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地方文献为旅游业服务的思考

地方文献为旅游业服务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1

地方文献为旅游业服务的思考

地方文献为旅游业服务的思考 地方文献为旅游业服务的思考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地方文献为旅游业服务的思考


[摘要] 本文论述了旅游业与地方文献的关系,提出了利用地方文献开发旅游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一)

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需要有一流的旅游设施及一流旅游服务作坚强的后盾,而且更需要各地提供自然旅游资料、人文旅游资料以及建设风貌旅游资料,作为了解我国文化,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开发新景点,编写旅游方面的书籍,以及导游人员自身的“修身立说”和制定宏观、微观的旅游发展计划的依据。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缩影,记载有大量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文献的资料。我们对地方文献中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是为旅游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人们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因此,积极开发地方文献的旅游资源,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发展旅游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

旅游资源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目的,也是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一般来说,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比如名山大川、奇岩异洞、湖泊、海滩、温泉、珍奇动植物等自然风光,它是以自然风光为主,通过人们的加工开发成旅游者游览的空间环境;人文旅游资源:比如古都名刹、文物遗址、艺术宝藏、民族风俗等,它作为古今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历史性、艺术性。建设风貌旅游资源:比如北京十大建筑、“亚运村”;河南封开“宋都御城”、“新碑林”;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深圳“锦锈中华”;珠海“新圆明园”;南京长江大桥等。 地方文献蕴藏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

(1)记载了秀丽的风光。我国山川秀丽,五岳自古名闻遐尔。各种秀丽风光在《中国名胜词典》、《天下名山胜概记》、《海内奇观》、《大地胜游记》、《崂山名胜记》、《洞庭湖志》、《黄山纪胜》及《广东新语》、《羊城古钞)、《岭南舆图》等地方文献中有专门的记载。例如,对“岭南第一山”——罗浮山的记载,在《罗浮山志》、《惠州府志》、《博罗县志》、《广东通志》等地方文献中,既有全面的概况介绍,又有对各秀丽的景点的具体描述。

(3)记载了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各代英雄人物辈出,创造了历史,也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增光添色。游客到某地观赏自然风光、凭吊历史古迹、领略地方风情之余,往往对当地的传奇人物、重要历史人物有极浓厚的兴趣。在卷帙浩繁,撰述宏富的地方文献里,都可以寻到历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的生活足迹和美丽的传说。例如,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老年多次被贬,他当年所到之处,与乡民和洽相处,关心民间疾苦,帮助地方建设,并写下了大量的诗文,他的功业,千百年来为后人推崇,他的故事传说,也一直在民间广为传诵。各历史人物的资料可以从各人撰写的诗集及各人的年谱、年表和当地的地方志、乡士志以及各类名人大辞典中去寻找。1984年,随着旅游业的开展,惠州市有关部门通过查找有关历史文献,确定苏东坡当年垂钓的位置,在磐石上重刻“东坡钓矶”,并勒石以记,此处成了当地的一个游览去处。

地方文献还记载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地方风味产品。这些是旅游者游玩、观光、休息、欣赏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的精神消费享受。我国有许多驰名中外的土特产品,风味菜肴和旅游纪念品。比如:刺绣丝绸、名茶名酒、陶瓷漆器、编织、文房四室、玉石和中草药等等。可以通过文献资源开发地方风味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外游客购买名特产品、纪念品和品尝风味食品的需要,而且能够吸引更多潜在的旅游者,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湖光山色皆景点,风土人情尽资源”。地方文献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它可以是旅游部门开拓新景点,充实游览内容,突破传统旅游项目,开辟创新更多的旅游活动的重要情报信息源。

(三)

地方文献浩如烟海,如何整理、利用地方文献为本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旅游业服务,搞好服务效率和质量,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1)调查研究,了解需要。针对性是我们服务的特点及重点。

地方文献为旅游业服务之一就是满足旅游资料需求者,调查研究旅游资料用户需要的特点,把握其规律,制定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走出馆门,深入社会,掌握有关部门对信息服务的变化和要求,向他们提供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争取更多的信息用户,促进图书馆实现以单一的借阅服务向全面的文献信息服务转型。我们还可以通过寄发“读者需求资料调查表”、开座谈会、登门征询、同行交流、设意见簿等方法向各旅游部门、旅游资料需求者了解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例如:我们曾了解到因要在市内举办“美食节”、“民间欢乐节”等活动,许多饮食部门,如广州市饮食服务公司、广东迎宾馆、东方乐园、广州酒家、伴溪酒家等急需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的名牌菜式、地方小食以及民族服饰等历史资料为借鉴。我们从《广州掌故》、《风俗改革丛刊》、《岭南风物录》、《广东新语》及各地的地方志、乡土志的“风俗篇”中,为这些旅游服务行业提供了大量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料,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好评。多年来,我们为旅游业有关部门,如闸坡风景规划中心、深圳“锦绣中华”有限公司,肇庆市旅游资料编写组、惠州市博物馆、博罗县文物普查队、韶关市旅游公司等等,提供了大量的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的资料,配合了他们的旅游服务工作需要。

(2)多层次多形式提供资料,我们要活化文献所载的旅游信息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加速对各种信息的报导及传递。方式有:

①编制索引,做好二次文献服务。我们可以对分散在单篇文献中的旅游资料、各地旅游专志等,以目录、索引、题录等形式汇编各旅游资料。亦可参考各工具书,比如《中国名胜词典》内有“词目笔划索引”,其收入名胜古迹词条15000多条,对汇集、检索我国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图书服务质量提高,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中心为方便读者,提高资料的利用率,各种分类目录、专题索引、题录应运而生,极大地便利了各文献资料需求者。今后,我们应更重视做好这方面工作。

②综合旅游方面的书,进行专题汇编。部分读者希望图书馆在满足他们立竿见影的文献信息资料的同时,还常常渴望图书馆能协助他们解决各种专题研究。我们曾配合有关部门,对山清水秀的肇庆风景区进行旅游资料汇编,按“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间传说”、“地理概况”、“风味特产”、“历史人物”、“史话”等进行专题资料汇编,对适应肇庆市旅游事业的需要,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又如:承担粤北风景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关单位,近年来从许多地方文献,如《大清统一志》、《广东通志》、《南越笔记》、《韶州府志》、《南雄州志》等有关粤北地区的文献中,进行了“丹霞盆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粤北风景结构及其旅游开发措施”、“粤北旅游气候条件”、“粤北旅游发展历史基础资料”等专题汇编,掌握了历史上丹霞盆地、北江正源河段等山川河流的演变情况,发掘了许多旅游景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为开发粤北风景区提供了真实的、可靠的,细致的历史资料。如乐昌县的“古佛洞”,地方文献早有记载,过去一直未被人发掘重视利用,近年来已开放为旅游点。其他新增设的旅游项目,如寻根问祖的梅关、珠矾巷,风俗特异的瑶乡风情,人类曙光的马坝人、石峡文化,浪高水险的九泷十八滩,往往令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可见,地方文献资料室应就馆内拥有丰富资料的有利条件,组织人力,对各旅游专题进行资料分析、汇编,这是节省读者时间,提供最大限度资料的绝好手段。

③做好定题服务工作。地方文献资料室要注意完善和开发信息资源,积累和研究各个旅游胜地的特点,为各景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定题资料的搜集、整理、加工,并利用本身的有利地位,开展横向联系,做到所提供的资料全面、对口、及时,促进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深化利用。例如,有位读者因编写肇庆市旅游资料的需要,要求我们帮助查找北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包拯在端州任知军州事时,在端州所凿的七口井的具体位置及有关包拯在端州的传说资料。我们经过查找,在《宣统高要县志·卷十·古绩略》中找到:“包公井在城内,拯所凿凡七:一在府活内,一在府活西岳庙旁,一在县学前街内,一在分司巷口,一在广济仓右,一在城北门左,一在主帅堂前……”的记载。又从《肇庆府志》、《高明县志》等书中找到大量有关包公在端州忠耿不阿、清廉正直的民间传说故事,从而满足了这位读者编写旅游资料的需求,使他激动万分。

(3)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我们要重视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反馈信息,注意收集服务效果,对文献资源的利用过程进行跟踪控制和了解,这样,一来可以掌握读者的类型以及其对资料的使用情况,受益情况和需求规律,为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提高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二来可以对文献资源的利用过程进行跟踪、控制和了解,有利于对其进行有益的改进,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多年来,我馆地方文献部(特藏部)通过派发“读者使用资料反馈表”或通过召开读者工作座谈会等方式,相互交流,深入了解读者使用资料情况,共同商讨提高文献信息利用率及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办法,很受读者欢迎,我们从中也得到了许多启示,对做好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充满了信心。

参考文献

2 叶春生 岭南风俗录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988.2

3 彦火 中国名胜纪游 香港:港青出版社, 1974.4

4 张望自 岭南文献连四海 图书馆园地, 1989(4)

5 刘世杰 旅游经济小词典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3

6 黄观礼 博罗县文物志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88

7 董明哉 苏轼在惠州的故事传说 惠州:惠州市文联、博物馆, 1984

〔出处〕 图书馆论坛 1998(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来了
未来的苹果
春天像小姑娘
我的学校生活
我的房间
胆小的我
找春天
自我介绍
走进社区
我的母亲
星期天去公园玩
做一件好事
我爱我的祖国观后感
我的生日快到了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创新的若干思考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试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教育
关于高校政治理论课应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的策略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转向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大众化问题的双重反思
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繁荣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探析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再审视
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观点、新途径的探索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校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法初探
《范进中举》学法指导
《儒林外史》成书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年间
《范进中举》中心思想
《范进中举》词语解释
《范进中举》研读赏析
《范进中举》多音字辨析
《范进中举》词义辨析
《范进中举》人物描写
《范进中举》语言描写
《范进中举》作品的战斗精神与现实主义手法
《范进中举》课文导读
《范进中举》课文题解
《范进中举》知识归纳
《范进中举》课文背景知识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比较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