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4
压缩递增年资的数量模型与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压缩递增年资的数量模型,结合人力资源管理 理论 和 经济 学理论对数量模型中的参数进行 分析 ,使年资确实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的同时又不违背薪酬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薪酬设计 压缩递增
一、引论
年资即工龄工资,是对长期工作员工的一种报酬奖励形式,其目的是承认员工以往劳动的积累,激励他们长期为 企业 工作。年资具有刚性,如果在设计薪酬系统时不注意这一特点,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老员工的增多,年资在整个薪酬总额中所占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这将成为企业的一个沉重包袱。
二、压缩递增年资的数量模型
1.压缩递增年资概述
基于年资的特点,企业设立年资可采用压缩递增法,压缩递增法的特点是在某一个工作年限阶段实行一种幅度的递增,在另一个工作年限阶段又实行另一种小幅度的递增,避免了绝对值的快速增长。
2.数量模型的建立 Yn=a(1-kn)/1-k
本文仅以增加幅度符合等比数列为列,合理确定数量模型和参数是年资设计的关键。
三、理论依据和参数的确定
1.人才流动理论
人才流动理论说明,企业在努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的同时必须保持人才的合理流动。人才的合理流动,于企业来说可以注入新的活力,外部引进的新员工可以为企业带来新技术、新 方法 和新的管理理念,于员工来说有利于员工更好更快的成长和进步。一般认为合理流动的频率是4~5年一次。
另一方面,根据人力资源市场调查分析,员工流动多发生于在企业连续工作满2~3年。流动的频率相对偏高,这正是当前企业还致力于保持员工忠诚度的原因。
2.数量模型参数的确定 a=2000×10%=200
年资增长都有期限的,期限即增加到一定年限后不再增加,这个期限根据人才流动 理论 确定为5年更为合理,因此参数n=5,当取值为5的时候年资增量△y=kna已经不具有激励作用,起激励作用的是累积量即年资Y,如果年资增量△y不起激励作用的值为25以下,则有下列数量关系:
四、数量模型的统计与 分析
1.数量统计
根据上述的模型及参数,设立年资Y、增量△y、工资增幅P等科目进行统计,以便进行合理性分析:
2.数量分析
离职的机会成本分析:工龄2年和3年的员工离职的机会成本分别为300元/月、350元/月,高达基础工资的15%~17.5%,离职机会成本较大有利于合理控制员工的流失率。
边际效益分析:边际效益递减的 规律 表明,连续相同的工资的增量给员工的满意程度是递减的。因此,想留住员工的时候工资增长幅度要大于边际满意度递减的幅度,以便综合结果是满意,而在支持员工合理流动的时候,工资增长率应小于边际满意度递减的幅度。上述统计结果中,工龄2~3年工资增幅在3.8%以上,而工龄5年的工资增幅仅为0.5%,与人才流动理论的要求想吻合。另一方面,从年资总额上看,有效地控制了工资增长的绝对值。
五、结论
管理者应结合 企业 本身和所属行业的特点作出正确的判断,来设计年资的数量模型和确定参数的取值,使年资的设立达到理想的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缓慢的上课铃前后
- 两元钱
- 萤火虫
- 做梦都想着的亲人
- 有趣的课余生活
- 妈妈笑了
- 六年级数学总结
- 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
- 解开茅盾
- 半碗剩饭
- 卵石画
- 笑容背后的真面目
- 文明,就在身边
- 太阳宫冲浪
- 入团申请书
- 大众健美操创编研究和实践
- 煤炭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策略
- 蓝色文化下依托专业特色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 对当代新儒家民主理论的评价分析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 个人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 浅论中专教师的德育示范效应
- 延安马列学院与思想政治教育
- “失位”与“回归”
- 就业指导与第二课堂
- 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 高等院校教师授课质量考评若干问题的探讨
- 论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封建色彩
- “五结合”授课方式在俄语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 《匆匆》教学设计
- 《回家》探究感悟
- 《韦德的心愿》教材分析
- 《匆匆》精品教案
- 《匆匆》句子赏析
- 《匆匆》一课一练
- 《匆匆》教学设计3
- 《回家》教案之一
- 《回家》教材分析
- 《匆匆》课外阅读材料
- 《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 《匆匆》课文原文
- 展开想象的翅膀——谈教学《匆匆》
- 《匆匆》教学设计1
- 《匆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