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4
中美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和目标体系比较
而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偏于知识灌输,而疏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的教学方式、 考试 方式、评价方式单一,应试 教育 依然比比皆是。人类的知识需要继承,但更需要 发展 与创新。仅仅注重前者的应试教育,不过是年复一年地培养出大量雷同的“学历人才”。很多人自主 学习 能力极差,只能谈书上的东西和别人的观点,从来不敢怀疑和反驳书本与权威。我国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理性质疑的精神的人才,只有把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优先位置,才有可能根本改变现行的知识灌输和应试教育的模式。
(三) 科学 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辅相成
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说:“我们以说不出莎士比亚5部戏剧的名称为耻,但如果你不能区分基因和染色体,却不以为然,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本科生应该同时接受一定广度和深度的 自然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意义,以及人类自我价值的含义,这一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和自我完善。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所具有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包括树立敢于质疑与创新的志向,探索科学真理的热情,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意识,高度的 社会 责任感。创新人格是创新能力的精神后盾。
此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有利于跨学科学习。 现代 科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单学科领域,交叉学科是 目前 科学 研究 的特点,促进人才的培养。我国大多数高校各个学院的专业化程度过于精细,基本上是只学习本专业课程,很难实现跨学科学习,极大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四)优化高校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环境
要为学生建立一套完善客观、公正透明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实践活动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学校的激励,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创新活动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大学教育对本科生的人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能够正确塑造学生人格,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得到充分培养,成为实现 科技 创新和 经济 发展的有生力量。
综上所述,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国家战略、舆论环境、国民意识、制度法规等诸多环节的协作才能实现,其中高等教育应该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使创新作为一种文化在受教育者中传播,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文化与习惯的传承,创新成为我国国民精神的核心部分。
参考 文献 : 2.兰泳.美国人才战略. 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03.07
3.杨桦.中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途径比较.商业 时代 ,2006
(12)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师的爱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粉笔
- 这是我
- 雪花
- 种花草的乐趣
- “我与世博”小故事
- 生命的顽强
- “以毒攻毒”的后果
- 一件难忘的事
- 公园夜景
- 学滑滑板车
- 妈妈的表情
- 活泼快乐的我
- 雨
- 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思考
- “营改增”对国企制造业的影响
- 绵阳市县域经济差异研究
- 影响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身体素质分析
-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 中小企业区域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 圣彼得堡的感动乐章
- 是谁抢了汪峰的头条?
- 江西省进贤县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 农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 银担合作业务中的风险分析
- 浅论中国梦视域下中国页岩气开发与使用
- 信息化环境下政府审计信息文化构建研究
- 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研究
- 延边地区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三
-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背景资料
- 《窦娥冤》听课小结
- 《长亭送别》的背景资料
-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之一
-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之二
- 《窦娥冤》教学设计之四
-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四
- 元曲知识
- 《雷雨》教学设计之一
-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 《窦娥冤》教学设计之一
- 《窦娥冤》教学设计之三
- 《窦娥冤》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