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融入思想教育
"
论文摘要:在小学所有科目中,美术是讫今最少“应试”压力的科目。就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言,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美术教师在素质教育天地中有着最广阔的空间自由。如何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利用其它知识与美术“不相同”却“相通”的特点进行互组渗透,在学校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开辟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无限空间,笔者深入学习国家课改精神,并结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做了些许探究。
论文关键词:思想教育 美术教学 相互渗透
为完成小学美术教学的思想性想教育任务,充分发挥美术的社会功能,我们首先对小学美术课本所包含的思想性,作了较细致的分析研究,综核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欣赏画: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人物,有建筑,有雕塑,有木刻,有油画,有水粉画,有艺术作品,有革命史实:
记忆画;有楼房,有桥梁,有树木,有瓜果;临莫画;有人物、动物和植物;
写生画:有学习用具,有校园景色;手工制作;有雕塑,有折纸,有设计,有邮票图案,有风景纹样;
创作画;有给寓言故事画插图:命题画;有植树造林等。
上述内容,教学时有利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劳动教育。现从如下几方面具体谈谈。
一、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美术教学中
故宫是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建成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和全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外友人来这里观赏,赞美这雄伟的建筑和丰富的艺术珍品。
通过《北京故宫》一画的欣赏,就会自觉地认识到劳动人民有穷的智慧,劳动人民是伟大的,劳动创造世界。学生心中有了人民,自然也就感到劳动人民伟大可敬,课堂上,学生激动地说:“劳动人民是伟大的!我们要刻苦学习知识,将来像古代劳动人民那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建设伟大的祖国。”学生的爱国之心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教育水到渠成。
二、寓革命传统教育于美术教学中
我们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生动写照”中的《人桥》一画的做法:课前先布置学生阅读,《人桥》一文,美术课上再观察《人桥》这幅画,让学生展开联想,并口述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初冬的深夜,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被三丈多宽的河挡住了。为了消灭敌人,战士们跳下刺骨的河里,用肩膀顶着木梯架起人桥。机枪连的战士踏着人桥,穿过湍流,消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接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东方,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安居乐业过幸福的日子。全靠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大部分学生说:“我们要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学习他的创业精神,勤学苦练,为四化建设做贡献。”
三、寓劳动教育于美术教学中
我们在教学《小树小树快长大》(命题画)时,加强了热爱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依据画面情景,回忆自己植树的过程:挖坑、栽树、浇水、培土等工序,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植树意义。概括学生的发言,有如下几层意思:植树造林可以美化环境并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防风沙排旱涝,有利于农业生产;树大成材,用于建筑高楼大厦;自己和小树一起长大,争做四化建设中的栋梁:今天植树造林,造福后人。
雕塑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和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活动。在一次雕塑前,我们召开了以“雕塑最佳动物”为主体的班会。我们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进行讨论:1.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你们用什么材料雕刻出它们的形态?学生说了好多喜爱的动物及原因。其中有的说:“熊猫很温顺,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我很喜欢它。” 有的说:“我家有头老黄牛很健壮,很勤劳,很忠厚,很顺良。我十分喜欢它,天天给它喂草,有时牵它下地干活。”接着安排学生准备雕塑熊猫和老黄牛的材料和工具。
美术课上气氛活跃。石雕熊猫的同学手拿小锤铁锉“吧嗒”、“吧嗒”地雕起来;泥塑黄牛的同学,手拿黏土泥和铁丝做起来。黄牛和熊猫的形态各异。有的黄牛趴在地上好象在晒太阳;有的四条腿前后站立好像在走路;有的翘着尾巴,抬头张嘴,睁眼,望着天空好象在说什么。石雕的熊猫,虽说是大体轮廓,但也是千姿百态。有盘坐的、有睡觉的……
我们感到,通过这样的美术教学,学生可以获得思想,技能双丰收的效益。教材中的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浓厚的思想内容,只要我们能认真研究,积极引导,学生的立体素质就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美丽的家乡
- 家乡的变化
- 镜子里的我
- 有趣的北湖公园
- 美丽的学校
- 快乐的十分钟
- 秋天的图画
- 观察小鸡
- 我的课余生活
- 暑假南昌一日游
- 爱干净的妈妈
- 第一次购物
- 我的课余生活
- 观察小蚂蚁
- 浅谈高师教育改革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尝试
- 浅谈对完善以县为主的树基础教育投人体制的探讨
- 简述努力完善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公共投入政策
- 投入不足:农村基础教育面临危机
- 浅谈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现状的反思
- 关注新课程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及教育救助研究
-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 ----论90年代中国的影视文化(1)
-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
- 数字转播车规模设计思路的突破与一级切换并车的实践(1)
- 互动的观看表演——电影传播中的受众分析(1)
- 关于社会科学信息需求类型及特点分析
- 论高职院校诚信校园文化建设
- 浅谈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问题解决
- 浅谈课程改革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之一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之四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之二
- 《翠鸟》教学设计之八
- 《翠鸟》教学设计之十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之三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 《翠鸟》教学设计之九
-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 《灰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