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大一学生学习信念的合理化引导策略

浅谈大一学生学习信念的合理化引导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3

浅谈大一学生学习信念的合理化引导策略

"

论文关键词:大一学生 学习意志 学习信念

论文摘 要: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生活环境改变、原有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上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新生学习信念不合理,从而导致学习意志的缺乏。

一、大学生学习信念合理化策略理论基础及现阶段研究状况

学习意志是以大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识为基础的。对待学习活动不合理的信念才是造成大学生学习意志缺乏的主要原因。心理学家李中莹先生在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局限性信念”(limiting belief),描述了这一现象。所谓“局限性信念”就是我们接受信念时没有好好理解和消化,或者欠缺全面的定位(与其他信念契合),因此在某些情况出现时,发现有冲突存在。

二、大一学生不合理学习信念的类型以及原因

大一学生进入大学后,在许多方面会与以往的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形成强烈对比,有比较明显的差距,部分学生因此在学习上出现诸多不合理的学习信念。主要有几种类型:

1.学习无用论型

这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认为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知识用处不大,根据校友工作的经验说明进入工作单位后学校的许多理论知识派不上用场,而且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学习再多的知识也未必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认为大学学习不过是混个文凭,于是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2.学习痛苦型

正如前文所举的例子,很多人很小的时候都是这样的经历:放学回家要马上写作业,写完后才能玩耍。对孩子来说,玩耍是愉快的,不允许玩耍是痛苦的,而学习的时候被要求不允许玩耍,因此孩子会把学习与痛苦建立起条件反射作用,于是学习成为了孩子最不受欢迎的活动。

3.学习挫折型

考上大学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基本上都是优秀的,进入大学以后,由于环境、学习方法的改变,不适应会造成部分学生学习上产生困惑,如果考试学习成绩出现下滑,就产生挫败感,得不到认可。于是一蹶不振,认为自己不聪明,也不喜欢学习了。

三、辅导员引导大一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学习信念的有效策略

理论灌输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对刚进入大学校门新生,辅导员要运用理论灌输法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引导他们把个人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辅导员要抓好新生教育中的一件大事,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新生对专业产生认同感,热爱所学专业,并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

四、小结

政治辅导员对大一学生学习信念合理化的引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要求辅导员要不断学习、研究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正确的策略。学习信念合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也有可能出现反复。政治辅导员更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耐心,让大一新生尽早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之中,努力学习,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李中莹著.NLP简快心理疗法[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3]王玲,刘学兰著.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4]傅真放,邓军,吴佩杰等编著.高等学校学生管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上海科技馆
下雨了
暑假的收获
难学的英语
美丽的秋天
小鱼也会想朋友
糖果雨
洗澡
满洲里游记
我爱秋天
我家养了两只小鸡
未来的月亮
去爸爸上班的地方
爬山
电视
关于特殊教育研究的范式与困境
浅析中职卫生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方向
当前计算机技术与GIS发展趋势
关于西方特殊教育内涵的历史分析
试论开设师范生教育名著阅读课程的必要性研究
地理数据可视化的数据库模型结构与算法
Windows操作系统最新补丁大全
试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
浅析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思考
中文图形化数据库动态操纵的实现
浅析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及其改革
试析教育电影在师范教育中的功能与效应
OpenGL扩展的应用技术
PowerBuilder数据窗口编程技巧
Linux下的GTK图形界面编程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三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一
《泉水》教学设计之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一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三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一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之一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二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之二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二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