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浅谈打造高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
[论文关键词]三维目标 教学理念 师生互动
[论文摘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新形势,当务之急应该是努力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及我们教研组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强化落实物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教改的一大任务。“改变学习方式”的核心是让学生不做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这里说的探索当然包括常说的科学探究,但不限于此,学生的活动也不限于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主动地动脑、动手,发生疑问、进行思考、动手操作,相互讨论,等等。因此,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本身,还应让学生体会探索这些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思想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教师只有理解我国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确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相互平等、相互谐调的关系,才能适应新课程之下的物理教育,他的物理课堂效率才有现实意义。
二、更新教学方式,建构以探究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物理是一门基础的实验科学,物理学的许多思想、方法都是科学式的。高中物理新课程之所以提倡探究教学,是因为探究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的需要,满足时代所需素质人才的需要。经过课堂探究模式,让学生的无知意识得到唤醒、学生的思维得到成长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提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烈、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的需要,不断地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的发展,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可收到显著效果。
三、做好师生互动,完善情感交流,强化信息反馈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往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要使一堂课上得有效率,教师的态度、情感至关重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首先,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四、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起于思”,而独立思考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精神上,具体表现就是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提出问题,必须让他们遇到困惑,心理上产生适当的焦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恰当的实验巧妙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探索。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在新授课教学中至关重要,它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要求老师一定要做好演示实验,给学生以直观的现象,加深学生印象。首先要求学生注意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或者是具体实验,或者是理想实验。学生的认知活动与科学家的创造活动有本质相似的规律。实验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使之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实验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杜绝“板画”“口叙”“思想”实验,少用电脑模拟实验,充分发挥动手实验的功效,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十分重要。而精心设计的实验还能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活跃课堂气氛,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从老师的角度看,实验的过程可能很简单,没有多大意思,重复了多年了。
五、加大课后练习量,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探索。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董国耀.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小红.中学物理教学与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7.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热闹的国庆节
- 别开生面的一课
- 妈妈我长大了
- 第一次拖地
- 我爱家乡的水蜜桃
- 紧急疏散演练
- 快乐的一天
- 弟弟
- 快乐的中秋节
- 黑板上的水哪里去了
- 第一次做面条
- 秋天的美景
- 我的同学--何怡
- 我坐上了神舟七号
- 续写《小摄影师》
- 机关单位人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 2011年6月公安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 2011年6月现役军人入党转正申请书
- 党员转正申请书
- 8月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
- 2011年6月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 学校领导入党转正申请书
- 2011年教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 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 教师5月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 人民医院医生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 2011年6月教师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 7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范文
- 6月份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 医务工作者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 手工电气焊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方法
- 再谈地铁接地问题
- 电气化铁路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 智能建筑电气节能的论文
- 柏拉图的政治技艺论
- 狂奔的女性政治学
- 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集巾监控系统方案
- 公法与政治文明
- 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大型换乘枢纽的探讨
- 运输繁忙站场铁路电气化改造的软横跨更换
- 国家权力作为财产——政治腐败分析
-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初探
- 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与分析
- 谈对铁路货场改革的展望
- 试论煤矿高压供电设备电气保护的发展
-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建议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1
- 《酸的和甜的》教学建议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1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材简说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2
- 《风娃娃》教学设计1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片断
- 《风娃娃》教学建议
- 《风娃娃》教材简说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3
-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 《风娃娃》教学实录
-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