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4
中美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和目标体系比较
而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偏于知识灌输,而疏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的教学方式、 考试 方式、评价方式单一,应试 教育 依然比比皆是。人类的知识需要继承,但更需要 发展 与创新。仅仅注重前者的应试教育,不过是年复一年地培养出大量雷同的“学历人才”。很多人自主 学习 能力极差,只能谈书上的东西和别人的观点,从来不敢怀疑和反驳书本与权威。我国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理性质疑的精神的人才,只有把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优先位置,才有可能根本改变现行的知识灌输和应试教育的模式。
(三) 科学 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辅相成
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说:“我们以说不出莎士比亚5部戏剧的名称为耻,但如果你不能区分基因和染色体,却不以为然,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本科生应该同时接受一定广度和深度的 自然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意义,以及人类自我价值的含义,这一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和自我完善。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所具有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包括树立敢于质疑与创新的志向,探索科学真理的热情,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意识,高度的 社会 责任感。创新人格是创新能力的精神后盾。
此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有利于跨学科学习。 现代 科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单学科领域,交叉学科是 目前 科学 研究 的特点,促进人才的培养。我国大多数高校各个学院的专业化程度过于精细,基本上是只学习本专业课程,很难实现跨学科学习,极大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四)优化高校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环境
要为学生建立一套完善客观、公正透明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实践活动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学校的激励,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创新活动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大学教育对本科生的人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能够正确塑造学生人格,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得到充分培养,成为实现 科技 创新和 经济 发展的有生力量。
综上所述,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国家战略、舆论环境、国民意识、制度法规等诸多环节的协作才能实现,其中高等教育应该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使创新作为一种文化在受教育者中传播,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文化与习惯的传承,创新成为我国国民精神的核心部分。
参考 文献 : 2.兰泳.美国人才战略. 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03.07
3.杨桦.中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途径比较.商业 时代 ,2006
(12)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书包
- 我的小房间
- 我最喜欢的邮票
- 铅笔盒
- 校园里的小伞花
- 菠萝
- 可爱的小金鱼
- 我的胖今套娃
- 有趣的蚕宝宝
- 文具盒里的小伙伴
- 套圈机
- 取暖器
- 草莓
- 我的台灯
- 粉笔
- 学校艺体工作计划
- 中学教研教改工作计划
- 2012年秋季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10—2011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 学校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 中学英语课题研究计划
- 中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中学2010-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学校2011年度工作计划
- 中学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 小学教导工作计划
- 小学学校工作计划范例
- 小学学校工作计划范本
-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 论洛阳博物馆的陶瓷
- 论常见的足球运动损伤原因
-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生物学探究活动初探
- 多媒体教学如何“活”在美术课堂
- 杜夫海纳审美深度理论的现实启示
-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练琴的积极性
- 浅谈高中生物课的激趣方法
- 古代诗中的双性同体意识
- 谈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心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 论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
- 在美术欣赏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 谈在小学低龄段学生美术创作中培养色彩感知能力
- 高校文学社建设路径探索
- 《新型玻璃》教学点评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点评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评析
- 《自然之道》说课稿
- 《牧场之国》说课稿
-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1
- 《燕子》说课设计之一
- 《丝绸之路》说课稿
- 《电脑住宅》说课稿
- 《夜莺的歌声》说课稿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
-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 《新型玻璃》一课
- 《月光曲》说课稿
- 《鲸》教学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