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很快,直接参与了我国的,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就区域经济而言,外商直接投资的也十分重要,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本文以东莞为例就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今后需要改进的办法。

关键词:外商投资;地区经济;影响;关系;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外商来华投资越来越大,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与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虽然我国各地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平衡,沿海和内陆地区有很大的差距,但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基本相同,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具有共同性。

因而,分析一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其正、负面影响,探究改进的办法,对任何地区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东莞外商投资概况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广东省东莞的情况,东莞地理位置优越,是沟通广州、香港及珠江口两岸深圳、珠海的枢纽,拥有人流物流快捷便利的优势.东莞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腹地,珠江口东岸。东莞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依山傍海,资源丰富,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

既宜于发展粮食生产,又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盛产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橙、柑、桔等岭南佳果。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充分发挥地处广州、深圳、香港经济走廊之间的区位优势,实施外向带动策略,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县迅速发展为初步化的城市、国际加工业基地之一,与中山、顺德和南海并称为广东经济“四小虎”,其重要原因在于积极引进外资。借助于外商直接投资优势,积极发展工业,相对来说东莞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迅速成为综合经济实力30强城市,其惊人的速度不能不令世人刮目相看。

外商投资,东莞从"三来一补"起步,逐步发展以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加工装配为主的多种投资方式 。到2001年末,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50亿美元。

全市现有外商投资企业13500多家,其中,全球100强企业有12家,500强企业有30家,跨国公司有124家,境外上市公司有近800家,全市投资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三资"企业、设备价值在5000万港元以上的来料加工企业和著名跨国公司近200家。 在东莞投资的企业大部分从事工业生产,也有投资商业。

生产的产品涉及电工、机械机电、建材、电脑、通讯、橡胶塑料、化工、轻工、家具、服装服饰、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领域,种类众多、齐全,特别是电子工业和电脑资讯产品。

2001年东莞主要经济指标

GDP:578亿元,比2000年增长18%

工业增加值:298亿元,增长19%

第三产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19%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增长1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续写《鹬蚌相争》
续写《鹬蚌相争》
美丽的秋天
发生在文具盒里的故事
妈妈,请您拯救地球
记我童年生活中的一个人
四兄弟的对话
过年了,喜洋洋
一朵香花
秋天的校园
海边
爱我铁中
人间到处见真情
我想对妈妈说
一件不该发生的事
浅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多维服务平台的构建
浅论高职德育工作创新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
谈体育和体育课程中人的需要的发展变化
浅论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技能教学
论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及对我们的启示
浅谈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体会
论我国农村初级中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研究
探讨人本管理与高职高专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论关于构建社区体育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
职业院校教育服务成本核算探讨
论新规则下我国竞技健美操青少年女子运动的挑战和对策
浅论高职专业实体化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笋芽儿》AB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之二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之一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二
我们今天怎样教安徒生作品?《丑小鸭》教学探讨
《泉水》教学设计之一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之一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四
《泉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小鹿的玫瑰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