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9
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估
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估 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估 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估
一、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于口头化
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少有书面作业,因此大部分是在操作实践工作中的教师给予的口头评价,这样的评价比较随意,往往不能很系统的对教学评价做出科学的量化分析和对比,到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时,不能把这些口头评价作为考试成绩中的一部分进行评定。一些教师只好凭印象和感觉,对学生进行平时学习表现评价和考核。这样的评价显然是随意的、主观的,不能完全客观的评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真实水平和学习表现。因此,口头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的突出问题,应该引起信息技术教师的注意。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元化评价的探索
1.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随着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中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足见,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必备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查阅资料,阅读大量的信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教学任务。要学好信息技术,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评价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关系,只有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发挥信息技术评价的诊断功能,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前的初次摸底情况的前置性评价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性评价,在教学结束后还要设计系统的考试和综合评价体系和规划,以此增强学校和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
2.加强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最终的目的是建议和改进,不是选拨。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方式不能只限制于考试和测试,其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在方法选择上,要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进行有效结合,对学生所具备的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纳入到评价、考测查当中,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比如,可以通过上机实践性操作考试、写实践性论文的形式等,来对学生进行学习掌握程度检验,旨在提高学生对今后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兴趣,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的成绩不断提高。
3.建立过程记录资料。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过多的口语评价会使评价不科学。所以,笔者建议,针对高中生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评价应该关注的不是期中、期末的一两次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每次表现可以用甲乙丙丁等不同等级进行量化,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创新等成果记录在案,然后建立每个学生的学习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的过程性资料。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拨和鉴别,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吸取教训,找到差距,继续努力。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当中,启发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能摘到自己的果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长大了!
- 闯过深水区
- “硬”蛋不破
- 一颗钉子
- 生活源于体验
- 新郑游记
- 总结
- 游欢乐谷
- 帮助青蛙逃难记
- 有趣的实验
- 过五一节
- 我渴望自由
- 打靶
- 袖珍姑娘
- 我们的集
- 探析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 空调热回收系统的影响因素及节能分析
- 外墙保温技术与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
- 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玻璃幕墙节能分析
- 探究实现建筑电气节能的多种措施
- 建筑照明节能问题探讨
- 浅析环境工程建设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关于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分析
- 暖通空调工程在绿色建筑节能中的实践探索
- 探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设计
- 对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分析及节能技术研究
- 基于绿色节能理念的建筑给排水设计
- 探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 基于径向基函数逼近求解动力响应问题
- 对建筑设计中节能的探讨
- 《凡卡》教学设计
- 《凡卡》教学设计(A、B案)
-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感情──《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断
- 《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A、B案)
- 《凡卡》课外阅读材料
- 《鲁滨孙漂流记》课外阅读材料
- 《鲁滨孙漂流记》精品教案
-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鲁滨孙漂流记》一课一练
- 《凡卡》板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 《凡卡》续写
- 《凡卡》教学设计1
- 《凡卡》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