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民个体生存、成长、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或人文关怀价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为:促进网民个体社会化、提高网民的主体性、满足网民的精神要求、完善网民的人格。

论文关键词:个体价值;个体社会化;主体性;精神要求;人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民个体生存、成长、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或人文关怀价值。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不仅给我们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也为我们全面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特别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与网民的全面发展中的意义提供重要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为:促进网民个体社会化、提高网民的主体性、满足网民的精神需求、完善网民的人格。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网民个体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社会将一个人自然人转化成为一个能够适应和接受一定的文化,参与社会生活,按照社会发展需要去履行一定角色和不断完善自己社会性的社会人的过程。概括地说,就是把人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的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社会化、社会规范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网民个体社会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网络促进网民的社会化;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网民的社会化。

第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网络促进网民的社会化。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冲击和改变着网民的生活。网络为网民提供了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环境,拓宽了网民认识世界的视野。也改变了网民的社会互动方式,对网民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网络促成了信息共享。有助于网民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网络拓宽了网民的活动范围。有助于网民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网络催生了网络社会,有助于培养能胜任多种社会角色的社会成员。互联网还使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成为更加主动的一方,成为一种更加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网络促进网民的政治社会化。从个体层面讲,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现代政治信息交流的主要设施,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增强社会群体间的互动。它作为人类认识、了解世界的窗口。对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方向、内容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通过传播政治知识,构建政治社会化的基础。二是网络通过传播新的政治文化,促进政治社会化的持续进行。三是网络技术提供了个体政治社会化的交叉压力,有助于培养主体的政治理性。

第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网民个体的社会化。网民个体的社会化,不仅对社会来说是重要的,而且对他个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就是网民。网民个人的生存意义的获得,个人才能的发展,事业、爱情的成功等等,都是在一定的社会中实现和完成的。一个网民只有先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并作为社会的一员而行动,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即使是社会的叛逆者,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实现自己的叛逆。可见,任何网民都有一个社会化问题,都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成为社会的人,获得发展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起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民的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并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网民的主体性

第一,网民主体性的发展受到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以满足为我性、克服受动性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性,它包括自主性、目的性、主宰性、计划性、能动创造性等等。主体性是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并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不同时代社会实践的特点不同。人的主体性扩张的程度也就不同。网络时代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历史延续,为人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新条件。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生态状态,以交互性、虚拟性、学习性为标志的运作模式,以多边性、全时性、共享性为标志的机制特质,使人类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及结果均呈现出新的特点,并为人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白领化、个性化、小众化的实践主体增强了人的自主性。网络时代对人的主体性发展存在束缚网络时代为人的主体性提升创造条件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压抑、束缚着人的主体性。首先,网络时代信息是无限泛滥的。人的身心两方面在广度、深度、强度上均受到空前的干扰,这显然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摧残。其次,网络时代人的个性张扬具有虚拟性和非现实合理性。最后,网络环境的不可控性、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的不平衡性使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显著增加,为人们放弃道德责任提供了可能,目前网上失德违法现象非常严重。可见,网络时代既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结果,也为人的主体性拓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和场所,但网络对人的主体性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网络时代人的主体性的增强和提高,也要及时应对网络对人的主体性带来的挑战。

面对网络对网民的奴役,社会上很多有识之士他们强烈呼吁给网民带去道德和理智,帮助网民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园和人的灵性,使网民能够按照自身的尺度生活在一个真正属于人的世界。这说到底还是提升网民的主体性问题。网民主体性的回归就是使丧失主体性的网民找回已经失去的理性和道德,找回业已失去的驾驭网络信息并自觉把握自己发展的能力。

网民作为社会主体一部分,其主体性的失落与网络密不可分,其主体性的发展亦与网络不可分割,并直接受到个人素质的影响。其主要的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发展受到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的决定和制约。思想道德素质的导向功能在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网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网民的主体性的发展就是不断发展自主性,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发展能动性,增强创造性,克服依赖性,克服保守性。网民的自主性、能动性既是他们学习的动力,也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动力。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主要来自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吸引与激励;来自对于社会、国家和他人的责任;来自对于事业成功的执着追求;也来自对于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期望,所有这些,都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网民主体性的回归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首先在网络时代,网络的家庭化打破了现今课堂的教育模式,坐在家庭电脑前的交互式运程教学成为网民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也必须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在网络时代,由于竞争激烈,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出现思想问题的机会更多。网民的素质也更加纷繁复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信息交互集成性、双向交流性和可选择性,使网民的自主教育和有针对性地接受教育成为可能,而这些正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薄弱环节。再次,网络化的发展,使网民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交流、联系和相互依赖相对弱化,可能会导致这些网民各自为政,不参加集体活动。同时,集体政治教育已经变得不现实。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靠自身的组合、联结功能,把德育内容通过网络传输给网民,以便使他们将这些德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推动社会持续、稳和健康地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和提高的主要是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它可以唤起和发展网民的主体性。使失去网络主体性的网民重新焕发其主体性,使没有丧失网络主体性的网民发展其主体性。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网民精神需求

网民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且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我国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文化的冲突,价值观念的碰撞,以及中国正在进行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都对网民的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中国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现代观念深人网民内心的同时,网民以往恪守和坚信的价值观、理想、信仰等受到严峻的考验和冲击,一些网民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道德困惑、理想迷惘、信仰危机的现象;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社会竞争的加剧,贫富差距的拉大,制度建设滞后引发的社会振荡,使得许多网民失去了心灵的宁静,产生了诸如焦虑、紧张、浮躁、孤独、愤怒、无奈、受挫、相对剥夺感等负性情绪和心理失衡问题,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而在精神生活领域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的滋长,“一切向钱看”的实用主义观点在社会上的流行,表明网民的精神素质的危机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物质财富的增长,网民对心理关怀和人文关怀的渴求十分迫切,迫切需要建构精神家园,寻求信仰体系,期望某种精神支柱,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安定和慰藉。可以说,网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强烈地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需要在变动不定的世界里寻求到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然而,生活世界的变换不定,理想信念的迷失,又使网民难以弄清生活的最终意义。网民往往生活在渴望理解生活的最终意义,却又怀疑生活最终意义存在的矛盾之中,生活在因缺乏稳定的价值观念而对周围世界无所适从,却又必须做出明确的自我决定的矛盾之中。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证明,物质生活的增长和丰富决定人们的精神生活并给予深刻的影响。但是,物质生活的丰裕并不等于精神生活的进步,也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精神生活的充实。物质主义、实用主义不能提供精神上的资源,在信仰、价值、人生的意义等内在精神要求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物质财富,而精神财富很贫乏;如果只能给人们以物质生活上的某种满足,而不能满足人们在精神生活上的需要,那么这样的社会是有重大缺陷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也是无法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如果说,满足和丰富人的物质需要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目的,那么,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需要,则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网民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且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网民的精神需求、丰富和提升饲民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

第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对社会心态的引导调节,进一步激发网民充实和发展自己的愿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对社会心态的引导调节,进一步激发网民充实和发展自己的愿望,引导网民不仅要摆脱贫困,而且还要摆脱愚昧和庸俗,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不仅追求生活资料的丰富,而且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而且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使这种争取自身发展的积极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第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赋予人文关怀的意义,真正体现关心网民、尊重网民、发展网民的原则,关注网民个体的精神生活需要,给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心理负担El益加重的网民以温馨的心灵抚慰,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和烦恼,疏导情绪,恢复心理平衡,更好把握人生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竞争。为合理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状态。提供必要条件,使个体获得更多的归属感、尊重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意义,增进人的自由和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中的一种沟通方式,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关怀途径,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第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满足网民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其满足网民的精神需求的方式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理论为例,理论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同网民的精神需要紧密相关的。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同时,人们多样性的精神消费需求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电影、书籍、音乐、因特网等媒体以及各种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弘扬优秀文化,倡导高尚精神,维护道德原则,丰富精神生活,使人们获得知识和情感的充实,满足自我实现与价值认同的精神需求。"

第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网民精神世界的价值导向系统,通过社会引导的方式,促进网民的精神素质的提高,并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网民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一个人在追求崇高理想,陶冶高尚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各种德性的过程中,会得到一种自我肯定和超越现实的满足,获得崇高感、价值感和幸福感,从而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对网民的约束和限制,而是网民充分而自由发展的外在条件。更重要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网民个体对生命、生活、人生价值认同的精神需求。从本质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关注的是网民的本质、网民的价值、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等本质性、终极性的问题。而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正是网民的精神家园的重要内核,是网民人生的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和实践指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启发网民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帮助人们解决人生的困惑与矛盾,超越“物”的束缚,维护网民所寄托的、至可珍贵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观念,寻求人生的终极目标和真正的精神归宿。因此,建构网民的精神家园,寻找人生的意义,坚定人生的理想与信念,为网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以高尚的精神塑造网民,既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总之,对网民的精神需求予以终极关怀和积极引导,具有重要意义。合理而健康的精神需求既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网民的发展的基本尺度。正确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网民的精神走向,满足网民的精神需求,提供精神支柱,激励着精神作为动力因素的发生程度,从而为网民个体实现价值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网民的人格完善

促使网民在物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价值观念、道德品格、能力水平、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第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网民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网民的教育、引导、启发等工作,在促进网民的思想观念完成现代化的转变、塑造网民健康、完美的人格的同时,也帮助网民摆脱传统精神品质中的那些依附性、保守性、被动性的纠缠,而时刻保持着一种对生活的积极参与意识和主动创造的精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塑造网民的个性、陶冶网民的情操、充实网民的情感、提高网民的精神旨趣,促进人性的丰富和高扬,使网民都能够以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态去迎接社会变革的种种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提高网民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这本身也是网民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能够促进网民个体思维品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网民的自由度和全面发展的水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人生意义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阐述,增强网民个体的主体意识,帮助网民个体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潜能,激发网民个体发展自己的愿望,使网民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在实现自我理想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潜能,从而提高网民的自由度和全面发展的水平。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网民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网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网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把网民人格塑造看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和重点工程,促使网民在物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价值观念、道德品格、能力水平、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向网民进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帮助网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使网民的思维从狭隘的视野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网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第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网民智力开发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为网民个体智能素质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个网民,如果没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没有对事业、工作执著认真的态度,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其才能就不能得到真正充分的发展。

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网民的思想解放、精神解放的过程中,也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它所强调的网民的心身健康、全面发展,更是网民的创造力形成的重要前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将越来越重视把人作为实践、开发的对象,人力资源将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资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在进一步从宏观上形成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社会风尚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外,更应立足于从微观角度去促进人的精神解放,使人在观念、心理和行为上逐步具备与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健康的素质,促进网民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网民个体价值(人文关怀价值),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个特定时代的应时之作,而是网民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社会全面进步和网民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对提高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摆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一般网络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处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网络教育的关系,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可以使网络教育主管领导自觉地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网络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其次,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可以使网络管理者、网络教育者自觉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再次,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可以使网民自觉培养自己做“四有”新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信心与毅力
教师赞
书海
蜡烛的光辉
雪后美景
乌鸦
母爱
祖国,我为您骄傲!
童话进入我的躯体
时间
小河边的思念
知识·能力·分数
赞教师
书我的最爱
对不起
关于大学治理结构变迁中的权力配置、运行与监督
试析大学章程制定的理性思考
关于科层制学术治理模式的功能障碍
试析高校教师角色适应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试论潜在课程在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试析面对学术评价现实的改进尝试
试析美国理工科大学文科建设与教育启示
试论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试论改革开放30年来教师教育政策法规
试论美英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分析与借鉴
关于大学章程及其制定的策略探讨
关于南方科技大学“内忧”现象探析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
关于学术行政化对高校教师发展的影响
试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变与不变”
一个问题后的精彩──《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随笔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实录及反思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杂谈
《傅雷家书两则》有关资料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傅雷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反思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听傅敏说父兄:《傅雷家书》之外的温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