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地方石刻资料的收集与利用

地方石刻资料的收集与利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地方石刻资料的收集与利用

地方石刻资料的收集与利用 地方石刻资料的收集与利用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地方石刻资料的收集与利用


[文 摘] 地方石刻是记载某一地区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实际,是地方文献资源的实物证据,应列入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并结合杭州石刻现状,论述了运用传拓技术及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石刻载体的转换并编制地方石刻目录的重要性,以拓宽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笔者在杭州从事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多年,深知其中甘苦。简言之,即头绪多、范围广、任务重。一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等,往往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的部分甚或大部,况且曾经是七大古都的杭州。于是,凡涉“地方”的文献资料,总力图收集网罗。但是,由于观念的滞后,常忽略地方文献载体的多样性,那就是对地方石刻以及所派生出来的相关资料的收录与利用。笔者于所在单位受命主持并完成了《杭州石刻》网络专题数据库的工作,曾屡次亲临实地考察、摄录,以致形成关于地方文献中石刻资料的收集与利用若干问题的思考。公诸并求教于图书馆同仁,旨在发掘、拓宽地方文献资源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位;并供地方文献目录建设工作的借鉴以服务于全社会。
本文所述石刻,侧重于地方文献的角度阐述其历史价值,而石刻艺术的发展及特性则从略。

1 地方石刻应纳入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

1.1 地方石刻的历史文献价值

石刻品种门类众多,如建筑石刻、宗教石刻、碑刻等。尤其是碑刻,它是碑、碣、墓志、摩崖、石经的统称,所涉内容范围极为广泛。王昶在《金石萃编》的自序中称,金石之学“迹其囊括包举,靡所不备,凡经史小学、暨于山川地志、丛书别集,皆当参稽会萃,核其异同,而索其详略”。诸如碑刻中的天文、地理。画像、石经、艺文、战争、宗教、祭祀、题名、筑路和造桥等,保留了许多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而散见于全国各地的石刻,正是一种区域性的地方文献资源,是地方历史文化长廊中的瑰宝。这种以石质材料为载体的地方文献资源,可以与地方文献书籍相互印证;它所记载某一地区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实录,可弥补书籍资料的不足;某些地方石刻史料与历史文献记载有所不同,因而又是研究考证并修订地方文献的实物证据。

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如城市规划、旧城改造、风景名胜以及历史文化遗址的修复或保护等工作的展开,社会对地方文献查阅的需求有所增加,已不满足于对旧有一般地方文献的利用。尤其是某些历史文化遗址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亟需提供碑刻文字或造像的拓片或图片作为佐证,而石刻资料则是可资利用的地方文献资源。

1.2改进地方石刻目录的建设工作

由于石刻载体的特殊性,就目前已有的一些地方文献目录而言,对地方石刻资料的收集与利用以及地方石刻目录的编制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甚至阙如。这是需要加以改进的。鉴于石刻资料中蕴藏着古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大量信息,地方石刻资料的收集应该纳入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千百年来,从事金石碑刻的学者卒其精力在著录或亲见铭刻文字的训释,名物制度的考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北宋以来,金石学日益精进,凡访求、发掘、整理、鉴定、考释、著录等方法,皆有成例可援。而在古籍目录与方志中,一般也都设有“金石”这一类目,也有如《两浙金石志》等有关地方石刻专著,使大量石刻遗存得以记载,值得地方文献目录工作借鉴。也是我们考察地方石刻分布、石刻内容及年代,了解石刻存佚、编制地方石刻目录的第一手资料。但是,地方石刻散见于这些浩博的金石目录著述之中,需要“别裁”而出,使之成为地方文献资源的一部分;已有的金石目录由于年代久远,不能全面地反映今天的地方石刻的存供情况;旧有的金石著作中一般仅有石刻考证文字或石刻内容的记载而无原始图像或拓片,因而无法提供石刻文字或造像的原始风貌,等等,这些都是编制地方石刻目录时需要改进的。北京图书馆(现为国家图书馆)一九九四年出版的《北京图书馆馆藏地方石刻拓片目录》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范式。该目录按石刻资料内容及形式将石刻拓片分为墓碑、墓志、庙宇、会馆、教育、题名碑、石经、造像和画像、艺文、题名和题字、杂刻11大类,收藏了有关北京的古今石刻资料达二万一千石以上,计6340种。内容繁富,数量之巨,极大地充实了北京地方文献资源。他们在石刻收集和目录编制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值得各地图书馆借鉴。

2 地方石刻的收集办法

2.1进行实地调查以了解地方石刻分布与现状

处于荒郊野外的石刻则亟需抢救性的发掘和保护。作为公共图书馆有责任进行现存地方石刻的分布进行调查并转换载体后搜集保存,使石刻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2借助传统的捶拓技术及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石刻载体的转换

公共图书馆的地方石刻收藏,主要是指对石刻载体的转换,即借助于古老的传拓手段和摄影、录像相结合的现代技术,对经转换后的各种文献载体进行收藏。前者如上述北京图书馆地方石刻拓片的收藏;后者如对古建筑、历史文化遗址、古籍文献等摄影和录像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计算机的磁盘、光盘及胶卷、磁带等多种信息载体的应用,使得图书馆馆藏的形式和范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非纸型信息载体的出现,使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与保护有了新的形式。而石刻本身的物质形态是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证据,是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等学科的重要史料;石刻文物又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随着环境污染、人为损坏等原因,其耐久性急剧下降,有的濒临自毁与被毁境地。可见,除了加大石刻文物保护力度的同对,对石刻进行传拓与摄影、录像,建立地方石刻拓片目录及地方石刻摄影或录像资料库,不失为保留石刻原始风貌并扩大地方文献资源的一种有效方法之一。

3 地方石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杭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遗存石刻具有分布广、数量多、年代久和质量高的特点。作为一种地域性石窟艺术及碑刻文献,由于分布在不同区域,在管理和开发利用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独立性,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和协调。公共图书馆以收藏、利用的角度而言,则可有一番作为。调查了解地方石刻的分布,将地方石刻列入地方文献资源的范围,进行对石刻的传拓、摄影或录像并建立地方石刻目录和档案,既是地方石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种尝试,也是地方文献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视角。

笔者去年配合本馆摄制的《杭州石刻》,先期完成了吴山、凤凰山、玉皇山等地的石刻部分的摄制,又配以说明文字并借助于网络技术供人网上测览,作为介绍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窗口,以提高城市知名度,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又对馆藏碑帖目录中涉及杭州石刻部分分别进行了编目,并揭示其内容,以供读者检索,拓宽了地方文献的利用范围。

对地方石刻系统地传拓、收集或摄制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仅从《北京图书馆馆藏地方石刻拓片目录》一书的编制为例,前后耗时就达三十年之久,可见这是一项艰巨而又繁重的工作。

参考文献

2 徐自强,北京图书馆馆藏地方石刻拓片目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4

〔出处〕 《图书馆杂志》2001(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中国人的骄傲——徐悲鸿
榜样
我们的教官
保护环境的王爷爷
假文盲
走进毛泽东
三见蒋风爷爷
我为他感到自豪
我与爸爸的距离
变脸老板
杏儿恋
小学生活的回忆
一个最令我难忘的人
绿衣天使
擦皮鞋的小女孩
投资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及对策(1)
加强廉政建设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1)
浅论网络系统对审计的影响(1)
对国企审计的思考(1)
关于审计成本控制方式的思考(1)
公共财政背景下的财政审计(1)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审计对策(1)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解析(1)
试论内部投资中的“全过程、全方位”审计(1)
规范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1)
我国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农行内部审计工作(1)
21世纪中国内部审计的十大发展方向(1)
试论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的审计(1)
浅谈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
《三峡》教学设计
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三峡》课内语段阅读题
《三峡》基础知识题
《答谢中书书》赏析
《答谢中书书》赏析
“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同步达纲练习
《三峡》课外语段阅读题
《三峡》课时训练
《三峡》教学设计
字唯期少意唯期多──读苏轼的一篇散文
《三峡》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