意志力越强,多媒体的使用就要与时俱进,在使用的频率、使用的范围上都要作出适当的调整。

(四)以必要为原则,以效益为中心,谨防使用过度

这是衡量多媒体使用是否得当的尺度。我们应勇敢地打破唯多媒体是从的思维和做法,一如我们当初打破幻灯统治教学一样。多媒体教学怎么使用,在哪节课使用,使用多少,都要看教学的效果,也就是教学效益。“不用PPT就能讲清楚的地方,就不用PPT”。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唯书、唯上。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课优比赛、检查教学时万不可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作为一个得分点。正确的态度是,多媒体使用得当、教学效果好就是一节好课,就该得高分。

(五)注意色彩的搭配,保护学生的视力

在实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主义可见色彩的搭配,色彩对比不能太强烈,教室背景光线要温和。另外,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时间要尽量短一些。

(六)要把多媒体要和自身条件及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制作多媒体要和自身条件结合起来。手头音像资料多,就可以多制作;反之,则少制作。年轻老师对电脑精通,可多制作;年龄大些的老师对多媒体制作掌握不好,可少制作,发挥自己教学经验丰富的长处。多媒体的使用还要和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学校有人体骨骼标本,看实物就比看多媒体效果好。如果实验室有电机、可拆解,用多媒体就多此一举了。

五、结论

多媒体是教学领域的新生事物,我们对它应采取欢迎的态度。但是我们绝不能对多媒体盲目迷信,一哄而上,而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在充分认识多媒体的优点和缺陷的基础上,结合授课内容、授课对象、授课阶段进行分析,决定采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多媒体的使用要和自身条件及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钓鱼对抗赛
亲爱的妈妈
小蜜蜂闹钟
我的自画像
未来的汽车
老鹰捉小鸡
我最珍爱的小熊猫玩具
绝招
过生日
我的小狗贝贝
《游动物园》
我的家乡
My friends(我的朋友)
粗心的小花猫
有趣的小表弟
试论CAFTA的报复制度(1)论文
地方特色专藏文献建设的知识集合观
试论《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探索
尊敬人权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1)论文
论从纽伦堡审判到国际刑事法院(1)论文
关于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试析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
关于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的现实性分析(1)论文
从《欧洲宪法条约》看欧盟法的演变及其影响(1)论文
荷兰刑法典的发展和特色(1)论文
试论多媒体教学与外语教师角色转变
地方文献分编问题初探
构建当代地方文献体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浅析地方民族广播电视视听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葡萄沟》教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谈
《快乐的节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飞向蓝天的恐龙》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5
《飞向蓝天的恐龙》词语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3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语设计
《看电视》教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月亮的心愿》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