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隐忧的思考

关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隐忧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8

关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隐忧的思考

"

[论文关键词]艺术教育;发展;人文教育;大众教育;审美教育

[论文摘要]考察近几年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迅猛发展,我们会发现其中存在的大量问题都根源于我们关于艺术教育价值目标缺乏应有的深入思考,以人文教育统领技艺教学,以大众教育取代精英教育,以审芙教育超越功利教育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体制分为专业和非专业(公共艺术类教育)两个层次,分别针对于艺术专业学生和广大非专业学生。但是无论专业和非专业教学中,我们都有意无意地把技能训练,技法技巧的强化作为重点。因此无论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数的安排,还是大学生广泛参与的社团文学艺术活动中,只讲求专业性技巧忽视技巧背后对于艺术美、人性丰满的追求。这必将导致艺术教育教学陷入对于技能技巧的无限崇尚,对于时尚艺术的跟风模仿(这对于感知敏锐而又缺乏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修养的高校学生是具有自身合理性的)。高校学生艺术设计表现出来的无生机的雷同,音乐创作演奏演唱中呈现出来的刻板的“神似”,这可以在如火如茶的高等学校校园各级各类文艺活动中屡见不鲜。在这种教育教学氛围内发展的艺术及其作品必然缺乏对于思想的表达,无力于情感信息的表现,更加无法成为透射大学生人生的信仰、理想、情感、人格追求、审美趋向的强力音符。在这种技能技巧教育主导取向指导下的艺术教育,必然导致“习艺愈勤,修养愈浅”。这种所谓的艺术教育在许多教育学者必然是看来是非人文的,非人性的。

由此,以人文精神统领技艺技巧教育就成为艺术类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当代科学史奠基者萨拉将科学、宗教和艺术视为人类对自身的真、善、美探究的结晶体,将之喻为一个三棱锥体的三个面.从锥体底部的各个侧面看去,它们之间似乎相距甚远,但愈往锥体顶端攀登,它们的距离愈靠近,及至顶端,达到了完整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的技能技巧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对于自我的生活中“真”和“善”的理解,以自我独特视角的审视、统领和构造自己的技能技巧。这些技能技巧也只有在融入自己对于特定对象和作品的创造性理解之中时,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因为只有这样,艺术才具有创造者个体的属性,才具有内在于人自身生命的人文意义,这就是现代意义的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统一。所以,有必要加强艺术史、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特别是美学的教育,打破以往技能技巧训练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通过广泛而深人的人文学识修养教育和引导,实现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这是走出‘‘艺术创造一技艺训练”这一教育教学困境,培育具有创造力的艺术人才的必然选择.

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高素质新人”。因此我们的艺术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即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提升整个受教育群体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创造力为最终目标标,这就是艺术教育在高校内的大众化。但是基于我们传统的艺术教育的目标取向,艺术只能是一部分人的高雅享受,艺术是一部分人天才的创造,艺术教育只能为一部分人服务,无论是闲暇阶层,抑或是天赋异禀者。这种艺术教育的“精英化”实际上否认了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大众化。鉴于此,美国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BennettReier)曾经基于传统音乐教育中五线谱的教学作过这样的论述:“五线谱是非常复杂的,哪怕是单行谱表.如果我们想要普通音乐课上所有的在校孩子们都培养起实际使用它的能力,即使只用于学生们在这样的课上唱歌和演奏比较简单的音乐,那我们也必须花上过量的时间来教读谱技能。事实上,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大约两个世纪了,结果却是令人羞愧.只有极少比例的学习者的乐谱读写能力真正超出了入门阶段……,这不是我们现有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写照吗?特别是面临时下商等学校持续扩招,我们将面对着越来越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丰富多样的大学生,我们的艺术教育的对象受到越来越多的置疑。许多艺术教学工作者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工作目标也越发模糊了。高等学校文化艺术活动,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领域,总是只有一部分人,而目总是一少部分人愿意和能、够参与的活动。这必然导致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宗旨的错位。"

以上问题的解决的关键在于我们转变对于艺术教育的“精英化”观念,实现艺术教育的大众化,更需要我们对于艺术教育的内涵上作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在艺术教育教学的对象上,我们的专业教学和公共艺术类教学应该注重发掘大多数人的艺术潜能,善于激发少数优秀者的才智,以多向度的发掘代替单一的技能技巧评比,最终实现艺术教育对于大多数人的本来意义——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其次,在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我们要特别注意将具有表现力的,能够激发起学生活力的各种作品,无论其风格特色抑或是来源地域,都应该引入我们的艺术教育教学。而不是与此相反,以在我们现有许多学校的专业音乐教学中,一味排斥所有的流行音乐和“非主流音乐学习外国音乐的兴趣仅仅局限在欧洲文化圈之内;更没有能够充分尊重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许多优秀的本土音乐文化,近年来高校专业音乐教学对于青歌赛中原生态唱法的“失语症”的根源就在于此。所以,高等学校应该将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尤其是重视普及,加强公共艺术类教学的师资,改革教学体系和内容,为最广大的高校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潜能发掘展示和培养的环境。

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尤其是专业艺术教育,存在着强大的社会功利性惯性。由于传统社会中的艺术教育是少数人享有,艺术教育强调技能技巧的专业要求,许多人把艺术等同于一种奢侈的享受品。在市场化经济的作用下,人们思考艺术教育的功能时往往与经济利益挂钩。对于许多考生而言,艺术类高考录取分数较低,以后能够获得高薪的期盼,往往是他们涌人艺术类高考群体的重要原因。同样,许多高等院校在艺术专业设置和教学中,片面强调的是投入产出效益比,追求的是艺术类教学的模式化流水线式教学,无不是功利化在艺术教育中的体现。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许多综合性、理工类院校中,包括大多数艺术教育工作者乃至于高校的教育主管领导在思考艺术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时,仍然把艺术教育功能的基础建立在以艺修德,以艺开智,以艺促体之上,简而言之,艺术的功能只能够依赖依附于德育、智育和体育,这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层次更具惯性的功利化取向呢?这些取向的存在对于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行为发挥着强大的导向作用。由此,我们在高等院校看到的艺术教育教学和校园文艺活动的违背艺术发展规律种种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贝内特·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阐述了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功能对于功利性超越的观点。他认为,艺术教育的最终价值在于发掘人内在的一种感知能力一审美能力,这是一种不同于现有任何以理性理解为基础的能力。作为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它以“非概念”形式的理解统领人的内感知,它感知到的是对于美且的分辨,是自我生存状态的再确定,是对于人自我本质力量(内生命)的肯定和超越。对于艺术的审美而言,正如罗丹所说:“如果不首先使自己要表现的人物活动起来,那是不会感动我们的在我们的艺术中,生命的幻象是由于好的塑造和运动得到的。在罗丹看来,艺术表现的不单单是艺术对象,更是艺术参与者自我生命的塑造,是自我生命在运动.简而言之,作为审美教育的艺术教育,本质上是人的全新生命能力的生成,是人全面发展的一块基石,它不再是其他形式教育的附属品,它独特的价值就在于此。与此背道而驰相关论点都或多或少代表着功利化的取向,对于艺术教育本身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高等学校的艺术类专业的设置首先应该在规模上加以控制,在招生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杜绝杜绝模式化和流水线式教学。其次,对于艺术类教师尤其是主管领导而言,必须转变对于艺术教育价值的功利性观念,发掘艺术独特的审美功能,并将其融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具有审美能力的创造者作为艺术教学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矫正艺术教育教学中的功利性的泛滥,保证艺术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

当然,要在高校艺术类教育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统领技巧教育,以大众教育取代精荚教育,以审美教育超越功利教育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但是,我们必须在这些根本问题上作出自己的思考,并把这些思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落实,才能为艺术教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选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兔子采蘑菇
学习英雄事迹,弘扬民族精神
在困难的日子里
梦想
理想的中学
朋友
笼中小鸟
考试以后
擦玻璃
我的“老师”
难忘的儿童节
未来的我
我是一个小小的男孩
我最敬佩的人
“科学定位”就真的是科学了吗?
论我国刑事侦查的公正与效率目标(2)刑法论文(1)
刑事超期羁押现状分析与反思(2)刑法论文(1)
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2)刑法论文(1)
“五四”新文化传统与作为“现代民族戏剧”的中国话剧
论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发展之影响研究
监狱在押罪犯减刑权利的程序保障 (2)刑法论文(1)
试论刑事执法工作的人性化(2)刑法论文(1)
通过对联感受传统文化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分析(2)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创新
监狱在押罪犯减刑权利的程序保障 (3)刑法论文(1)
我国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制度建立设想(2)刑法论文(1)
论我国刑事侦查的公正与效率目标刑法论文(1)
《索溪峪的“野”》有感
《索溪峪的“野”》教后感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十三
《索溪峪的“野”》教材理解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十二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四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九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三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八
《索溪峪的“野”》谈合作学习
《索溪峪的“野”》
《山雨》教学设计八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十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十一
《索溪峪的“野”》一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