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数学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
【论文摘要】
一、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创新。
二、在计算教学中鼓励创新。
三、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创新。
【论文关键词】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前苏联科学家皮卡查认为,数学课是最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科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室要求通过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创新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抽象和概括是形成概念思维过程的科学方法。概念是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对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也是舍弃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抽取本质属性的过程。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实际,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营造以个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情感。异常活跃和丰富,从使学生通过概念发展的过程获取新知,并勇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学会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进而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首先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举出“硬币、钟面”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它的形状,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脑海里有个圆的抽象概念,进而理解圆的结构特征及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然后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在一组图形中标出各图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巩固了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还可以克服单向思维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思维特性和思维定势。
2.在计算教学中鼓励创新
《小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计算能力上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过分追求计算速度和加大计算繁杂程度,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和检验。”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承认差别,不能搞“一刀切”,尤其在计算速度上更不能搞“一刀切”,不要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耗费在计算速度的教学上,不要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做多少题,不要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口算速算竞赛。要要求学生理解算理,但不是要用单一的思维模式解算理。要提出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种方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和检验,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简便方法”“25×16” 中的一题,首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合理简算,结果学生在黑板上列出了很多的方法: ② 25×16=25×2×8=50×8=400 ④ 25×16=25×(10+6)=25×10+25×6=250×150=400
⑤ 25×16=5×(5×16)=5×80=400 ⑦ 25×16=5×5×2×8=(5×2)×(5×8)=10×40=400
3.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创新
思维能力是数学的核心,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必须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在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求异思维的机会,创设应用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设想,敢于标新立异,独立解决问题。在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时,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一题多解。例如:“在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至乙地共行驶了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看到此题学生们很快想到用归一法莱解答:64÷2×5或64×(5÷2)
教师再问:“除此外,还有什么方法?”学生又想了想,举手回答:用比例法解答
解:设甲乙两地公路长X千米。
通过一题多解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同时,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列式计算,有利于加深对数量间的各种相互关系的理解,对增长知识,开阔思路,发展学生思维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强弱,在实践中,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结合概念、计算及应用教学的不同结构特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玩具小狗
- 可爱的我
- 我的家人
- 胖子心得
- 她
- 我们班的“武林高手”
- 我不是中国人
- 小木偶的故事(续集)
- 这就是我
- 我
- 舅舅
- 谢谢您妈妈
- 飞花逐月
- 同桌档案
- 飞花逐月2
- 谈琵琶演奏中音质与音色的变化与控制
- 命题议论文怎样审题
-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
- 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分析综合能力的探讨
- 探析环境噪音监测中注意的问题
- 江西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实证分析(1)论文
-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师素养摭谈
- 乡镇财政负债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 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原则
- 中部山区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探析(1)论文
- 把握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
- 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 长笛音色感的训练
- 地理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 异步TTS语音播报技术在高校教务咨询呼叫中心系统的应用
-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穷人》教学案例
-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 《穷人》教学案例及反思
- 整合问题 简化目标──《穷人》教学设计浅谈
- 《穷人》教学设计
-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 语文课堂呼唤“本色”回归──《穷人》教学案例
-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体悟“穷困”──《穷人》教学片段
-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 揣摩心理活动 培养感情朗读──《穷人》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