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1)

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1)

摘要:

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它利率基本放开,由市场即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它不仅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而且要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是顺利实施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在要求,是我国金融间接调控的关键,也是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一、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1、有利于形成比较规范的金融市场环境。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发育和形成之中,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规模不大,市场主体单一,融资工具少,市场机制不健全,运转效率低下,造成金融市场的垄断和分割,资金不能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银行之间以及各金融子市场之间有效进出和自由流动。特别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分割与脱节,打断了资金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循环,造成金融资源的刚性配置、结构性失衡和寻租行为。在加快我国金融统一市场建设,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中,利率的市场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国有银行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我国资金流通和运作的中心是银行,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对整个金融改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国银行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商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这就要求在银行体制改革方面合理界定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建相应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银行经营机制转换方面强化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宏观调控,实现由行政管理向市场导向管理的转变,推动银行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行为、经营方式创新,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化发展为导向。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对银行的特殊重要性更加明显。

3、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金融机构参照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掌握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动权是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条件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其中又主要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作来实现的。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经济杠杆,对国家有效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利率市场化,就不可能真正形成连接个人、企业、银行、财政等金融市场主体的有效途径,也不可能产生利率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和反馈机制,利率的杠杆作用就会完全失效,政府很难获得真正的市场价格信号,任何间接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可能遭受失败。 确立土地承包金制度的多方面意义

制约石油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再过五十年
20年后的我
班主任的故事
The Four seasons(四季)
松树
喜羊羊大战灰太狼
小蝌蚪
我喜欢的仙人掌
我的同学孙萌
第一次乘飞机
我的表哥
今天我当家
我的笑话
小乌龟
小树的自述
“情系绿色”校园环保倡议书
招聘面试建议书
关于环保的建议书
小学生环保建议书
给市环保局长的建议书
市场调查建议书
校园环保建议书
工业项目建议书格式
“文化医疗下乡”活动建议书
给人类的一封建议书
农业项目建议书格式
环保建议书
节约水电建议书
关于运动会增设球类比赛的建议书
保护校园建议书
卡多佐的实用主义法律思想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笼中鸟:法律制度还是法律理论?法学理论论文(1)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德国的律师法学理论论文(1)
论法律至上法学理论论文(1)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保险的定位与实务探讨法学理论论文(1)
论法律信仰的培养法学理论论文(1)
“变法” 与 “语境的合理化”
换个思路看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冲突和互动
美国的法治经验及其启示法学理论论文(1)
选择司法独立:中国的民意与司法独立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立法体制建构的几个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论法的精神》的研究方法法学理论论文(1)
古代东方民法探略法学理论论文(1)
《去年的树》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案例
《去年的树》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8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2
《小木偶的故事》快乐练习:同步达纲练习
《桂花雨》所得
《去年的树》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小木偶的故事》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小木偶的故事》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小木偶的故事》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7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1
《桂花雨》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