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2
浅谈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先进的工具,而且给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尽快进入互联网,并以强大的信息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就成为每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据有关调查报告分析.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与以往青少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具有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样性、自主意识强、重视自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控制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特点。而互联网的出现.又加快了他们思想观念和生活交往方式的改变.旧的观念正在迅速被打破,代之以新的观念,旧的生活交往方式正在迅速被抛弃,代之以新的生活交往方式。今天的网络青少年,他们获取最快最详尽的信息,发表最真最直接的见解,他们相信体验、反对说教,追求平等、反对权威,这就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从有关调查发现.青少年对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受度很低,这也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特点.创造新方法。
2.面对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必须变单向“灌输式”为双向“互动式”,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信息传输是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式,唯有有效的信息传输,才能最终形成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市场价值。网络时代的信息传输已不再是单一的单向“灌输式”,而是双向“交互式”——人机交互、人机人交互等。“交互”最直接的意义就在于让受众或信息接收者一方能有效参与。并成为个性化信息的发布者。由过去的单向关系,即发布一传输一接受,变成了双向的或可递的,信息发布一方与信息接受一方不断互动、交换信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双向互动,也是今天网络青少年自身的要求。他们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在知识和信息的掌握程度上已经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样是不够的。这种交互式的传输方式.一方面要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应成长中的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需求和心理结构调适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真切地了解到青少年的需求.进而开展卓有成效的引导工作。同时,它还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提出更高要求。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要使这一工作收到成效.深入青少年心中,就必须以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化不解为理解;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要注意运用重大节日或重要事件的契机.在网上设立热点参与板块,吸引青少年参加。青少年热情高,参与意识强,但他们往往就事论事.如果只给他们讲大道理,只会事倍功半,而如果让他们亲自实践、参与、体验,则会事半功倍。因此,要充分挖掘、利用网上的各种形式,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投入到各种有益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3.面对网络的全球性、共享性,必须大力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网络将全世界各个国家联系起来。同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媒介文化帝国主义的形成成为可能。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从有关青少年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报告来看.目前青少年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理想、信仰日趋多元化。且以务实为主;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且以自我为主。因此,防止青少年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漠视和淡化对精神和信念的追求.特别是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张扬就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面对互联网的全球性特征和文化侵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吸取精华清除糟粕.强化青少年的民族观念、国家观念、责任观念:面对互联网上的“垃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侵害,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辨别网上垃圾与财富。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提高青少年对网络的认知程度和使用水平。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直接、最紧迫的工作就是帮助青少年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用“五种精神”武装青少年。使之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班的小雷锋
- 小树,我想对你说
- 我的伴侣——台灯
- 我的同学——王啸
- 穿针
- 庆“三八”
- 看“残疾人艺术团”表演感想
-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让座
- 树的好处多
- 快乐学英语
- 打画片
- 参观鸟类科普展览
- 初春
- 写给妈妈的信
- 竹子
- 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
- 浅谈综合实践课的开展
- 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内涵研究
- 浅谈非智力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 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
- 多一点“无为”教育
-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述评
-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分析
- 现代教学设计是新课程的要求,备课的革命
- 法学教学与司法实践的互动
- 论高等教育新价值观的建构
-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 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现实路径
- 浅谈教育技术的系统观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四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六
- 《坐井观天》
-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及评析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1
-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难忘的一天》
- 《一株紫丁香》
-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五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