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5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功能;原则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而产生的新概念。它具有意识形态的阵地功能,政治民主化的促进功能和心理压力的释放功能。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必须注意打造队伍、革新方法、创新载体,必须遵循平等性、服务性和开放性原则。

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众(网民)施加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引导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信息理念的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可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活动,一个过程,更是一门新兴人文社会科学。本文拟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对策和原则进行初步探讨。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解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实质上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一种传播活动)的外在集中体现,是指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

(一)意识形态的阵地功能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非网络时代,本国政府牢牢掌握着对本国传媒的控制权,可以对不良信息随意进行封锁和改变,社会舆论很难被他国掀起轩然大波。但在电子信息网络像蜘蛛网一样覆盖地球表面的今天,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方面占有相当的优势,将互联网作为倾销其政治模式、价值取向、人权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战略手段,以实现对我国“西化”和“分化”的险恶政治图谋。是故,我们决不能放松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而应有效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锐利武器,使我国广大的网民特别是年轻的网民们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西方反动政治思想文化的毒化和侵蚀。此外,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主动出击,在互联网上自豪地宣传和展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用事实击退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的猖狂进攻,为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而斗争。

(二)政治民主化的促进功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们目前的政治民主化改革进程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有了网络,即使是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都不再是孤陋寡闻了,可以说个个都变成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他们可以在网上从各个政治层次和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可以和四面八方的网民畅所欲言地交流,甚至可以登录政府网站和有关领导人进行一对一的直接对话。这不仅有利于民意的表达和反馈,让党和政府及时真实地了解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而且有利于政务公开和政治监督,消除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某些矛盾,让群众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实现我国政治生活的民主和谐。加快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三)心理压力的释放功能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谓是电光火石、一日千里,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人们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越来越多。当今许多人借助于网络去宣泄自己内心的压抑和苦闷,从网络世界中试图寻求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和渠道。这无疑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好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利用网络这一利器,加强社会心理的引导和疏通,尽量减少社会变革对人们思想和心理的冲击,使人们的生活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思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能否将其充分发挥出来,又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对策。

(一)打造队伍是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计算机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具备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质以外,还应该具备精深的网络技术素质、广博的文化知识素质、较强的科技创新素质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说,真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是一种新型而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具备了这样一支高素质的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经得起网络时代的考验,掌握网上主动权,在与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斗争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革新方法是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迫切要求

与传统方式相比,互联网则具有开放、迅捷、生动、互动等独特优势,它可以变单向为双向或多向,变单调为生动,在教育主客体之间架起了一座“鹊桥”,以极强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吸引受教育者主动自觉地学习,促进他们智能的开发。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的主题等政治性内容都可以通过声、色、画、光等多媒体的现代技术手段而表现出来,具有意想不到的理想功效。

(三)创新载体是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

从现实来看,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狠下气力,一方面,必须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网站,构筑广泛而强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防范力度。必须毫不手软地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去净化网络环境,占领网络阵地,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指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所必须遵循的标准或法则。

(一)平等性原则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主体中心论”,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实践证明,在这种关系下,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教育主体固有的权威掩压着教育客体“口服心不服”的尴尬。而在网络化情境中,网络交往者的身份、角色等等都被虚拟化,使其可以摆脱社会关系、社会角色与身份等的束缚,这就意味着教育主体面临着被“去主体化”的威胁,而教育客体的地位上升,向着“主体化”的方向转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去主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这种趋势,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不但在信息资源的获取、筛选和发布上是平等的,而且在人格、地位和权利上也是平等的,客体对主体提供的信息完全可以遵照“自我选择”的原则,进行评判与裁决。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美国当代教育哲学麦克莱伦在论及道德教育方法时也曾指出:“任何人都不能被灌输或施加条件来诚实地讲话或公正判决,因为实践这些美德都要求一种自觉意识和自由选择的品质。”可以看出,教育客体通过网络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说话自由权和批驳权,他们不再“唯话是从”,而是迈向了一种“解放自我”的自由世界。

(二)服务性原则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充满各种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场所,可谓鱼目混珠。这就让广大的网民特别是阅历尚浅的青少年网民们良莠难辨,难以应对,有的甚至被诱向邪路,遗憾终身。为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服务精神,带着满腔热情,通过全面客观地了解青少年网民的情况,从正面帮助网民解决他们的思想迷茫和困惑,为他们拨正人生航向。

(三)开放性原则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在这样的形势下,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已不能在闭关锁国中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在开放融合中借鉴和学习别国的文明成果,以赶上世界发展潮流。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新时代有新问题,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包袱和束缚。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坚持开放性原则,结合时代特征,积极面对全球化的新形势,通过网络介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切实做到“洋为中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信心的力量
姐姐--老师
我进步,我快乐!
美丽的日出
暑假,我为自己出书
南郭先生后传
我的好朋友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文明只差一步
一个错别字引起的笑话
第一次跳山羊
放烟花
骗人的惩罚
争做文明公民的倡议书
玻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方案
公司职员离职申请书格式范文
开展“团结一心、共度难关、同谋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古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教育局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意见
“解放思想我争先,科学发展我参与”主题团日活动方案
中学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
开展“青年文明号示范月”活动方案
书画协会书法艺术创作大赛活动方案
“安全教育周”活动方案
“颂改革、话巨变、谋发展、创和谐”读书征文活动方案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的活动方案
运输管理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
公共财政条件下政府外债管理体制与模式
中学化学总论
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更新(1)论文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期前违约规则若干基本概念探源(1)论文
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建设生态区的法制保障(上)(1)论文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1)论文
谈电影片名的翻译
英语论文: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
从符号学的意义观探讨英译《阿Q正传》的几个问题
关于建立中国公共财政的思考
翻译中的想像与推理
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英汉法律术语的不完全对等现象
《桂花雨》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3
《桂花雨》教学设计10
《桂花雨》教学建议
《桂花雨》教学设计6
《桂花雨》教材简说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1
《桂花雨》教学设计11
《梅花魂》教学设计6
《梅花魂》教学设计5
《桂花雨》教学设计12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2
《桂花雨》教学设计7
《桂花雨》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