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对中外体育电影的理性思考
"[论文关键词]体育电影;国家性;民族性;励志;身体美学
[论文摘要]体育电影具有鲜明的国家性、民族性、爱国主义和在激烈的对抗中体现身体美学等鲜明特点,但是励志也不是体育电影的惟一主题。依此提出:体育与电影应有机结合,既叫好又叫座才是体育电影的终极目标,既要大力挖掘本土元素又要有创新精神。
随着第五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在中国电影博物馆的隆重开幕,体育电影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体育活动,强健我们的身体,娱乐释放我们的心灵,而体育电影,将体育运动与人类生命的密切关系摄制成激动人心的励志影像,负载着人们对生命本体的价值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美国好莱坞白1908年产出第一部以体育为主题的电影以来,体育电影已走过百年的风雨历程,每部体育电影都是电影大师们的呕心沥血之作,它们的创作风格和艺术品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称得上是叙事的精品和影像的诗篇,都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一、体育电影具有鲜明的国家性、民族性和爱国主义
自从有了奥林匹克,体育作为一种竞技运动而变得异彩纷呈。然而从此以后,人们又不再仅仅将这一运动看成是纯粹的竞技活动,而让其承载了更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内容。体育,首先被人们看成一项衡量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强盛与否的标志。在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旧中国,体育运动和中华民族一样遭受过西方人太多的冷眼和歧视,“东亚病夫”的屈辱曾经在体育运动中最鲜明地表现出来,这实在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
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的刘长春,跟我们仿佛近在咫尺,他追求卓越和尊严的生命实践,与奥运会的宗旨及其现代人文精神天然吻合,他在奥运历史上恰恰是以其融于自身个体血脉里的民族自觉,实现了一次顽强拼搏、永不言弃、重在参与、虽败犹荣的精神辉煌之旅。正如鲁迅先生曾对自古以来“舍身求法”“为民请命”“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人所作的礼赞,称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而在刘长春身上同样闪耀着这种“中同脊梁”的精神之光。
中华民族在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发乎情,止乎礼”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的人伦秩序,崇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价值观念,养成了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民族性格。这种民族精神中的合理成分到目前依然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力量,也经常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精神源泉,成为他们表现的对象,而在体育电影中无不诉说着中国的民族精神。
二、在激烈的对抗中体现身体美学
体育电影就是以体育运动为拍摄题材,反映和再现涉及体育的人类生活的电影作品。“美国学者舒斯特曼针对轻视身体的美学传统,则提出一个以身体为中心的学科概念,即‘身体美学’(SO—maesthetics)。他认为没有什么比占统治地位的理性更无能的了,非物质的形而上的理性不可能把握专属于感觉领域的事物。”体育电影的审美关怀建构在人类身体的物质运动和文化覆盖之中,而体育电影的镜头涉及比如田径、球类、拳击、游泳等体育运动,必然具备跨越语言障碍、突破种族隔膜的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人文性质。
奥运官方电影《奥林匹亚》(莱尼·里芬施塔尔,1938),是一部关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体育纪录片。影片镜头首先展现奥林克运动发源地希腊的神庙、立柱、拱门和城墙等遗迹,引领观众进入奥林匹亚的古老世界,然后,镜头切换到富有宗教内涵的精妙绝伦的古典雕像的身上。一尊尊赤裸的健美英武的运动员雕像,体现出人体的优美曲线和蕴藏力量之间的和谐美,表达出古代奥林匹克的精神实质,“健康的躯体中蕴藏着健康的灵魂”。在米隆那尊体形完美、充满爆发力量的“掷铁饼者”塑像中叠化出一个真实的掷铁饼运动员的优美健康的裸体造型,里芬施塔尔的摄影构图充分突出奥运健儿体魄的强壮、矫健、活力和动感之美,整部电影可以说是歌颂人类身体理想之美的不朽诗篇。
三、励志——不是体育电影惟一的主题
体育电影逐步转向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体育文化,在题材内容的创作上大胆突破、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多方延伸。在聚焦体育活动的同时,将人物战胜人性深处的贪婪、恐惧、消沉、彷徨的消极面和发扬人性崇高的宽容、勇敢、坚忍、自强的积极面,加以深层次地描述和刻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励志、拼搏、向上”的体育电影风格。如《黑眼睛》《隐形的翅膀》等描写残疾运动员的影片,强调了残疾人的“健全”与“正常”,通过体育运动的人生历程和人性表现,说明了残疾人与常人的“相同”。影片一反以往残疾人题材作品的沉重与辛酸,以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积极面对人生,显示出温暖人性的人格力量。体育电影以全方位的视角来表现体育活动、揭示文化内涵,不仅是观众对体育电影的需求和渴望,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电影展现运动员健美体形和梦幻动作的审美意义,在于吸引和刺激电影观众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平凡心灵;而反映运动员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的观赏本质,则在于激励和鼓舞电影观众追求人生、实现梦想的超俗情怀。
好的体育电影大多都隐含一个人生主题,体现对生命本身的礼赞。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要注重研究社会主流心理,满足这种心理,表达这种愿望。而现在的体育电影创作者仅仅把体育电影简单地理解为“励志”。“励志”同然是体育电影的重要的主题,但绝对不是惟一的主题,好的体育电影必然要跳出励志主题向更深层面开拓。体育电影的主人公也应该通过体育竞技不断探寻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梦想和超越。
体育电影是反映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社会生活的故事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必须与体育事业或体育竞赛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较多的紧张、精彩的体育比赛场面。对于体育来说,竞技结果不是终极追求;对于体育电影来说,竞技本身也不是终极表现对象。“体育电影表面是力与美,内核是梦想,而情感或者说情趣是贯穿其中的。好的影片,就应该多给人以价值启示和精神鼓舞。
四、结语
体育运动已经渗透到全球性的文化意识中,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电影,是以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大众心理期待为宗旨的。体育电影具有鲜明的国家性、民族性、爱国主义、励志和在对抗中体现身体美学等鲜明特点,但这绝不是体育电影的全部。在体育电影的创作中应注意下列几点。相信在时光机器的雕琢下,体育电影将爆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一)体育与电影应有机结合
体育电影是推广和普及体育知识的重要方式,中国急需高质量的体育影视作品以促进社会体育文化建设和完善中国电影的构成。优秀的体育影视作品应该是将体育和电影两种元素的最佳组合。应该充分利用两种文化形式的优势,展示体育文化的精髓,最大限度地宣扬体育精神。"
(二)既叫好又叫座才是体育电影的终极目标
除了深刻的主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精湛的拍摄手法和细腻的表现形式外,既叫好又叫座才是体育电影的终极目标。体育电影应让观众在感人的情节和有吸引力的叙事中产生对现实的思考,应有娱乐精神、激情和梦想是体育电影应该呈现的景观。
(三)既要大力挖掘本土元素又要有创新精神
体育电影在创作上既要有全面的娱乐精神,又要有现代元素、民族风情以及本土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作为精神支撑,表现出精神的力量、时尚的元素、娱乐的精神。体育电影应该对体育精神作深度阐述,对人物命运作深度描写和对人性作深入挖掘,才是体育电影应有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观察豆子
- 因为选择不同
- 胜似亲人
- 养蚕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观察
- 我的蝈蝈将军
- 可爱的小猫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再逢中秋
- 颐和园导游词
- 时间都去哪了
- 黄山导游词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