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提高教师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及其途径

浅谈提高教师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及其途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7

浅谈提高教师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及其途径

"

论文关键词:健康 基本要素 身心和谐

论文摘要:健康是指身心和谐的发展,身心健康是教师战胜挫折,形成良好教学习惯提高教育效果的前提。坚持锻炼身体,勤奋学习,保持良好心态,是获得健康之法。

对一名教师而言,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智,健康的行为方式,是他成为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也是教育者成功教书育人的必要保证。因此关注教师健康,即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就成为当前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健康的涵义

一般人都认为,自己身体没有疾病,各器官机能正常,就是健康了,其实这是片面的。世界卫生组织在给“健康”下的定义中指出了“所谓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肉体、精神、社会各方面的正常状态。”这就是说健康,不仅仅指身体无疾患,而且还包括心理和社会状态的完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健康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1.强健的体魄。这是健康的生物属性,是健康的直接标志。表现为体质好,精力旺,身体无疾患。

2.良好的心智。这是健康的心理属性,是健康的高层次的表现。在健康含义中具有核心意义,表现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人格完善等。

3.完好的社会行为。这是健康的社会属性,标志健康的行为方式水平。表现为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能力强等。

所以,只有身心和谐发展,才能称得上是健康之人。

人的身心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的人由于精神上的绝望,导致生命的提前完结,而有的人虽身患疾病,但意志坚强,战胜病魔,愉快生活。良好的精神状态,能促进机体各器官机能活动协调,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一旦拥有了健康的体魄,也就拥有了生命中一份快乐的源泉。

二、健康是教师职业的重要保证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健康的身体,是教师承担艰巨繁重的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教师的劳动任务是多方面的,教育对象又是复杂多变、的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教师除了完成正常工作任务以外,还要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学习、备课、搞科研,如此艰辛繁重的劳动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难以胜任的。

2.健康的心理,是教师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心理卫生专家指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共同合作,促进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和发展健康的心理。

实践也证明,教师具有令人愉快的外貌和友善热情的性格、严谨公正的工作作风,常常能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因此,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幽默、豁达的性格和愉快的心境,是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效果的前提。"

3.健康的心理有利于教师战胜挫折。由于名种因素的干扰,生活或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许多

挫折和失败,如何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百折不挠,转败为胜,则有赖于教师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能面对挫折,泰然处之,不急不躁,另辟奚径,寻找良策,化痛苦为力量,养精蓄锐,以利再战。

三、提升教师身体心理健康的几点对策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教师的劳动是脑力劳动,要耗费巨大的脑力,大脑器官活动较多,而身体其它部位活动相对较弱,如果长时期伏案工作,由于心力负担过重,易导致神经衰弱和心血管疾病又由于体力活动少,筋骨虚弱,四肢乏力,导致对外界病菌抵抗力降低,基于上述认识,教师要想精力充沛的工作,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除了注意营养,有效地睡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身体锻炼。“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颜元说“养身莫过于善于习动,常动则筋骨辣,气脉舒”,他从事教育工作长达四十六年,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常和学生一起骑马,射箭,野外步行,做到文武兼备,智体并进。”世界文豪托尔斯泰,八十岁以后仍能从事文学创作,这与他从小热爱体育运动有关,他喜爱散步、登山、滑雪、游泳等,体育锻炼使他精力充沛,情绪乐观。

2.克服疲劳,提高机体耐受力。教师每天持续工作,体力消耗较大,精神负担较重,这势必会造成一种身体上,心理上的疲劳感。生理的疲劳一般只要经过休息,便能得到解除,而心理上的疲劳则很难消除,若长时间疲劳得不到缓解,会引起各种身心疾病。解除心理疲劳,除了必要的休息和意志努力外,还必须改变生活态度,激发动机,培养多方面兴趣严格掌握作息时间,有效地睡眠,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吃有营养食品,利用闲暇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耐受力一般包含二个方面,一是指机体长时间承受疲劳的能力,二是指挫折耐受力,即人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免于行为态度失常的一种心理能力。挫折耐受力是教师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撑力,它可以使你在困境中不失理智,协调行为态度,保持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思想行为都处于不成熟时期,过错偏激,行为反复都不可避免,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地位和作用,权衡利弊,从心理上做好解决师生矛盾冲突的思想准备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不把消极态度带人课堂,调控激情,冷静、自制,做情绪的主人,维持内心平衡。遭遇挫折时,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对策,还要学会排解挫折,进行自我疏导,改换行为方式,重新调整工作目标。总之,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挫折要满怀信心,积极、乐观、坦然对待。

3.调节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有人说“生活的艺术,主要就是驾驭情绪的艺术。”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拥有良好的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就会生活得健康自在,幸福长寿。

一个人每时每刻都保持心情愉悦是不可能的,从来就没有烦恼、忧伤、气愤的人,世上是罕见的。然而,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用适当的方法来转移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则是能够做到的。人,完全可以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关键是要学会如何去排解不良情绪,使自己行为趋向合理。"

在你生气、愤怒时,要首先正视问题,保持冷静,然后可暂离开现场,放松精神,理智分析,三思而行要学会善待自己,宽恕别人,可找人倾诉,也可放声大哭一场,把“气”放出去,以排泄内心的愤怒,千万不可耿耿于怀,伺机报复,愤怒长期压抑在心,气大伤身,影响身心健康。“制怒,贵在坚持。”

嫉妒之心不可有。嫉妒是相当损害身体的。嫉妒是健康的隐患,是友谊的蛀虫,是心灵的肿瘤,嫉妒之心不可有,要努力克服它。消除嫉妒,首先要加强自我思想道德修养,端正人生目的,加强世界观改造,平时多读情操高尚内容丰富的书籍,多听高雅音乐,陶冶性情。其次,培养开阔的胸怀,学会宽容,豁达,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克服偏狭的性格,不为琐事斤斤计较。再次,要知己知彼,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调整自己,能在感情的激流中驾驭理智的风帆。

消除应激,培养应变能力。教师劳动经常处于变化局面中,每天都有意料不到的事件发生,有时令人激动,有时内心情绪压抑,这种激烈的情绪变化,十分折磨教师的身心健康。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定。情绪波动能干扰大脑正常思维,因而面临意外,首先要稳定情绪,保持镇静。对于师生之间产生的矛盾,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谅解、宽容、理解。时时考虑自己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倘能慎重权衡利弊得失,一般就不会做出轻率的举动来。如果教师喜笑怒骂,随心所欲,不顾及行为后果,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随意发泄感情的轻率作风,会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控制情绪,除了对偶发事件外,还有许多事件可引起教师情绪波动。如家庭矛盾、意外事故、身心劳累、人际关系等,在学生面前要以坚强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表现出烦燥不安,恼怒,忧伤来。面对突然面临的不幸和烦恼,要学会居高临下,审视自我,理清头绪,安然面对,还可以放松神经,暂转移注意力,维持正常生活秩序,遇事不要患得患失,要把握原则,小事糊涂,退一步海阔天空。

5.勤奋学习,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充实精神生活。有人认为,教师常用大脑,脑力易衰竭,有损身心健康。其实,勤于学习,善于动脑,也是保持良好情绪的良方妙药。

这是因为学习是全身活动,不仅要看,还要听,更要运动,多种分析器综合活动,会提高活动的效率,当你投身于知识海洋中,被其所陶醉时,所有的忧愁、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学习使你快乐,使你幸福,对心理健康有利,所以有的人说“如想保持健康,享受人生乐趣,最好的医药就是学习。”

总之,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宝贵财富,拥有健康就拥有快乐,愿教师们都拥有这份快乐,它烘托的是新世纪的太阳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皮肚
武汉的热干面
我的大朋友王兴伟
孤苦无依,再失亲人
建“大坝”
看F1
月夜看瓜—《少年闰土》续写
王大为——一个成功的例子
拔牙
白洋淀的芦苇
外婆学电脑
骑自行车
啊,未来......
晚霞
我学会了下跳棋
关于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问题研究
关于对高职哲学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试论专业思想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简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关于司法警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试析高职图书馆科技查新服务工作分析
试析对高职艺术专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
简论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简论高职通识教育需厘清的几个问题
试论资源禀赋的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
关于校企合作理念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
试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简析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环境的优化
试析高职院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法律关系
关于高职财政专业与财政人员继续教育的接轨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说课稿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案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