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物流成本核算的意义分析
物流成本核算的意义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主要是指企业的仓储和运输管理,并且两者间各自为政,是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支持活动。现代意义上的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①首先,它强调了对物流各项活动的整合,是一体化的物流运作;其次,它强调了信息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的重要作用;其三,它强调了物流活动的增值性。物流,既是企业成本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因而,准确把握物流成本的范围及其来源,根据价值链理论对企业物流流程进行流成重组和优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提高企业物流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之一。1.2 美日物流成本管理
从美国会计师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ccountants,NAA)下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s Committee, MAP committee)所颁布的一系列“管理会计公告”,我们可以对美国物流成本的管理有所认识。该公告对物流成本的管理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物流成本范畴的界定、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的作业成本计算、物流管理的业绩计量、物流信息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等问题。该公告的颁布“旨在帮助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提高对物流成本的确认、计量和管理方式”②,涉及内容已经与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密切结合,形成一套先进的管理体系。
日本的物流成本管理研究是根据其本国的基本国情单独进行的,迄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日本的研究经历了由重视职能成本转变为重视总成本,进而重视服务成本与战略的过程。1977年,日本运输省制定了《物流成本计算标准》,为日本企业进行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经过长期的研究积淀,日本已经开始考虑逐步将企业物流成本与企业财务结算制度进行接轨,通过企业的报表相信息需求者提供关于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日本神奈川大学的唐泽丰教授认为,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必须经历四个阶段,即“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构成及影响因素—采用恰当的预算管理制度—设定基准值或标准值—与财务会计制度接轨”这四个阶段,而目前日本的物流成本管理研究正处于第三阶段。
1.3 国内物流成本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了物流的概念,但单独关于物流成本管理的著作并不多,且集中于介绍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研究成果上。目前,我国在物流总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的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缺乏对物流成本的研究。首先,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认识比较模糊。我国的财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使得企业的产品成本中对物流成本的反映不够全面。这样的核算方法将大量物流成本被隐藏在各种费用的名目下,使得人们对物流成本的整体构成缺乏认识。其次,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由各企业依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认定,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造成企业间数据没有可比性。物流成本统计口径的统一,有利于对企业的物流活动极小进行评估,从而促进其合理化,也有利于国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总的来说,我国的物流成本管理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未来的宇宙探测飞船
- 秋天的家乡
- 畅游魔仙堡
- 活泼可爱的小金鱼
- 童话世界九寨沟
- 我发现了我们班的小偷
- “大足石刻”导游词
- 游览长城导游词
- 我的发现
- “都江堰建”导游词
- 苏州园林导游词
- 丽江古城导游词
- 我家的淘气猫
- 我家的猫
- 开平碉楼导游词
- 解析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 案件追踪
- 中医耳穴压丸法的护理
- 浅述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 解决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途径及探讨
- 试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 医疗负压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
- 股权出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运用
- 丈夫死于车祸,妻子告赢交警队
- 缝合眼睑裂伤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 嘉兴市农信系统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 关于发展和谐旅游的路径选择(1)论文
- 脉冲末修迫弹弹道特性教育统计安装包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
-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
-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句品读
- 《春天的声音》
- 《春天在这里》
- 《春天的图画》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字词梳理
- 《邓小平爷爷植树》老师语录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重难点分析
- 《邓小平爷爷植树》生字扩词
- 《邓小平爷爷植树》随堂练习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春天的雨》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一)
- 《春雨的色彩》作者趣闻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