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黑龙江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

黑龙江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6

黑龙江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

黑龙江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 黑龙江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黑龙江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


随着四化建设的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地方志、专业史编写工作的广泛进行,地方文献在省图书馆工作中越来越突出,地方文献在藏书建设中的地位也日益显得重要。

地方文献在省级图书馆藏书建设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1、收集地方文献是省级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任务。

2、地方文献是省级图书馆藏书特点的突出反映和集中体现。

3、收集整理地方文献是省级图书馆藏书建设工作中应加强的重要方面。

4、加强藏书建设中的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可以为图书馆学和地方文献学的研究提供方便条件。

5、地方文献是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

6、地方文献是有关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7、地方文献是编史修志不可缺少的素材。

一、省图书馆藏书建设中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回顾

黑龙江省图书馆从筹建开始在藏书建设工作中就注意了对黑龙江地方文献的收集和补充,并对这项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定。《黑龙江省图书馆采访工作条例》(草案)中明确指出“全面地收集与采购有关我省的政治、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书刊资料,从而保证地方文献资料的完整和本馆的藏书特点”,并规定对本省的地方志、地方史料、地方其它资料(即地方文献)要收齐收全,把它看成是省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如在《黑龙江日报》上刊登征集启事,向有关图书馆和兄弟单位求援,号召群众捐献和采取照像复制等方法,广泛收集本省的地方文献资料。辽宁省图书馆曾支援了一套完整的《大清实录》。其它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山东、浙江等馆也都支援了大批的线装古籍和旧平装书,其中包括一些有价值的图书资料和一部分地方史料及东北地方志等。对黑龙江省图书馆藏书建设起了很好的作用,不但为省馆的线装古籍和旧平装书的入藏打下了基础,也为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入藏打下了基础。二十多年来省图书馆共收集有关东北地方文献(绝大部分是黑龙江地方文献)三千余种,日本十几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关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出版物一万五千多种,二万余册,这其中也有好多是黑龙江地方文献。在三千多种地方文献资料中,共有黑龙江地方志四十五种。其中省志七种;市志二种;府志一种;二十五个县的县志三十五种。最多是依兰县志三种。另外还有日伪时期的八个县的《概况》十种,其中有三个县同时有志,有五个县仅有《概况》、《状况》而无县志。其它有关涉及到黑龙江的重要地方志、地方文献资料也均有收藏,如《盛京通志》、《吉林通志》、《吉林外记》、《满洲源流考》、《黑龙江舆图说》、《柳边纪略》、《松漠纪闻》、《绝域纪略》、《辽海丛书》、《朔方备乘》等均有收藏。对于民国时期、日伪时期、解放初期黑龙江的旧报刊等地方文献资料也有所收集。

在收集地方文献的工作中省馆采用静电复印和油印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在省馆复印的七十种,二百余册的中外书刊中,大部分是地方文献资料。仅我省地方志就复印了二十种,油印地方志二十二种。正由于地方文献资料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使广大读者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意义,有的单位和读者主动将地方文献捐献出来,如去年一位读者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宁安县志》献给了省图书馆。巴彦县县志办公室也将本县一九六零年编写的县志草稿打字油印本装订好,赠给了省馆地方文献阅览室。

另外省图书馆还经常委托外地兄弟馆的同志协助采购地方文献,如去年在委托北京有关单位采购的一部分旧平装图书中就有一张我省日伪时期日冠围剿抗日队伍的地图和一本《拜泉县事情》。

以上这些正是省图书馆开馆二十年来藏书建设中,地方文献收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现在,这些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正在为我省的四化建设的需要,编史修志工作的开展,配合两个文明建设的进行,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二、黑龙江地方文献的范围和内容

所谓地方文献就是反映某一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自然状况,以及风土民情、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具有本地区特点的一种文献。根据这一原则可以把地方文献的范围主要划分为图、书和资料三大类。图,就是图片,即有关本省历史沿革、文物制度、风土民情、语言文字、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图片、照片、碑志、拓片等……;书,就是书刊,即有关本省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包括书籍、杂志、报纸、政府文件、会议录等……;资料,就是零星片断的材料,即有关本省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短篇记载的文字,如档案、印模、簿籍、族谱以及地方名人的手札、信函、日记等等,都应包括在地方文献之内。

1、书籍

按照书籍存在的体裁分,黑龙江地方文献可分为正史及其它有关史书类;政书、类书类;笔记、文集类;丛书、方志类;史地专著杂著、舆图类及其有关文献资料类。

①正史类及其它有关史书的地方文献。前者如《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中有关黑龙江古代史料的记载,尤其《辽史》、《金史》等更应该视为黑龙江的地方文献;后者如许亢宗的《奉使行程录》、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等。特别《奉使行程录》是作者叙其出使金朝过程中一路情况的记录,其中第三十五程则描写了作者进入黑龙江地区,最后到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县境内)所见到上京城的修筑情况,无疑是黑龙江的地方文献。

②政书、类书类的地方文献。政书类如《清会典事例》、《清朝文献通考》等;类书类如《太平御览》、《事林广记》等有关黑龙江历史记载,所以可作为黑龙江的地方文献的一种。

③笔记,文集类的地方文献。笔记如《容斋随笔》、《南村辍耕录》等;文集类,主要是清末流入的文集,如吴兆骞的《秋前集》、《归来草堂尺牍》;方拱乾的《塞外集》、《归国集》;杨瑄的《塞外草》;方登峰祖孙三代的《述本堂诗集》;祁班孙的《紫芝轩集》;杨宾的《啼发堂诗文集》、《大飘杂文残稿》等。这些诗文集或描绘了黑龙江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风土民情、山川地理、或颂扬了当地人民反击沙俄侵略者的战斗精神,因此均有助于黑龙江历史地理的研究,当然是重要的黑龙江地方文献。

④方志、丛书类的地方文献。方志类除本省的各种地方志外,如《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全辽志》、《辽东志》、《盛京通志》、《吉林通志》等;丛书类,如《辽海丛书》、《小方壶斋舆地丛书》、《东北丛书》、《满蒙丛书》等均为重要的黑龙江地方文献。

⑤史地专著、杂著、舆图等。如《朔方备乘》、《松漠纪闻》、《东北边防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东北舆地释略》、《三省标注战绩图》等,以及清末流入的其它有关著作,如《柳边纪略》、《东行风俗记》、《龙沙纪略》、《卜奎风土记》等也都是研究黑龙江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

⑥报纸、期刊类。政报,如民国时期的《黑龙江公报》、(后改称《黑龙江政府公报》)、《黑龙江政报》(一九八二年新创刊)等;日报,如《东北日报》、《松江日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等;专业报,如《黑龙江实业报》等;期刊类,主要是本省出版的期刊如《北方论丛》、《学习与探索)、《黑龙江文物丛刊》、《北方文学》、《黑龙江艺术》、《哈尔滨文艺》等都可视为黑龙江地方文献。

2、图

①、图片、照片,主要包括文物图录籍、新闻照片集、名胜古迹风景图片、照片等。例如《阿城县出土的金代铜镜》(图录)、《光辉的里程——刘少奇同志视察黑龙江省图片集》、《哈尔滨市风光》(图片)等。

②、碑志,如在穆棱县的为(清)吴大微(别字)立的《(客+心)斋吴公筹边遗迹之铭并序》碑及《穆棱县治城迁移碑》,在吉林省敦化县新发现的依克唐阿将军的功德碑,我省以前在阿城发现的宝严大师塔铭志,一九五六年在北京出土的(唐)张建墓志等,这些碑志及其拓片则是重要的黑龙江地方文献。

3、资料

①档案,如《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阿拉楚喀副都统衙门档案》、《宁古塔副都统衙门档案》等。

②谱牒类,如新发现的《寿将军家传》,不单是研究清末黑龙江爱国将领寿山将军生平事迹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是研究庚子之变我省人民反抗沙俄侵略斗争的珍贵资料。

③日记、手札,日记,如吴大徵的《皇华纪程》、王进喜的《铁人日记》等;手札,如地方人士的墨迹,这方面哈尔滨市图书馆则作了大量的收藏,包括楹联、字画、手卷等,形成了一定的馆藏特色。

④印模,如我省考古队编的《黑龙江古代官印集》则是一部官印印模、照片、考证文图并茂的官印专集。

另外,要掌握黑龙江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存在的与其它省份的差异性和黑龙江地方文献本身的特殊性,因而也就自然的确定了省图书馆对黑龙江地方文献收藏内容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黑龙江省古代沿革史、疆域史;

2、黑龙江开发史;

3、黑龙江古代民族史;

4、沙俄侵占黑龙江及人民的反抗斗争史料;

5、黑龙江义和团运动史料;

6、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黑龙江及抗联史料;

7、解放战争及土地改革史料;

8、黑龙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料;

9、黑龙江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史料;

10、有关哈尔滨市发展变化的一切史料。

三、黑龙江地方文献工作的设想与展望

在省图书馆藏书建设中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已经初步形成独立的具有黑龙江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取得了可喜成果的今天,我们应当看到省馆所藏的地方文献还不能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完成省图书馆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仍然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现就如何在藏书建设工作中加强省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设想与建议:

1、加强领导,配备一名专职的地方文献采访员。

二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省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日益引起重视并纳入了工作议事日程。但我们应当看到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不同于一般图书的征集,因为地方文献大部分是以内部非正式出版物或散存于各地的零散资料,这就需要有专人经常下去访求、征集、交换,所以单独设立地方文献的采访员就更显得重要了。地方文献采访员可于采编部内分置,也可于参考部内派设,总之需要专职专责。

2、进一步搞好地方文献的调查研究,做好地方文献的补充工作。

首先搞好馆内调查。《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编制工作的分别进行,本身就是对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调查研究。结合调查,注意发现哪些地方文献缺藏,哪些残损: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复本多需要交换。

其次搞好书目调查。利用有关工具书和目录检查馆内地方文献的收藏情况,如《中国边疆图籍录》一书就收有黑龙江地方史料书籍六十三种,黑龙江舆图四十九种,东北史料五百九十二种,这其中有好多是省馆没有收藏的,尤其舆图则绝大部分没有收藏。另外《黑龙江志槁》艺文志中收录的有关书目以及人物志中所提到的地方人士著作,其中大部分已不见流传,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搞好对这些书籍的访求工作。《龙沙剑传奇》的发现,《寿将军家传》的问世,不正是地方文献征集、访求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吗?

另外有目的有重点地搞好社会调查,包括本省各有关单位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物数量、种类、创刊日期、出版时间等方面的调查,在社会调查中应注意掌握各地的编史修志的动态、进度,重要的地方文献的发现情况等等。

通过以上调查,搞好地方文献的待访目录,有目的有重点地搞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在当前应着重搞好地方志的收集工作。首先对编修地方志工作中新发现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没有以及原目虽有,未及收集的地方志的征集工作,如在吉林省档案馆新发现的《长寿县乡土志》,虎林县档案馆新发现的《虎林沦陷史》等都应及时入藏。对于地方志的新版本、校勘本。油印或手抄后的原本亦应收集,如宣统元年的《呼兰府志》,省馆虽有油印本三十部之多,但却没有原本,更没有对原本勘误的附册。其次,对日伪时期编的各县的事情、概况、要览等也需要大力的进行收集,如《巴彦县地方事物概要》等。再如对一九六零年前后我省编写的县志的稿本、打字油印本也应大力的进行收集,对于新编修的县志,尽管是初稿、草稿或采辑实录亦应注意入藏。然而目前新编成的《富锦县志》第一卷、《德都县志》(未定稿),省馆却都没有收藏,此时不做好地方志的收集工作,时过境迁,则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3、进一步加强同有关部门的联系,搞好地方文献的协作工作。

开展地方文献的协作是图书馆协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说其它类型的图书资料可以用一般的采集方法得到,那么地方文献则主要通过协作的方式获得。地方文献包括多余复本的沟通。新出版物的交换,馆际互借的发展,联合目录的编制以及有关资料的委托代购等。通过协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有关部门的业务联系,如档案局、博物馆、烈士馆、文史馆、考古队、地方志研究所、省内各有关学校、学术团体的出版社、编辑部(室)等,都需要和他们加强联系,并经常派人参加他们召开的有关学术讨论会、业务研究会等,及时征集收藏他们所编写的书刊资料、论文集。如对省政协编的《黑龙江文史资料》、省档案局编的《黑龙江古代沿革史讲稿》、档案局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的《黑龙江历史大事记》、省考古队编的《黑龙江古代宫印集》、省文物出版编辑室编辑出版的《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等更应及时的收集入藏。

4、进一步搞好地方文献的复印工作。

实践证明,在藏书建设中对缺藏的地方文献采取静电复印的方法是补充馆藏的好方法,这方面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缺藏的地方志、残缺的史料、重要的丛书、零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补充。如光绪末年创刊直至日寇入侵截止的《黑龙江公报》,是我省重要的地方文献资料,然而省内几家主要图书馆都没有收藏,只有省图书馆、省档案局、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齐齐哈尔图书馆有些零散残本,对于这部分资料就应复印配套补充。另外复印时一定要注意版本的选择,即有原抄本、原刻本的不用重抄本、重刻本影印;对几个不同版本的,应择善复印。

5、搞好有关史书黑龙江地方文献的钩沉和有关报刊黑龙江地方文献的汇集工作。

鉴于黑龙江古代史料奇缺,并散见于有关史籍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搞好这些资料的钩沉,则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配合钩沉工作的进行,可先编辑《黑龙江古代地方文献资料篇目索引》,然后采取用复印的方式来完成。

对黑龙江及东北有关报刊刊登的反映黑龙江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方史论文、地方史研究成果及资料,或按年、按专题汇集在一起,或将有关刊物直接作为地方文献资料保管,亦可一年编制一本《黑龙江地方文献史料论文索引》。地方文献资料的钩沉和汇集可用报刊多余的复本进行。

6、加强对档案资料的收集。

档案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所藏的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包括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二百一十七年间将军衙门的文件,包括军事、司法、旗务地亩、矿务实业、财政经济、礼仪习俗、中外交涉、镇压革命运动、气象、自然灾害、文书档案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如能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其进行复印或照相,则可以大大丰富省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的来源。

7、结合地方文献阅览室的开设,充实增设地方文献的特藏书库,建立一套完整的独立的黑龙江地方文献藏书体系。

8、结合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开展黑龙江地方文献书刊资料的展览。

总之,黑龙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管和使用在省图书馆藏书建设中的前景是广阔的,在整个图书馆工作中愈加有用武之地。只要我们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一定会使浩瀚的书海中这颗灿烂的明珠放射出新的光彩;使其在帮助黑龙江人民“认识黑龙江、热爱黑龙江,建设黑龙江、保卫黑龙江”的过程中,做出新的贡献。

〔出处〕 黑龙江图书馆 1985.(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瞧,这父子俩
一见难忘的事
在盒子世界生活
1和9的故事
小蚂蚁与毛毛虫的战争
我的座右铭
我是个修复小能手
新学期的第一天
精彩的魔术表演
家乡的变化
丰收之歌
游儿童公园记
柳树之赞
文具争功
20年后的房子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3)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9)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8)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9)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7)法学理论论文(1)
国有资产信托的法律问题探究(5)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0)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法学理论论文(1)
ABS若干法律问题论析(2)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2)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1)法学理论论文(1)
国际人权法在线资源概述(3)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5)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9)法学理论论文
《尊严》教案
《万年牢》教案
《中彩那天》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猫》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小英雄雨来》教案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案
《电脑住宅》教案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
《卡罗纳》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白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