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试析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5

试析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

[论文摘要]科尔沁草原蒙古族音乐是形成我院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取之不尽的源泉,教学中应合理运用这些音乐资源,制定出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为音乐基础教育输送能够传授本土音乐的人才,同时也为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培养接班人。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 音乐教育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

2004年底,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在此方案中,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培养方案提出了加大地方和学校特色化课程建设的要求。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第四部分提到,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为此,要发挥高等院校在特色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依托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培养特色专业人才,为地域音乐文化培养传承和保护的接班人。

一、形成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意义

民间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民族、风土人情等的艺术化再现,也是当地特色文化的重要表现。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古老而又丰富的各地民间音乐反映了中国民族音乐艺术文化对大自然和人文情怀的无限崇尚,也反映了中国艺术文化的一种民族精神,至今仍然保留着中华民族生存过程中最基本、最精练的文化信息。

在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开设介绍本地民间音乐的课程,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将区域特色文化艺术引入到高校艺术教育的学科体制,通过高等艺术教育,建立一套相对完善规范的区域特色文化艺术的学科体系,培养出一大批能从事区域文化艺术工作和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既可为当地的社会文化、教育、经济事业服务,又可以使我国各区域宝贵的文化资源和遗产得以抢救和保护,进而发扬光大,使其真正成为一种有特色的文化艺术。

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就业大致有两种情况:一部分人会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担负起传播祖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另一部分人将会成为群众文化事业的管理者或传播者,肩负着保护、挖掘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因此培养音乐专业学生尊重和自觉保护、传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重要意识,让他们深入了解并掌握其艺术价值、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既是专业的需要也是素养的必备。地方高师院校在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上虽几经改革,但仍旧不能脱离专业音乐院校培养模式的窠臼,在“地方和学校特色”方面尚未形成体系。我省有高等师范院校近10所,但是他们在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特色课程建设上,都没有形成对科尔沁音乐文化的专门研究,从而使得此方面人才的培养在我省高校中尤显欠缺。

目前在我国,已有部分音乐专业院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如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等,已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民族音乐专业人才。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遵循“借鉴当代世界优秀的音乐教育体系,依托云南独有的民族音乐资源,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弘扬中国传统音乐,培养21世纪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复合型音乐艺术人才”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抓住音乐教育的基点、特点、热点建立专业学科,弘扬中国传统音乐,走民族音乐本土化教育的路子。泉州师范学院也成功地培养出了首批“南音”方向的本科专业人才。他们的教程除了介绍“南音”的乐学理论、乐事活动、音乐流布、音乐构成等,最突显的特点是强调把“南音”置于泉州乃至闽南文化发展的脉络中传承、认识、研究,立足于本地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就近取材,为“南音”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的贡献,为当地的文化传承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二、科尔沁草原音乐资源现状分析

(一)独特的草原历史

白城师范学院地处科尔沁草原,坐落在素有鹤乡之称的白城市,是吉林省西部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东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接壤;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长岭县毗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东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这里不仅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蒙、满、回、朝、锡伯等29个少数民族。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使得这里的音乐文化也异常丰富多彩。

白城市历史悠久,经考古调查和历史文献记载,在旧石器晚期境内已有人类生活。商周至秦时期为东胡游牧之地。汉、南北朝时期,为鲜卑、夫余所居。隋唐时,为契丹族游牧之地。辽时,在这里设长春州,治所在今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四家子古城。金承安三年(1198年)又在此复设泰州,城址仍在四家子古城。蒙元时期,先属成吉思汗四弟斡赤斤封地,后属辽阳行省泰宁路、泰宁府,治所仍在四家子古城。明朝时期,隶属奴尔干都司所辖泰宁卫。清朝时期,属蒙古科尔沁部。悠久的蒙古族历史也为研究和传承地域音乐文化——科尔沁蒙古族音乐文化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丰富的草原音乐资源

在蒙古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中,科尔沁文化是独具魅力的。在科尔沁这片沃土上,文化遗产富聚,文化形态多样,乌力格尔、科尔沁民歌、马头琴音乐、四胡音乐、蒙古族安代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鸟力格尔、科尔沁长篇叙事歌、马头琴音乐、四胡音乐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科尔沁蒙古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些音乐艺术种类都经历了种种流变与整合的发展过程,并与蒙古高原各地区的诸部音乐文化交相辉映,与丰富多彩的各部落民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现今风格各异的独特艺术形式。"

(三)特色鲜明的培养方向

本土文化的丰厚绵长,特色资源的得天独厚,为我们构建特色课程提供了独特的有利条件。其生源很多都来自内蒙古通辽、赤峰,吉林白城、松原等地区,他们占总生源的50%以上。学生学习本土音乐文化有着对特定内容的理解、风格把握和语言运用上的优势。在毕业以后,他们大部分回到自己的家乡,扎根于当地的音乐教育事业,承担起收集、整理、保护、发展、创新和传承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助于师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丰富的风俗民情,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为当地音乐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同时又能更好地促进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以地域音乐文化为载体。推进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蒙古族民间音乐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然而蒙古族民间音乐教育的缺失,却是地方音乐教育界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其表现:一是教师本身对蒙古族音乐的了解不够;二是缺乏蒙古族民间音乐传播的途径。为此,从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出发,推进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要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蒙古族地区音乐环境;二是要加快蒙古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加强蒙古族音乐理论研究;三是要丰富蒙古族音乐教育活动的形式,加快教材的建设,改进音乐课程的考试评价标准;四是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师对蒙古族音乐的认知水平及教学水平,调整教学侧重点。

(一)增设地域特色音乐史课程

在学科体系中,我们应该高度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的观念,进行课程有效资源的利用。在现有的“中国音乐史课程”基础上,将蒙古族音乐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蒙古族音乐中的“活性”资源向教材建设、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上转化,增加诸如“蒙古族民族器乐史”、“蒙古族民歌与说唱史”、“科尔沁蒙古族民俗与音乐史”等课程,以便使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得到有益的补充,使在人文素养有效提高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地方特色音乐的深厚文化内涵。

(二)增设地域特色音乐作品赏析课程

高师音乐教育引入地域特色音乐,首先应在音乐赏析方面增加本土音乐的比重。现阶段高师的音乐欣赏课主要以欣赏西方古典音乐、近现代音乐为主,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相对较少,地域特色音乐几乎没有。而地域音乐无论在体裁、形式,还是音调、风格上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因此,可以先从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歌、舞蹈、戏曲、器乐曲等方面研究人手,进而扩展到地方音乐的其他领域。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母语,倘若丢掉了母语,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是残缺的。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原生态民歌都应该得到保护,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为了使科尔沁蒙古民歌得到保护并能传承下去,可以结合授课的实际情况,开设“科尔沁民歌与表演艺术”、“胡仁乌力格尔与表演艺术”、“科尔沁民俗与科尔沁民歌”等课程,使学生在与地域特色音乐的“零距离”接触中真正地感悟和体会到地域音乐独特的美感与魅力。

(三)增设地域特色演唱、演奏技巧课程

地域特色音乐的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开设相关理论与作品赏析课程之后,应该增设民歌演唱、马头琴、四胡演奏技巧等课程。教师要尽可能多选用一些传统的民间歌曲进行训练,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不同风格作品表现方法的掌握和情感的处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声音条件选择不同的作品进行训练,使他们自身的音乐潜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还应该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演唱演奏水平,采用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之上更快地提升演唱和演奏技巧。如果师资力量缺乏,也可以聘请擅长地域特色音乐的表演专家进行授课,以培养音乐人才。

(四)强化地域特色音乐教育实践

地域特色音乐的根深植在民间,而地方剧团更是汇聚民间艺人、专家、曲目、地方特色音乐资源的宝地。高校绝不应该是孤立的“象牙宝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该加强与地方剧团、地方文化教育的联系,这包括利用地方剧团演出、排练等等活性资源,让学生充分体会、领悟地域文化的魅力。可以说,与地方剧团的合作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在高师音乐教育集体课中可外聘专家学者进行讲学,也可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介绍本地的音乐文化,把当地的特色音乐文化资源引入课堂。而学生也可以真正走出校园,观看地方剧团的排练、演出,参与各种地方文化活动,体验当地民间音乐艺术的博大精深。

以科尔沁蒙古族地域文化为基础的地域特色音乐,是我们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引入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势在必行。以地域文化为载体,推进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它不仅可使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得到保护和发展,而且也能更好地推动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五一节
我的地质情结
小鸟
下五子棋
有趣的“买文具”
小刚生病
游园活动
我成了后羿
下围棋
做“别墅”
做陶艺
放风筝
水上运动球
小熊真可爱
学骑自行车
团区委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2012年暑假工作总结
卫生局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下半年工作总结
2011年办公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护士长工作总结模板
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
2011年公司业务员工作总结范文
员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1年大学学生会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护士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模板
对无权处分理论的再思考-试析物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为背景
房屋租赁权性质之我见
西部退耕还林还草法制问题研究
试论我国专利权限制制度的完善
“以房养老”:论一种补充的养老保障模式
日本民法百年中的侵权行为法
公安机关有效执法监督模式构想
信息社会背景下警察执法权威面临的挑战及其重塑
对发表权诸问题的再认识
情势变更原则中显失公平认定研究
商标领域合理使用之检讨与重构
探析从民事处分权视角看民事再审程序
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二)
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三)
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一)
苏轼简介
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唐宋古文运动
诗律浅说
天门山简介
杭州西湖的六大名产
李白诗风
千古风流苏东坡
断桥残雪
《古诗两首》形近字组词
杭州西湖简介
天门烟浪
李白生平
谈谈李白的几首怀古诗
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