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移动互联网应用框架的分析和比较
移动互联网应用框架的分析和比较 移动互联网应用框架的分析和比较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移动互联网应用框架的分析和比较
移动互联网应用框架的分析和比较
南京邮电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1000
3) 范绍山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和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两种技术的结合无疑是当前IT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对现有的几种无线WWW的应用框架进行了比较性分析,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万维网,移动计算,截获,差分,缓冲,无线应用协议
当前,WWW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Internet和企业的内部网络。这种基于客户/服务器机制的信息系统,其成功主要是归功于客户和服务器间的标准化的通信机制。这包括HTTP,HTML和URL三种标准技术。
在无线通信领域,以800MHZ的AMPS和DAMPS标准以及900MHZ的TACS和GSM标准为代表的两大体系分别在北美和欧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进入90年代,移动通信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2000年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数可达4亿。GSM和CDMA业务持续发展,而备受关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在为大规模进入市场作着准备工作。移动通信的高速增长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用,带来了一种称为“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计算”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又被称为“游牧计算”或“移动计算”,主要目标是为移动用户提供访问桌面应用的能力,以及专用的移动应用和基本的通信能力。
在过去的一些年中,人们对如何将无线通信和WWW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可依据其解决策略分为两类。第一类方式通过引入代理的方法,屏蔽由于无线环境的特点所带来的同固定网的差异,向应用层提供同固定网一致的接口,这样,就无须改动上层的应用,可直接将现有的众多网络应用移植到移动环境中。这种方式被称为“应用透明方式”。另一类方式是将无线特性对上层应用开放,通过修改上层应用软件(如IE,Netscape等),加入缓存、预取等机制以提高系统性能。这种方式被称为“移动感知方式”。
除以上提到的两种方式外,还需要对移动设备的协议栈作一些修改,以适应无线环境的特殊要求。这些修改主要集中于网络层和传输层,如提供对用户漫游的支持,如何保障移动中TCP连接的连续性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一起去爬山
- 去公园玩
- 游龟峰
- 游吴山
- 参观科技展
- 快乐的一天
- 日照游
- 春天的足迹
- 金沙湾
- 春游
- 游花港观鱼
- 绍兴游
- 黄山行
- 参观科技展
- 旭光台
- 对经济宪法学历史发展的探讨(1)论文
- 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1)论文
-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宪政思考(1)论文
- 从宪法侵权看我国的宪法救济(1)论文
- 试论量刑的技术与情感(1)论文
- 统一与自治
- 从统合走向制衡-中国宪政体制的萌芽必由之路(1)论文
- 探讨人权入宪之法治意义(1)论文
- 宪法平等规范的“原则”性质(1)论文
- 探讨建设工程款债权在破产法清偿顺位中的地位(1)论文
- 论表达自由(1)论文
- 人权宪法保护的几个误区(1)论文
-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观(1)论文
- 宪法学视野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1)论文
- 关于“价值是如何进入规范的”(1)论文
- 《蟋蟀的住宅》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昆虫记》(选译本)──蟋蟀
- 《蟋蟀的住宅》疑题解析
- 《蟋蟀的住宅》课文解读
- 《蟋蟀的住宅》课文题解
- 《蟋蟀的住宅》写作特点
- 《蟋蟀的住宅》课文提示
- 《蟋蟀的住宅》词语积累
- 《蟋蟀的住宅》难句解析
- 《蟋蟀的住宅》学习要点
- 《蟋蟀的住宅》学法指导
- 《蟋蟀的住宅》疑点解析
- 《蟋蟀的住宅》词语造句
- 法布尔简介
- 蟋蟀的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