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2
关于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若干方法论评析
"论文关键词:实证主义 体育社会科学 流弊 方法论
论文摘要: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已经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范式。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界对实证研究存在很多误解和误用,从方法论角度分析,出现了夸大主体理性、研究者脱离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系统被肢解、宏观研究的泛滥和研究方法华而不实等弊病。本文提出要以深刻的批判意识和富有建设性的态度,批判这些弊端,并探讨对策。
实证主义思想最早由社会学创始人孔德提出。孔德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辨的研究方式,主张社会学要摆脱思辨哲学的羁绊,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恪守经验主义认识原则。在孔德看来,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因此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孔德提出了三种实证的研究方法:观察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迪尔凯姆发展了实证主义思想,他提出“社会事实”概念,制定了一系列社会研究的实证规则。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才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主张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他率先把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经验研究密切结合起来。实证主义一直提倡的面向社会事实、注重感性经验的传统正是社会学能够成为一门科学的关键因素。实证主义发展至现代,不仅对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证主义思想传人中国虽有百年历史,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并未形成一种稳健的研究传统。我国的体育社会科学的建立为时更短,实证主义的观念虽然在体育社会科学界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是与其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远未成熟,真正基于实证主义范式的研究成果还为数甚少。另外,实证主义也存在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混同、轻视人对社会的影响力以及人的价值世界对社会研究的影响力、过度依赖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等弊端,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界对此缺乏反思。再加上科研体制上的弊端和近年来不断强化的科研功利化趋势,致使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界在实证研究上步人重重误区。
一、夸大的主体理性
社会成员具有进行理性认识的能力。科研工作者由于受过专门的训练,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修养,所以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理性认识。然而,任何社会成员包括科研工作者的理性都是有局限性的;任何形式的认识过程包括科学研究都要受到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生活方式、科学文化发展程度、传统文化、社会关系和群体心理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任何形式的认识过程包括科学研究都要受到认识主体的人生经历、社会地位、动机需求、智能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等个体因素的影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过程更加特殊: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既是体育过程的研究者也是体育过程的行动者,其所要研究的对象之属性其自身也同时具备,因而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具有主客体统一性。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不仅是研究活动的实施者,同时也是社会价值体系的承载者;不仅要受理性原则的支配,同时也必然受到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制约。再精心设计的研究也难以摆脱各种微妙的价值预设;再高明的研究者也无法消除隐蔽的主观干扰。在种种看似合情合理的研究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难以察觉的偏见、误解、干涉和扰乱。所以夸大主体理性的做法是不理性也不客观的。然而,在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界这一现象却极为普遍:科研被赋予神圣的使命,科研被视为超常的事业,科研成果被奉为权威产品;体育科研工作者经常以~种外在于体育的而且永远不会出错的力量出现,按照似乎可以脱离体育而存在的“理性手段”开展研究活动,制造各种要强加给体育的、犹如恩赐的科研产品;几乎没有体育科研工作者会在他的研究报告里主动声明自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极少有体育科研工作者对自我主观世界给科研之影响进行深入系统的反思。这种夸大主体理性的现象可以看作是膨胀的科学主义的表现,同时也是实证主义误人歧途的重要源头。
二、脱离对象的研究者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队伍是进行体育科研的群众载体。我国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主要来自高校。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和科研评价体制存在着一定弊端。对于来自高校的体育科研工作者而言,科研超越教学成为评价其工作业绩主要的甚至是惟一方面,而且重科研的数量轻科研的质量、重科研的规格轻科研的效益。科研演变成一种超越科学认识属性而更加强调利益博弈属性的社会活动。围绕着科研资源的争夺和配置,形成了与现有高校职称体系密切相关的利益阶层和利益等级。功利化的科研目的加上阶层化的研究队伍必然导致失去客观公正的立场。与科研队伍阶层化密切相关的是一部分处于较高等级的科研工作者开始蜕变成“科研特权阶层”。姜达维指出:“体育科研逐渐成为一部分人的‘专利’,而这部分人往往并不直接参加体育实践,从而导致了研究与实践的脱离,并且往往是他们的压迫,将所有的体育科研完全纳入到这种规范的研究模式。”@体制的弊端造就了一班不从事科研的“科研工作者”,他们不从事科研实践却能尽享科研成果,不与研究对象接触,甚至完全不了解研究对象却能提出种种所谓对策干预研究对象生活。科研应该严谨笃实,实证主义所强调的感性经验和感性资料搜集被这部分“科研特权阶层”完全抛之脑后。严格地说,在脱离研究对象的情况下搞出的“科研成果”是缺乏可信性的,是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
三、被肢解的体育社会系统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社会子系统。体育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将体育社会系统置于社会整体环境中才能认识其本质属性;体育是历史的产物,只有将体育过程置于人类历史整体进程中才能把握其发展脉络;体育是文化的体育,只有将体育现象置于特定的文化体系中才能揭示其社会价值;体育是鲜活的体育,只有将体育活动置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场景中才能洞悉其真相;体育是人的体育,它不仅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受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展现的外在身体动作,同时也是个体按照特定的价值体系建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体育不仅服从因果律,也服从价值律。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不仅要揭示体育之规律,也要诠释其价值。任何将体育机械分割、人为剥离的研究都有可能破坏体育自然情景下的因果关系和价值体系。
然而,在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界有不少研究是在极端实证主义范式下进行的,否认体育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本质区别,否认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否认被研究者主观世界对体育的影响,用一种外在于体育的、强加给体育的方式研究体育,从而导致肢解体育社会系统,扭曲体育社会因果关系,忽视对象价值体系。我国绝大多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都是基于主体价值体系的,研究者将研究对象视为被动的客体,视为纳入自己研究视野的物化的因果关系综合体;而对研究对象而言,研究者是以高高在上的、异己的面貌出现的,并用某种外在于研究对象价值体系的方法寻找那些明明源自却又完全脱离研究对象之生活的所谓“规律”和“真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无法分享共同的价值体系。这种冷落对象价值体系的研究是一种貌似客观实质上非常主观的无根基研究,基于此种模式的研究成果是难以真正为研究对象造福的,甚至有可能干扰和破坏研究对象的原有生活。另外,此种主体中心论的研究模式也很容易忽视常人之体育。例如: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界曾经长期忽视对农民和各种弱势人群的体育需求和生活的研究,有些学者谈到体育社会功能的时候动辄讲“增强市民体质”、“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似乎体育对农民和农村是无价值和多余的。
我们认为研究者不应当以强加的逻辑臆断被研究者的属性,而应当首先用研究对象自己的方式理解其观念、行为和生活,重视研究对象观念、行为和生活体系之独特内涵和价值,强调对研究对象特有的语言文本进行诠释,以追求一种更加人本化、平民化和实景化的研究风格。这种研究风格在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界是极其需要也是极度缺乏的。"
四、泛滥的宏观研究
宏观与微观是两种相对的研究视角。宏观研究视野比较宏大,包含对象比较繁多,涉及因果关系比较复杂,有助于发现全局性、普遍性和概率性知识,需要动用较多科研资源。微观研究视野比较集中,包含对象比较单一,涉及因果关系比较简单,有助于发现局部性、特殊性和典型性知识,需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修养。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界在对待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关系上存在着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宏观研究比微观研究更有意义。单从考察范围来看,宏观研究当然大于微观研究,但科研工作的意义并不取决于其考察范围之大小,而取决于其学术价值和实用效能,而此二者又主要取决于科研工作对事物规律及本质属性等揭示之程度。规律与本质往往不是浮现于共性切面表层的,而是潜沉于个性角落底部,没有对微观事物长期、深入、细致地探究是难以揭示的。从这一点而言,宏观研究并不比微观研究更有意义。另外,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揭示体育之规律和本质,也在于诠释体育作为被研究社会成员生活有机组成部分的特定价值体系,而这一点是宏观研究缺乏兴趣或者无能为力的,却恰恰是微观研究的优势。
与以上观点相关的是,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界在科研选题上呈现明显的宏观化趋势。各种冠以“全国”、“省市”等宏大范围标志的课题和论文多如牛毛,而着眼于某一微型社区、组织、学校和群体等的研究则如风毛麟角。在各种宏观研究当中最为突出的是发展战略研究。发展战略研究具有如下特点:课题由政府部门发布;研究范围关乎全局;研究内容多由现状与问题、目标与需要(或趋势)、手段与对策几部分构成;研究周期一般在1—3年之间;如果研究成果被采用将对众多社会成员的利益产生影响。发展战略研究在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界有不断升温趋势。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发展战略研究存在不少弊端。首先,战略研究以及研究之后的政策实施是一项连成一体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这个系统工程是任何个人或研究团体都无法掌控的。通常情况下,研究者只关注研究过程而很少会考虑政策实施过程,导致发展战略研究沦落为“政策论证式研究”或者“不负责任的研究”。其次,社会本质的呈现、社会规律的论证、社会政策的检验都需要漫长的时间,研究者无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获悉被研究社会过程的全貌、机制和对策的合理性。再次,发展战略研究过程本身及以其为依据的政策都将影响众多社会成员的利益,甚至改变他们的命运,而无论从伦理角度还是法律角度,研究者都不具备改变众多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的权力。
研究者只能通过政府部门实施这一改变,但在不少国家,政府部门的这一权力也在遭受怀疑和挑战。最后,由于我国的发展战略研究多采用调查而不是社会实验的方式,所以研究者所提出的改变策略大多是未经实践检验的“设想”而已,无法保证其能给受众带来有利影响。
五、华而不实的研究方法
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非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独立研究方法的简单集合,而是以特定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多样的研究技术为支持的方法体系。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并非脱离具体时空条件和体育实践的抽象原则与规范,而是基于特定文化和价值模式以特定研究者群体为载体的知识体系。
在各种研究方法当中,观察法和实验法基于“实践出真知”这样一个实证主义和多数反实证主义者都公认的哲学前提和科学认知原则,以搜集第一手感性经验材料而见长,也是实证主义鼻祖孔德认为的最具实证精神、最能体现实证风格的研究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中的很多经典研究是采用实地观察或参与性观察的方式进行的,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管理学和行为学的很多经典研究是采用实验法进行的,如梅奥等人的“霍桑试验”。而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界在实证主义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大背景下却出现了忽视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不科学倾向。
另外,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界青睐的问卷调查法,其实是一种只具有有限用途,而且饱受批评的调查方法。问卷就是一种由问题构成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人们的行为和态度。但实际上,问卷无法直接测量行为,它只能测量人们对行为的记忆和陈述;在对态度的测量上,问卷胜过单纯的观察,但很难使调查者通过问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在调查指标的选取上,再精心设计的问卷也难避免调查内容肢解、撕裂的弊端;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问卷调查法要求被调查者具备一定的语言阅读能力,问卷内容也有可能与被调查者存在价值观上的冲突,或者造成书面语言、心理感受上的一种侵犯;在调查过程上,问卷调查需要严格地抽样,发放率、回收率和有效率都难以保证;在实际用途上,问卷调查法比较适合调查一些较表浅而单纯的指标,如总统选举前的民意测验等。在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界,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被提升到一个不应有的高度,就连博士和硕上学位论文,只要有足够样本量的问卷调查和大量的数据陈述就可以安然过关。这是值得忧思的。
六、结语
对实证主义方法的误解和误用是我国当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研究方法上的问题并非纯粹的技术问题、科学修养问题,也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和体制问题。我国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正处于一个由初创到向纵深分化的过渡阶段,原有的方法体系框架尚未巩固,新的方法思潮又已纷然兴起。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进行着空前深刻的交融和冲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统与各种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传统既互相借鉴又互相较量;注重统计调查的实证主义倾向在与注重思辨研究的倾向的较量中获得优势,又遭受到了反实证主义倾向的猛烈抨击;在量的研究倾向占据统治地位的同时,质的研究倾向也破土而出;在现代主义思想仍处于普及进程的同时,后现代主义思潮也声势渐隆;在科研体制不断改革完善的同时,异化的科研也开始甚嚣尘上。交融和冲突并存,保守与突破兼具,解体与重构共进,幼稚和老成同生,弊端和优势齐列,成为我国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基本特征。我们要在把握这一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以深刻的批判意识和富有建设性的态度,指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边批边建、能破能立才是科研创新的正途。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会坚强,练就毅力
- 20年后的相聚
- 仙人条
- 雨中的爱
- 对不起,竹笋
- 可怜的猪
- 活泼可爱的春天
- 小企鹅的千纸鹤
- 朋友节
- 热心肠的姥姥
- 我最亲爱的老师
- 童年
- 祖国大变化!
- 友谊最可贵
- 我家的“药剂师”
- 论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实证考察
- 浅谈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力促进手段
- 关于农民工文化生活及其层化现象的典型调查
- 浅谈农村住区环境的绿色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
- 浅谈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图书馆初探
- 试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 浅谈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 浅谈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 论析盐源县草业发展现状与主要对策
- 关于提高我国农村体育消费水平的几点建议
- 试析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及对策
- 浅谈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缺陷
-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初探
- 论析传统农民忧患意识之境界
- 试论我国现阶段农村养老资源利用研究综述
- 不同形状的雪花形成原因
-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
- 北京的小巷为什么叫“胡同”?
- 奥林匹克运动会溯源
- 现代奥运会的历史
- 奥运会旗、圣火、宗旨、誓词、精神
- 历届奥运会简介
- 中华世纪坛
- 迎国庆祝福语
- 十一国庆祝福短信
- 北京特产
- 雪的形成
- 老北京春节如何吃
- 国庆节祝福语
- 为什么说故宫是最大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