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英国呢绒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化的启动(1)

论英国呢绒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化的启动(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论英国呢绒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化的启动(1)

16—18世纪是英国工业化前夜,也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重商时代”。在该时代的初期,英国还是个二流小国,商业不如荷兰,多数工业落后于法国。

然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英国在地球上首先拉响了工业化的汽笛,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16—18世纪英国呢绒工业的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加速资本积累、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16—18世纪的社会经济大变动中,英国面临三大压力。一是国际商战及货币资本短缺的压力。

因为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社会出现了商业化变动,货币的需求量日趋上升。各国政府普遍认为利用各种条件争取贸易顺差,保证货币多进少出是增加财富与实力、争夺国际霸权的主要手段。

因此,国际商战日趋激烈。二是物资供给短缺的压力。

十六七世纪英国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社会需求增长而社会供给却相对滞后,引起商品短缺,物价上涨。

据统计,16世纪英国的商品价格平均上升了155%。三是人口过剩的压力。

在地理“大发现”、价格革命、商业革命的影响下,全国掀起圈地狂潮。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取消对圈地的限制,法律本身成为掠夺的工具,圈地运动规模空前扩大。

圈地运动造就资本主义大农场、大牧场的同时,又使大批人失去土地、家园,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从16世纪起,英国到处充斥着流民。

仅从伊丽莎白时代的伦敦来说,人口约有20万,而常年流浪的人口就有5万以上。在苏格兰,乞丐人数估计不下20万。

他们四处流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威胁着英王朝统治的安全。 一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开辟一个国内具有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并能冲进国际市场的工业部门,将劳动力从传统的、自给的、人均产值很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到人均产值大幅度提高的工业部门,完成国民收入由递减向递增的转变。

英国政府认识到实力甚于富足的重要性。当其他欧洲人认为工业只是为商业服务的手段时,英国的国王却提出“英国需要的,不是交换的价值,而是提高生产的能力”。

而英国丰富的羊毛资源给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英国是一个岛国,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水草茂密,其牧场和草地能保持长年湿度。

广阔的荒地长满石南属植物,很适宜畜牧业经济,尤其适宜绵羊放牧,其绵羊毛质量之高是欧洲少有的。因此,

1

3、14世纪的出口贸易和羊毛是同义语,羊毛是国家的主要财源。1348年,羊毛关税收入达6万英镑⑴,1421年,羊毛税收占全部税收的74%⑵。

英国政府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优质羊毛、圈地所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和原有的呢绒加工基础等条件,借助政权力量,进一步推动呢绒加工业的发展。 第一,通过法令把圈地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导入羊毛加工工业。

1576年法律规定:治安法官有权使用公款购买成批原料、羊毛、大麻等为穷人安排工作。法律还规定每个郡要办两个到三个工场,即感化院,收容有劳动能力的乞丐和流浪者。

在羊毛产区还有另一救济方法,就是由呢绒商以低廉的工资雇用贫穷的劳工。不少贫民习艺所都办起了手工工场,也有不少手工工场办起了贫民习艺所。

这些方法不仅吸收、安置了圈地产生的部分流浪者,缓解了流民问题,也促进了手工工场发展。正是这些“真正的工场手工业,为那些由于封建社会解体而被赶出土地的农村居民开辟了新的生产领域”⑶。

因此,呢绒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为从根本上解决流民问题,完成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实现英国经济起飞打下基础。 第二,努力吸收外国技术人才,改进呢绒生产工艺,赶超欧洲先进水平。

在机器时代前,改进一个国家工业的基本因素不是资本,是有技术的劳动者。1271年,亨利三世宣布:“所有男女织工,不管是佛兰德尔人还是他国人,均可前来我国安全织布。

”并对移居者赐于5年的免税待遇。伊丽莎白女王执政时期则利用尼德兰反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时机,大量接纳尼德兰工匠。

她颁布法令,欢迎佛兰德尔工匠来英国定居,但每个工匠必须带两个英国籍学徒。据估计,当时大约有三万名佛兰德尔工匠逃往英国。

他们把精湛的选毛、染色技艺带到英国,改进了当地的生产工艺。16世纪初期一度衰退的诺威奇接受移民4000人,并迅速复苏,成为“新织品”的生产中心。

1558年,2860名尼德兰人迁入英国,1563年前后1.8万名佛来名人迁入伦敦与桑威奇,1566年又增至3万人⑷。 法国胡格诺战火制造了大批难民,英国为之敞开大门。

1681年前后,为安置法国难民拨款1.4万英镑,1685—1687年为6.37万英镑,1694年是1.18万英镑⑸。政府为了使他们能安居乐业,还为他们在伦敦郊区修建12所教堂。

1670—1690年间大约有8万胡格诺教徒逃往英国,约占伦敦周围居民的1/3⑹。一位议员曾这样问:“世界上曾有那个国家能像英格兰那样养育着如此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邦人?⑺”正是这些外邦人带来了新技术,给英国呢绒工业及其他工业充实新鲜血液,使之快速发展。

当时,英国引进双股粗纱、细哔叽、斜纹呢等新呢布。它们价廉、轻柔、不十分坚固,因而很能迎合服装款式的翻新。

那些外来工匠首先使这些产品付之生产,使英国的呢绒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与欧洲大陆先进国家相媲美的水平。 第三,遵循重商主义原则,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首先,政府通过调节进出口商品种类,以保护呢绒为主的本国工业发展。1576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限制羊毛、大麻等本国原料或初级产品出口,禁止粗纹布、呢绒织品、亚麻布进口。

18世纪输出羊毛被列入重罪之列。政府禁止输出羊毛、活羊,甚至不准在海滨五里地内剪羊毛。

其次,排斥呢绒生产的国外竞争者,禁止英国属国生产毛织品。17世纪以来,爱尔兰工业发展较快,为防止来自爱尔兰的威胁,英政府设立出口税制度,使爱尔兰不能接近殖民地和外国市场。

在该岛四周设立封锁,用2艘军舰和8只武装帆船组成小舰队进行巡逻。再次,支持贸易公司活动,发展英国海外贸易,支持海外探险、殖民活动和殖民战争,开辟海外贸易新市场。

伊丽莎白女王对开辟西北航线的探险事业大力支持,并积极鼓励英商进入西班牙、葡萄牙所垄断的航路和殖民地从事贸易活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6世纪英国开辟了与北美、俄罗斯、亚非、利凡特、东印度公司等地区的外贸新市场,17世纪时,在西半球建立了17个新的、分散的殖民区⑻,为英国工业赢得更大的发展余地。

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

1

6、17 世纪,英国的呢绒工业发展迅速,出口量扶摇直上。15世纪中叶呢绒出口量为5.4万匹,16世纪中叶达12.2万匹,至17世纪初年,呢绒出口量一直稳定在11万匹左右。

自都铎王朝至1660年,羊毛及羊毛制品出口量占全部出口贸易的3/4,有时占9/10。1700年,毛织品的出口价值达280万英镑,占出口总值的4/5⑼。

直到棉织业生产在工业化的浪潮中异军突起之前,呢绒工业一直是英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并使英国在1660-1700年“首先成为一个依赖自己的世界贸易库”⑽。英国人靠这一贸易库占领殖民地市场,在国际商战中获胜,实现了财富的积聚,夺取世界霸权,主宰世界经济。

国有资产管理的国际比较

基于金融脆弱性的发展中国家新重商主义 ——对东亚资本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一天
今天我去做客
幸福的味道
爸爸,我想你
月亮船
爱护草坪
捏飞机
庆祝国庆
白杨树
可爱的橘树
失败是成功之母
星星
看《福娃奥运漫游记》
四季的脚步
总务主任述职报告
月份工作总结和月份工作计划
环卫工作总结
区教育系统妇女工作总结
幼儿园老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在“八一”复员退伍军人联欢座谈会致词
上半年乡镇信访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乡镇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乡镇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工作总结
市妇联维权工作总结
植物检疫工作总结
市委第九督导组分析评议阶段工作总结
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保密工作总结
市铁路护路工作总结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1)
CPA审计风险与职业责任承担之研究(二)(1)
从电算化到成本管理(1)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中长期思路(1)
略论采购成本的控制(1)
用Excel进行分步成本核算(1)
略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控制(1)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实践与探索(1)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1)
对网络时代审计要素的重新思考(1)
略论我国代理记账业务的发展(1)
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探(1)
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初探(1)
关于施工企业执行有关会计核算制度的适用性研究(1)
利用成本性态对杜邦分析法改进刍探(1)
《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设计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四
《小小的船》教学评析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三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一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二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二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二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一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