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公共图书馆的特色——兼谈地方文献

论公共图书馆的特色——兼谈地方文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0

论公共图书馆的特色——兼谈地方文献

论公共图书馆的特色——兼谈地方文献 论公共图书馆的特色——兼谈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论公共图书馆的特色——兼谈地方文献


目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信息处理的需求越来越高。由此,图书馆作为信息收集与传播的枢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如何发展?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已成为图书馆同仁研究的首要问题。我国从80年代的开放,到90年代的改革。在这段时间里,图书馆界的同仁,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个共识,这就是:信息资源的久享是社会的需求;建立“特色”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

1、特色的概念

图书馆界近几年来,对“特色”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归纳为三个方面:

其一,“独有论”,此观点主张“人无我有”的特色。即单一、独特的,只有自己具备,而别人不具备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以独家经营的方式建立这个特色。

其二,“优质论”。此观点主张“人有我优”的特色。即选择自己优势的信息资源,进行重点建设。以求其质量优于其它同行,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

其三,“综合论”。此观点主张,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以新颖的方式与方法,获取显著的服务效果,综合体现它的特色。

本文认为:对“特色”的概念,应用相对的观点去理解。如:

①从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来确定“特色”。中国对于世界,可称为中国特色,我国的各省、市、自治区对于全国,可称为地方特色。

②从社会分工与社会需求来确定“特色”。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都是社会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传播的机构。它们对于信息资源整体,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系统、高教图书馆系统。社科院图书馆系统对于图书馆整体,可称为三大特色系统。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与社会分工的需要,形成了信息处理机构依据不同的社会需求,从而建立起信息服务的不同特色。

2、公共图书馆特色的现状与分析

公共图书馆是综合性的图书馆,它对全社会开放,它在采集信息资源时,不论是新学科、高科技、还是基础知识、人众文化一律兼收,其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各省市图书馆都在积极的进行探索与实践,以便寻找出各自的特色。

2.1 公共图书馆特色的现状

目前,从公共图书馆“特色”的现状看,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有的图书馆,以电子出版物为特色,建立电子出版物阅览室,并将它与世界电子信息网络互联,为读者提供本馆与社会的信息资源。

②有的图书馆,以建立数据库为特色。将本馆的书目索引或某类专题的书目索引组建成数据库,并与世界电子信息网络互联,以便扩大读者的范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③有的图书馆,以地方文献为特色,成立了从信息的采集到信息的服务,一套独立运行的业务机构。

④有的图书馆,依据社会的需求,与大专院校的科研单位联合,组建小型的专科图书馆,开展专题服务以形成特色。

⑤有的地区,根据经济的发展需要,由地方行政机构筹建一批小型的专业性公共图书馆,即服装图书馆、医药图书馆等。

总之,以上这些单位对图书馆特色的探索与实践是十分有益的,它能使我们对图书馆特色的内涵有看更深刻的理解。

2.2公共图书馆特色的分析

对建立公共图书馆的特色,需要有一个统一认识的过程。因各省市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不同;各公共图书馆环境与人力、物力的条件不同,必然产生对图书馆特色内涵的不同理解。所以,对目前各馆建立的不同特色,应进行仔细地分析与研究,从中归纳出统一的认识。

2.2.1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分析

建立特色是图书馆长期发展的战略,其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首先,我们应从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担负的职责分析。

图书馆担负着4种职能。

①采集与存贮信息资源的职能。

②社会教育的职能。

③文化消遣的职能。

④信息中介的职能。

此外,我国对省市公共图书馆还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即应担负采集与存贮地方文献的职员。

从图书馆的职能来分析,省市公共图书馆与其类型他图书馆相同,没有区别。但从采集与存贮地方文献的职责来分析,这个职责不仅是独特,同时,也是社会分工的需要。因此,地方文献成为省市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其他类型图书馆与其无法竞争。

2.2.2从特色的时效性分析

建立特色是图书馆长期发展的战略。因此,特色一旦建立以来,它的时效性应是长期性的、永久性的。在这个方面,那些尝试着以建立专业公共图书馆为特色的单位,应该予以注意。其所建的特色图书馆,是否能与专业系统的图书馆竞争?是否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长存?而地方文献不仅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大量的现行文献资源还在不断的产主。它符合长期发展的条件。

2.2. 3从信息资源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关系分析。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之本。在信息社会里,图书馆离开了信息资源,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信息处理技术是图书馆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序与传播时,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方式与方法,目前,确定有特色的、有竞争力的、能长期发展的信息资源,是建立公共图书馆特色的首要问题。地方文献与其他信息资源相比较,它不论在内容与类型上有着独特的地方。同时,它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与使用价值。因此,地方文献应是省市公共图书馆所需建立的特色。信息处理技术是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条件,图书馆只有不断地,更新与掌握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才能使信息资源得以增值,并充分它的发挥社会效益。

3.地方文献的特色

3. 1地方文献的概念

地方文献是以地方区域与使用价值来划分、确定的信息资源。即,凡是内容涉及或反映某一地方区域,同时又具备使用价值的信息资源,都可称为地方文献。它不受文种的限制,不受信息载体的形式限制。

3. 2地方文献的特点

地方文献与其他文献相比较,地域性是它的最大特点。除此以外,地方文献的特点还表现为:文献内容的客观性、出版形式的多样性。

3.2.1地方文献内容的客观性

地方文献的内容十分广泛,其内容多数是用笔记、实录、传记、回忆录、社会调查、会议录、通迅录、年鉴、大事记、纪念册等方式,来进行客观描述的地方史料。例如:地方志,它客观地综合记录了某地方的全貌。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是记载一个地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现实,从人物到风貌,一应俱全的全面、系统、准确的社会大观的综录。古人曾概括地方志可以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编修新方志,将为我们党政领导提供翔实可靠的市情、区情、县情,为认识城市、研究城市、管理城市,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推进改革开放、振兴、建设上海起到积极的作用。古人说,‘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就是这个道理。”国外的政府与学术机构,对我国的方志也十分重视。早在本世纪切,它们就开始收集我国的方志,至今也没有停止。

3. 2. 2文献出版形式的多样性

文献以出版形式来区分,可分为公开性出版物和非公开性出版物。地方文献中存有大量的非公开性出版物。这些出版物涉及的范围很广,可归纳为三大系统:

其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有党史、革命史与地方法规,条令等出版物:企事业单位有科研机构的调研报告、科研课题与企业的厂史、厂报、纪念册等出版物。

其二,教育院校。高教院校有校史、校报、学位论文及校友通讯录等出版物:普教学校有中、小学校的校史、纪念册等出版物。

其三,对会团体。社会团体分为学术团体与民间团体。学术团体有会员通讯录、学术刊物与学术会议的论文集等出版物;民间团体有团体简介、通讯录、纪念册等出版物。

以上:这些非公开出版物,因出版量很小,在社会上也很少流通。所以,它们是较为珍贵的地方史料。

4. 建立公共图书馆的特色地方文献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任何一个省市级公共图书馆都不可能将社会的信息资源收集齐全,它们只有按照杜会需求的分工的不同,根据自身的优势建立各自特色的信息资源--地方文献。同时,将这些特色的信息资源组建数据库,经过信息网络的协调,建立共享机制。最后,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综上所述;建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特色地方文献势在必行。地方文献不仅本身具有看待色,而且。还是公共图书馆依据社会的分工,所负有的职责。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系统,一旦建立起地方文献特色:并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组建成地方文献数据库网络。这必将会在国内外中主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l.地方志基础知识选编/郭凤岐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 1994.10

3.我国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概略/秦珂。--云南图书馆季刊。79.1

4.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吴慰慈,罗志勇--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9

〔出处〕 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英雄小萝卜头
我的童年生活
妈妈难受的样子
水球
小乌龟
奶奶家的小兔子
洗脚
洗脚
回报爱
看桃花
观赏油菜花
我的小发明——万能文具盒
爱的细节
春天来了
游后老龛
浅关于电子信息行业的4P营销策略浅析
创造良好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与文化脱节问题研究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浅论邓小平与“和平崛起”新道路的开创
浅谈江泽民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市场营销学项目教学法浅析
浅谈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浅谈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的作用
试述国内语言学研究中对索绪尔语言观的一些阐释
关于新世纪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再研究
试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由文化导入谈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改革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给予树》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3
《荷花》一课谈教学多媒体的使用
《矛和盾的集合》词语
《太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建议
《矛和盾的集合》词语理解
《荷花》有感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
《荷花》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5
《葡萄沟》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6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6
《矛和盾的集合》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