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浅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1

浅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

论文关键词:德育课程改革;新教学模式;学生主体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德育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形式和面临的问题,通过开拓新的德育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形式,将德育课程推广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课教学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然而,当前很多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德育课教学远离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厌烦,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

1 修订教学大纲,适合学生实际

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生源素质不高、学习习惯较差的现实,却肩负着三年后为企业及社会输送合格技术工人和基层管理者的重任。因此,如何教育以及把他们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则摆在了德育课堂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使德育课真正远离说教而富有内涵,必须修订教学大纲,使之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情况。

1.1制定新的课程目标

德育课往往重视理论说教,结果收效甚微。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学生实际,考虑未来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育人规格。为此,笔者认为德育课程应以培养做人为基点,以爱国教育为基础,以努力学习为主线,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质量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刻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

为实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选择上我们需在以德育课程目标为导向,结合未来社会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在保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方针一致性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如对于政治常识删除概念眭内容,增加学生实际接触到的现实性内容。《法律基础知识》中则略讲《行政法》和《诉讼法》,增加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哲学基础知识》,在保留原有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其方法论意义的教学,淡化对原理概念的枯燥记忆,强调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重在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让其从中受到启发感悟,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开拓教学模式,倡导真情互动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为了彻底改变传统的德育课教学僵硬死板的说教模式,我们应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因此,我们提倡开拓新的德育教学模式,如活动教学模式、环境教学模式等,倡导师生、生生真情互动,达到德育教学要回归生活,使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的目的。

2.1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心灵,让书本中理论和学生的心灵相沟通,和学生的思想相碰撞,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如许多中职生往往认为自己是中考的“失败者”、“淘汰者”,瞧不起自己,有自卑感,我们可在哲学中通过人与社会关系、人生价直观的实现等内容的教学,列举我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师生之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通过平等的对话、诚恳的点拨,使学生由茫然到释然,解决心头的困惑。"

2.2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师生互动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必须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平台,要让演讲、小品、辩论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走进德育课堂,教师只起“导”的作用。如在法律知识教学中,组织学生收看央视的《今日说法》和省台《举案说法》,并让学生自己课后搜集、整理身边的案例。学生举例,学生评述,对于一些典型案例则组织学生表演,进行案例再现,组建模拟法庭,在双方辩论中分析法律条文。通过以上环节,彻底改变了德育课堂教学传统的“一言堂”模式,课堂教学一下活了起来,枯燥的理论被赋予了生命力。

2.3针对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内化

德育的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思想转化及行为改变,因此,应在德育教学中推行感悟教学,让学生在学完相关理论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心得体会。这样的感悟,既可直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知识的内化,又可真正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窥一斑而知全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完善考核机制,贯彻考核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考核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受思想的洗礼、心灵的净化,掌握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井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掌握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健康成长、努力成才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形成高尚人格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完善德育课程的考核机制,即在德育课程改革中,把课程考核与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结合起来。同时,在考核中还要努力贯彻以下原则:

3.1学生主体性原则

新的考核机制中要偏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实际,突出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解决,避免枯燥的记忆、机械的重复。同时在考试形式上避免一张试卷定成绩,可将试卷成绩与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上课的积极性等挂钩。

3.2行为动态性原则

在考核学生理论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动态。既看到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而不能是笔下一套,行为另一套。

3.3知行统一性原则

德育考核机制的最终目标是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表现,必须要重视学生实践的考核。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还要重点考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将其作为德育成绩的一部分,以此将学生的日常道德表现纳入考核机制进行量化评比,变隐性内容为书面成绩,从而使以前的表面考核提升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总之,德育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不能只流于形式,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教师教学才有激隋,学生学习才有活力,德育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开心的时候
我会变
我的姐姐
树 叶
考试后……
展望2009
香喷喷的土豆菜
打字比赛
期末考注意事项
我的一个朋友
我的一家
草莓
我上一年级了
玫瑰、郁金香和小草
小鸟哭了
浅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浅析新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关于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训练
关于对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讨
浅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及战术素养的培养
浅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特质自信心培养方法的研究
试论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三大矛盾与应对策略
浅析社团发展与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初探
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研究
对中国足球学校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和研究
浅谈隐性德育及德育课程改革
浅析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二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六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五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二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十一
《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三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设计二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七(A、B案)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设计三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十四
《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四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四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