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西部大开发中古籍地方文献的保护与利用

试论西部大开发中古籍地方文献的保护与利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西部大开发中古籍地方文献的保护与利用

试论西部大开发中古籍地方文献的保护与利用 试论西部大开发中古籍地方文献的保护与利用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试论西部大开发中古籍地方文献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文献管理部门尤其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上,西部地区曾有过兴盛辉煌的一页,并遗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与历史的象征,是国之瑰宝。西部古籍地方文献是这块瑰宝中的一朵奇葩。它记载了祖国西部地区几千年来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是一种宝贵的地情信息资源,对研究和促进西部地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古籍地方文献,同时深入地挖掘它们的研究价值及经济价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保护和利用古籍地方文献对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地方文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一般文献无法替代的文献价值和社会作用。

2 古籍地方文献的意义和作用。古籍作为特殊的文献,不仅其内容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其形式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荡涤,许多地方文献已成为孤本、绝本,这势必就造成藏与用的矛盾。将古籍地方文献数字化,是解决古籍文献保存和利用矛盾的有效手段。建立古籍地方文献数据库的过程,也是一个地方文献的再整理和资源收藏的再覆盖过程,有利于发挥地方文献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从而促进了古籍地方文献的价值提升。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些古籍地方文献,让绵延数千年的地方文献为更多人所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古籍地方文献的保护技术

1 原件保护技术。古籍地方文献多为纸质文献,除易因虫蛀霉烂而损坏外,纸中纤维还会受光、热、有害气体的作用造成纸张发黄变脆,强度下降,最终导致风化。如何永久保存好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是赋于文献、档案、图书馆的神圣职责。

(1)脆弱纸张丝网加固技术。此法简便实用省工省纸,特别适用于两面文字的脆弱纸张。

(2)纸张防虫防霉。纸张的虫蛀霉烂给古籍地方文献的保护带来了不利因素,势必造成不少需要永久或长期保存的珍本、善本遭损害,数目减少,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书籍、字画等纸质文献的防霉防蛀。近年来,文献保护专家又研究出许多现代杀虫技术,开发研制了多种防霉防虫药品,并已在许多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等单位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脱酸技术。纸中含酸影响纸张寿命。脱酸是用碱来中和纸张内部的酸,为重新保护纸张今后不受酸的腐蚀,采用把适度的碱留在纸中的处理方法。

(4)字迹保护。这种方法可使字迹显示接近原来的清晰度,并延长古籍的有效使用期。

(5)派拉伦真空涂膜法。此法使纸张的强度大大增加,提高了耐酸、耐碱、耐蛀、耐霉变、耐朽烂、耐水浸能力,是迄今任何其它保护工艺所不及的,特别是将自毁的珍贵纸质文献,进行整体加固效果更为突出,经该技术处理过的古籍,文字不受任何影响,几乎可以保持原貌。这项技术足以使古籍地方文献遗产免遭损坏。但该技术工艺复杂,材料成本高,大规模推广受制于经济条件。

2 新技术在古籍地方文献保护方面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献保护也由最初为保护而保护,发展到为利用而保护,今天已经跃升为保存与利用并轨进行。利用现代再生技术手段将珍善本古籍地方文献进行复制,以减少对原件使用的压力,从而间接保护古籍地方文献。将文献内容从原始载体上抽出来,再移植到新的载体上,文献内容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使同一文献的内容在多种载体上再生,使同一文献可同时为多人使用。

(1)古籍缩微技术。缩微技术,为扩大利用而保存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缩微摄影技术是利用光学成像原理,把图书、情报、档案等文献资料缩小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经过冲洗后可借助于放大设备阅读的一门技术。选用高反差胶片或超微粒缩微材料,可使缩微复制达到去除原件污渍、斑点、发黄变暗、字迹褪色的目的,使冲洗后的胶片只有清晰字迹,而无其它损坏的痕迹。

(2)古籍数字化技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缩微已不再是最理想的保护手段,而随之而来的数字图像技术已为今天古籍地方文献提供了理想的保护手段。珍本、善本古籍地方文献实现全文数字化,也是古籍保护的一种方法。目前古籍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的录入方式有两种:一是“全文版”形式,此种方法便于检索,但有失原貌,无校勘价值. 二是“图像板”形式,由于它具有保持其原有文献形式的特点,从文献保护这一角度来讲,是最理想的选择。而且随着扫描器的发展,通过扫描可以使其转存到光盘等数字介质上,使古籍地方文献能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
由于古籍文献的各种保护手段均有独特的优点,各种文献载体也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各种文献的保护方法将同时存在,保护与利用将并行发展。

三、充分利用西部古籍地方文献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让古籍地方文献能够“物尽其用”,使之为西部地区的繁荣做出贡献。

1 开发利用西部古籍地方文献,能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经济部门在经济发展规划的决策过程中,为了避免失误,必须要对当地的省情、市情、县情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特别要注意掌握经济发展过程、产业和资源配置状况以及水文气象、地理交通、物产资源等方面的准确资料,使决策更加科学化。而现实的经济、科技、文化、自然状况等,都具有自身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只有详细了解和占有各方面的历史资料,掌握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对现实状况作出合理的分析解释,才能事实求是地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预测和规划。古籍地方文献,特别是地方志中,对于各地的人口、物产、矿藏、水利、自然灾害、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等等,都有详细记载,内容十分广博,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对政府和经济部门的宏观决策,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如甘肃省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结合本省实际,充分利用古籍地方文献,开拓创新,制定出适应甘肃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即建设河西商品粮基地,种草、种树、发展畜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草、畜、粮和农、林、牧各业协调发展的农村改革规划。

2 开发利用古籍地方文献可以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西部古籍地方文献记载了西部众多的特产资源。瓜果菜食用菌类如新疆的哈密瓜和无核葡萄;甘肃的白兰瓜、黑瓜子、临泽小枣、兰州百合、陇南木耳;宁夏银川稻米等。皮毛畜产类如新疆细毛羊、羊绒、伊犁马;陕西大尾羊、秦川牛、关中驴;甘肃河曲马、山丹马;宁夏滩羊皮等。药材类如四川及西南地区的珍贵药材虫草、天麻、川贝母、黄连、麝香、鹿茸、蛇胆等皆为世之珍品;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冬虫夏草;新疆的雪莲、贝母、罗布麻、阿魏等。仅甘肃的中药资源就有当归、红花、天麻等950余种,甘肃省图书馆发掘馆藏方志文献中有关资料编制出甘肃中部地区、河西地区、陇南地区特产资源资料汇编三种,共计74万余字。这些地方土特产经过长时间的流通,逐渐成为人们所熟悉的地方名牌,在市场经济中产生了名牌效应,成为西北独有的资源优势。因此,西部古籍地方文献无疑是为其发掘提供丰富多彩经济信息的传播载体。

3 开发利用古籍地方文献,挖掘地方资料,发挥地方经济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古籍地方文献记载了历史名人、山水风光、文物古迹等自然、人文景观,这既是可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可供开发的经济资源。如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嘉峪关;宁夏的西夏王陵、沙湖;青海的塔尔寺、青海湖;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碑林、华山;新疆的天池等,都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极大地提高了西北地区的知名度。比如古丝绸之路的枢纽敦煌,曾经工商云集“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和西域的马、玉器、珠宝、香料、葡萄等或在这里交易,或通过玉门关、阳关大道流向东西方,千百年来无止无息。而今敦煌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络,充分利用历史名城、莫高窟等名胜古迹的旅游资源,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学者前来观光、旅游、投资经商和学术研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西部的了解。

〔出处〕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报 2002(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未来的舞蹈家
话说我班小捣蛋
超级像女生的男子汉
我的好朋友——雅琳
我的同桌
校园人物秀
我们班的女生
旭东给王波的信
友谊
回来吧,我的好朋友
我们班的“能手”
孟雯月变了
我的小伙伴
我的新同桌
朋友如花
关于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关于新时期高校科学化“导生制”管理模式运行探析
试析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现状及意义
关于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探究
浅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课堂文化冲突的反思
关于应用型大学学生学业管理探究
试论高校课堂教学公平的思考
试论高校图书馆“五心”服务
简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试析河南城建学院特色专业建设探讨
关于高校思政课引入大学生表达思想观念的探讨
试析高校毕业班学生的安全现状与对策
试析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浅析影响青少年思想品行的重要因素
读课文 学照应──《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后记
平等对话,让阅读教学同构共筑──《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
《灯光》句子解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及评析
《灯光》写作特点
《灯光》词语解释
质疑 设疑 释疑──《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后记
《灯光》课文提示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及评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后感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后记
长文短教──《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