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议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研究

浅议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8

浅议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研究

"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从就业导向的视角,对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社会需求的基本价值取向(就业需要)为出发点,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能力评价模式,并通过实例,从界定评价内容、模拟评价情境、确定评价要求、确定评价人员等几个方面对评价模式进行了研究。

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也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是学力(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评价的重要二级指标,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抓好实践能力培养,是全面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办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职业实践能力,即学生在未来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及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它是一种复合能力,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两大特点。从能力结构层面看,综合性表现为认知、态度、操作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从内容来看,综合性跨及专业、工种、技能的应用。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必须紧紧抓住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培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称之为操作或表现评价。而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中,对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重理论评价,轻操作评价。现行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主要采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方式进行,在课程(学业)结束后通过命题设计,以论文评价及答辩形式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模式缺少鲜明的职业性,对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很少涉及,是一种认知测验,只是判断学生对某种实践“知道”的情况,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职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在这种评价导向下,高职学生无法真正重视实际操作能力提高,造就了“能说不能做”“纸上开机器”“图上造产品”等与高职学生应有就业能力不相适应的毕业生。

2.重终结评价,轻形成评价。现有高职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一般是在课程结束时,通过一次性笔试和操作考试进行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由于职业能力尤其是职业技能的形成是需要过程的,需要在形成过程中不断纠正偏差、反复感悟来完成,一次考试无法准确地判定出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形成性技能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训练和评价,逐步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技术和能力。此种评价方式注重在这些技能形成过程中及时评价,及时针对学生的偏差和问题采取弥补措施,克服技能一旦形成很难纠正的弊端。

3、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倾向。现有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主体是学校,虽然可方便学校管理,但由于评价维度比较单一,评价内容难于贴近就业岗位实际,很难契合社会和市场需求。德国职业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是由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及学生等共同组织进行。这些不同的参与对象代表着各自不同利益的特定集团,具有不同的价值倾向和需求,对学生评价标准也有各自的角度,构成了一个对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的多元开放体系。特别是引入了企业参与,更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

4.重单项评价,轻综合评价。现有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将课程成绩和操作技能等成绩分开,是单项评价,缺少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而综合职业能力正是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的核心所在。缺少核心就无法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运用知识、技能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就业能力提高。"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二、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研究

(一)理论依据

评价模式可参考的理论主要有:

1.CIPP评价模式。这是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主要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核心思想是评价为决策服务。

2.消费者导向(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这在本质上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评价。

3.目标评价模式。美国现代教育评价之父泰勒认为,评价实际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

4.项目(任务)教学法和表现性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产情境中解决问题、创作产品、完成作业过程和结果的表现来评价学生。

5.情境测验。预先设置一种情境,观察被试者在此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从而判定其人格。

(二)基本定位

社会需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就业导向的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的基本出发点,社会对学生需求的基本价值取向直接体现在学生就业能力上,而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直接取决于职业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导向性的科学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围绕就业需要提高知识、技能及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职业情感、意志、个性和价值观的养成,促进学生作为“职业人”的发展,实现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内在的价值需求。

就业导向的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应定位于书面知识测验和实际情境下真实操作之间,是一种项目(任务)评价。与书面知识测验相比,实践能力评价更重视实际的情境,重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际职业情境中的操作相比,实践能力评价又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模拟或简化的操作实践。

(三)评价实施

就业导向的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应依据不同职业(工种)对能力要求的特性,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既关注过程(如工具、设备、方法选用,操作动作正确与否等),又关注成果(制造合格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二者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在学生技能学习早期阶段,应更重视过程和程序的正确性,后期则应重视成果的质量。下面以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训教学考核为例,简要阐述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要点。

1.界定评价内容。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了解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得出对机械类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为设计能力、任务及工艺分析能力、操作能力、装配维修能力、领导协调能力,上述内容界定了机械专业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的基本内容。

2.模拟评价情境。职业实践能力评价的特殊性决定了评价必须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如果条件许可的话,最好在企业实地进行。但由于条件限制,一般在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重要的是实际生产条件的模拟。因此,评价场所应包括机加工车问、CAD制图室、测绘测量室等,这些都应以实际生产应用方式布置和配置,以最大的可能让学生获得最真实的生产情境。

3.确定评价要求。依据评价内容和情境,确定评价任务要求。为使评价条件尽可能保持统一,应尽量列出标准化的评价指标,明确完成任务(项目)的质量要求、条件、操作基准(加工时问、质量要求、工艺编制合理性、合理使用材料、操作准确规范、安全操作等)。评价要求(指标)最好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企业(工厂)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制定或把关。

4.确定评价人员。参与考核评价人员最好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学校教师(最好是“双师型”)等方面组成,也可请部分学生参加。"

当然,此种评价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如合适的项目任务确定、项目任务合理地分解为若干子项目等比较困难;实施评价的时问较长,观察、记录、判断都存在一定误差等。

(四)模式特点

1.评价目的的实用性。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需要为依据,更重视实际应用,重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可有效地促进专业建设向就业需要发展,实践课程教学向实用性的项目教学发展。

2.评价项目的特殊性。由于项目是以完成一项实际产品加工任务来设置的,评价项目具有真实性;学生完成项目,必须运用测绘、制图、工艺、加工等若干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具有能力评价的综合性;由于任务没有规定加工方法、程序和手段,学生要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择,因此,项目完成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3.评价结论的综合性。此种评价的结论,既有结果性结论(产品属优质品、合格品或不合格品的定论),又有过程性结论(操作能力、工艺分析能力、制图能力等各种技能成绩和部件加工精度成绩):既有硬性结论(加工方式、工艺的正确性).又有软性结论(操作规范、安全、团结、协作、创新等),综合评价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使评价更全面,更适应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班的“风云人物”
我哥
谢谢你
老师上课时我班学生动作
体育健将
爱的力量
幽默老师
“唠叨”老爸
我是一个疯狂的球迷
我的“叽喳”妈妈
我的妈妈
她,真不赖
奶奶爱我我爱她
我的老师
小猪
论立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 培养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浅析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教学案例的特点(1)论文
论中国国际贸易中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论英语四级考试中写作的困境及对策
浅谈高中英语课程改革
论国际贸易摩擦问题(1)论文
论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的训练和技巧
论四、六、级英语考试热的思考——兼谈四、六级考试改革
关于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谈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投资规则的确立(1)论文
对奥巴马上台后中美贸易的展望(1)论文
论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开放式教学的研究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1)论文
论全球化下的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问题(1)论文
论我国产业国际贸易的政策调选(1)论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学设计2
《画山绣水》教学设计2
《为人民服务》教案
《画山绣水》教学设计1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3
《愚公移山》教案3
《愚公移山》教例评析
《囚绿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苏教版《〈雪〉四人谈》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五、藤野先生
《孔乙己》教学设计7
《大小猫洞》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