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积极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积极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1

积极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积极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积极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积极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祖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既载古又论今,对本地区当前的“四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现谈谈我馆是如何利用地方文献资料为本地区的“四化”建设服务的。

一、搜集整理及我们的看法

什么是地方文献?我们认为凡是有关一定地区的,即是具有地方特点的一切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不管它们从什么知识门类或角度来记载和研究地区的,也不管它记录的形式是怎样的(文字、形象、声音等)、不管是本地人著作或是外地人著作,其出版地亦无论是本地或是外地的,只要它们的内容,带有地方性质,均可称为地方文献。因此,凡属地方上的旧报纸、杂志、家谱、回忆录、访问录、档案、日记、笔记、杂录、稿本、碑文、有意义的照片、图片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布告、传单、会议记录、重要人物传记、年表统计、图表等都在搜集之列。从我们已搜集的资料来看,概分为三个方面:①文字资料为:记载史实的手抄本、档案、报刊、碑刻等书面资料;②实物资料为:遗迹、遗址、各种文物等;③口头资料为: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歌、民谣等。

在搜集过程中,我们的作法采取先馆内后馆外,先把馆内存放在各书库的残存旧报刊、图片、手抄本等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类、整理、加工、上架,另方面走群众路线,派人到乡间搜集、征购,也收集到不少有关地方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然后,我们进行认真的筛选、鉴别、核实、分类整编上架,将那些没有资料价值、内容重复、情节不实的给予淘汰,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如:我县历史遗址,“汉桑城”的各种传说,究竟那种传说较为妥当?我们经过调查,查阅历史资料,得知,相传“桑为汉朝大将关羽手植作其拴马之用”,我们认为这种说法较为合适。因为新野地处平原,资源富饶,是三国时竞争之地。历史记载诸葛亮“火烧新野”,刘备、关羽、诸葛亮在新野屯驻很长时间,所以“汉桑城”之说来自汉朝是有可能的。又如:“邓氏家族”为什么部分不在邓县,却在新野的曹寨,我们通过查阅县志和地方上的一些家谱,了解到当时变化原因。

二、积极为“四化”建设服务及我们作法

日积月累的馆藏地方文献,深受党政机关、科技人员的欢迎。他们得知后,纷纷来馆查阅。为此,我们设立了咨询登记薄、凡来馆查阅的同志、均在登记簿上写清楚要查的内容,我们馆同志不分上班下班,及时查找提供给读者。如:

1、在为党政机关服务方面

县委统战部秘书邓喜全同志因工作需要,多次想看“家谱”、“乡会”姓名录一类的资料,我们不仅提供“邓氏家谱”、“旅汴同乡会姓名录”等,还为他提供了宣统元年十二月的“宪政月报”,解决了其多年没解决的问题,深受他的赞扬。

县工会宋子庆同志为进行职工教育于85年元月来馆借新野工运史方面的资料,我们将原抄录下来且具有革命意义的碑文“赵振箱烈士纪念碑”提供给他们,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为扶贫致富工作者和科技人员服务

我们在工作中接待了不少战斗在工农业第一线的扶贫致富工作专者、科技人员。我们不仅为他们提供最新图书杂志,还为他们提供本地区、本县工农业积累的先进经验、供他们参考。

新野县县委办公室朱有胜同志, 1986年春节后,积极奔赴农村,投入扶贫致富工作,他很需要致富的科技文献,研究政治经济学一类的资料,曾多次来馆查找借阅,我们为他提供《南阳农业科技》、《河南农业科技》的最新杂志。新野农谚、气象谚,如:“寒露测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烟洞不出烟,必有连阴天。……这些都是新野县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科学总结,在科学种田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他得到这些资料后,颇有感触他说:“搞农业,想致富,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的知识太丰富了,希望今后给以更多的帮助。”

水利局的邓守珍同志,来查阅地方水利资料,农业局的王喜章同志采查地方养蚕资料……我们均热情接待,及时提供,他们得到资料很高兴。

3、为编写各行各业史志的同志提供资料

新野县志办公室的樊新祥同志多次来馆查新野县名人录,我们为他提供了检索中国人名的大辞典,我县1958年重编的县志,家谱和一些没有上书的地方名人。如:“汝南太守—邓县,“马一山”、“马云卿”、“邓禹”、“刘禄合烈士”等,为编写县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新野县原地名办公室主任王正金同志多次来馆查阅地名资料,我们为他提供地名辞典,还将新野县原始地名如:“白河”“关场”“沙堰”等地名来历介绍给他。有时不能及时解答,就让他留下要查的咨询内容,待找到后,抄录或复写清楚,给他送去。 新野县鸭灌局的仕志谦同志,为编写水利志多次来馆查阅水利资料,我们为他提供了新野县当地最早的水利工程——召父渠。此渠是西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广集群众兴修的一项规模较大的农田水利工程,“召父渠”虽年逾千载,不能再用于灌溉,但其水流向则为今人所借鉴。

县工业局写工业志的李海连同志很想了解新野县解放前手工业状况,我馆资料有限,满足不了他的需要,又不能让他失望而去,我们就一边为他查阅馆内的旧报刊资料,一边又一块走访县城内解放前从事手工业的工人、店员、记账先生、邮递员等一些上了年纪的民间老人。他们介绍了新野县解放前后的卷烟工业,从1939年建厂、厂址、产品名称、生产规模、机器设备、工人多少、产值产额、经理更换、厂址变迁直到停产时间、介绍的都很详细,又介绍了新野传统手工业品“草帽”“纺纱”“织毛巾”以及工人待遇等等。在走访中,我们将这些口头资料记录下来,回馆后组织几个同志,整理筛选,这样做法一方面为急需的同志提供了服务,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另一方面又为图书馆增加了地方文献资料。

4、为外地读者服务

南阳师专中文系主任听说我们馆藏有《马一山文集》,就带着一位助教于1985年春天从南阳专程来新野县图书馆查阅,想编一套地方名人著作丛集。马一山系新野县青羊人,清宣宗道光时癸酉科拔贡。著有《平原山房文集》、《青年诗集》、《靖江诗集》、《筑阳诗集》、《中州艺文录》、《中峰古文钞》、《子史易记》等著作。擅长诗歌书法,富有地方色彩,群众特别喜爱,在新野县、南阳地区很有名气,这些资料我们一一提供给他们。1985年间,南阳师专的师生陆续来馆七次,为他们提供了上万字的资料,为此,他们深受感动。

近三年来,仅在地方文献方面我们就接待376人次,提供792篇资料,在服务社会,服务“四化”建设方面收到一定效果。

〔出处〕 河南图书馆学刊 1986(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感动
《草船借箭》缩写
雨夜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邓说之倔的后果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草船借箭》缩写
六一”联欢会发言稿
冬季施工措施
安全管理四环节
安全施工责任书
一个建筑工程师最起码应该知道的数据
建筑工程资料归档的范围
某变电站工作人员年终总结
工程师教大家在工地上"说话"
浅谈工程质量管理及创优策划
施工员报考条件
质量验收涉及资格与资质要求
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须知(建筑类)
冬季施工方案
分析二级建造师阅卷流程及体会(2011二级建造师阅卷)
项目经理的一篇建议,希望新人能走出迷茫期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若干问题的思考
《王二小》相关资料
《吃水不忘挖井人》趣闻故事:助人为乐的毛泽东
《吃水不忘挖井人》趣闻故事:一饭千金
《王二小》整体阅读感知
《王二小》随堂练习:提高篇
《王二小》教学目的
《王二小》重点问题探究
《王二小》写作指导
《王二小》教学重点
《王二小》美文欣赏:和王二小约会
《王二小》重点字词的意思
《王二小》老师语录
《吃水不忘挖井人》美文欣赏:感恩的回报
《王二小》随堂练习:巩固篇
《王二小》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