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压缩递增年资的数量模型与分析

压缩递增年资的数量模型与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4

压缩递增年资的数量模型与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压缩递增年资的数量模型,结合人力资源管理 理论 和 经济 学理论对数量模型中的参数进行 分析 ,使年资确实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的同时又不违背薪酬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薪酬设计 压缩递增

一、引论

年资即工龄工资,是对长期工作员工的一种报酬奖励形式,其目的是承认员工以往劳动的积累,激励他们长期为 企业 工作。年资具有刚性,如果在设计薪酬系统时不注意这一特点,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老员工的增多,年资在整个薪酬总额中所占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这将成为企业的一个沉重包袱。

二、压缩递增年资的数量模型

1.压缩递增年资概述

基于年资的特点,企业设立年资可采用压缩递增法,压缩递增法的特点是在某一个工作年限阶段实行一种幅度的递增,在另一个工作年限阶段又实行另一种小幅度的递增,避免了绝对值的快速增长。

2.数量模型的建立 Yn=a(1-kn)/1-k

本文仅以增加幅度符合等比数列为列,合理确定数量模型和参数是年资设计的关键。

三、理论依据和参数的确定

1.人才流动理论

人才流动理论说明,企业在努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的同时必须保持人才的合理流动。人才的合理流动,于企业来说可以注入新的活力,外部引进的新员工可以为企业带来新技术、新 方法 和新的管理理念,于员工来说有利于员工更好更快的成长和进步。一般认为合理流动的频率是4~5年一次。

另一方面,根据人力资源市场调查分析,员工流动多发生于在企业连续工作满2~3年。流动的频率相对偏高,这正是当前企业还致力于保持员工忠诚度的原因。

2.数量模型参数的确定 a=2000×10%=200

年资增长都有期限的,期限即增加到一定年限后不再增加,这个期限根据人才流动 理论 确定为5年更为合理,因此参数n=5,当取值为5的时候年资增量△y=kna已经不具有激励作用,起激励作用的是累积量即年资Y,如果年资增量△y不起激励作用的值为25以下,则有下列数量关系:

四、数量模型的统计与 分析

1.数量统计

根据上述的模型及参数,设立年资Y、增量△y、工资增幅P等科目进行统计,以便进行合理性分析:

2.数量分析

离职的机会成本分析:工龄2年和3年的员工离职的机会成本分别为300元/月、350元/月,高达基础工资的15%~17.5%,离职机会成本较大有利于合理控制员工的流失率。

边际效益分析:边际效益递减的 规律 表明,连续相同的工资的增量给员工的满意程度是递减的。因此,想留住员工的时候工资增长幅度要大于边际满意度递减的幅度,以便综合结果是满意,而在支持员工合理流动的时候,工资增长率应小于边际满意度递减的幅度。上述统计结果中,工龄2~3年工资增幅在3.8%以上,而工龄5年的工资增幅仅为0.5%,与人才流动理论的要求想吻合。另一方面,从年资总额上看,有效地控制了工资增长的绝对值。

五、结论

管理者应结合 企业 本身和所属行业的特点作出正确的判断,来设计年资的数量模型和确定参数的取值,使年资的设立达到理想的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除夕夜
续写《坐井观天》
奥运有感
老师,您是……
我愿做笼中鸟
串门
学骑单车
鸟巢和水立方
自立买东西
我爱我的每一天
下雨也有好坏
小鸟
观羊
查字典
我的梦
大学信息管理系统专业入党自传
大二学生入党自传
采油厂工作人员入党自传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入党自传
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入党自传
大学生入党自传范文(五)
本科二年级学生入党自传
高中生入党自传
大学生入党自传1800字
大学生入党自传2000字
农业局干部入党自传
大学生入党自传范文(六)
派出所人民警察入党自传
2011年大学生优秀入党自传
大学生入党自传范文(三)
M8线翔殷路车站大型端头井施工技术
深圳地铁区间隧道富水地层非降水施工技术研究
西洋政治乱中国
全球化、主权国家与世界政治秩序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与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评估和抗风险设计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也谈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民主如何界定了政府与国民的分工合作关系
百年思想的冲击与撞击
论法德共治与政治体制之特性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体化解决方案的探讨
民族主义与民主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列车编组方式研究
霍布斯:自然法理论中的约伯 ——霍布斯论自然
明珠线二期宜山路车站标准段基坑施工技术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风筝》教学设计3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3
《花钟》教学设计6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2
《风筝》教学设计2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3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5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4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2
《花钟》教学设计4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花钟》教学设计5
《翠鸟》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