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职前职后一体化

简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职前职后一体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2

简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职前职后一体化

"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职前培养;职后培训

[论文摘要]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职前职后一体化是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职前职后课程体系相互独立,互不关照,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人们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各阶段的培养培训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与实施机构等多种因素有关。我们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来规划教师教育的职前职后培训,合理确定各个阶段的培养培训目标,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使得教师教育各阶段的课程设置,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照,形成科学合理、体系连贯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改革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教师不仅需要职前培养,还需要职后培训,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接受教育。这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的_种要求。近些年来,我国的教师教育在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教师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之一是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互独立,互不关照。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段分离的模式,严重地影响到教师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与连贯性。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可从多个方面论述,本文仅就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一体化进行论述。

一、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课程设置现状

(一)教师教育职前培养阶段的课程设置

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需以课程设置与实施作保证。我国目前教师职前培养的任务主要有师范院校承担。师范院校课程体系的构成,主要采用的方式是专业课程加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体系大体与非师范专业相同。例如,以中学语文教师为培养目标的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专业课程与非师范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相似。教育类课程一般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材教法、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往往更多地从专业角度强调课程体系的逻辑性与完整性。强调在学术上要达到非师范专业的水准。教育类课程则企望通过教育理论学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实践活动达到“合格教师”这一培养目标。为实现培养目标,专业课教师强调师范生的学术水准,要求确保专业课程的门类与学时,而教育类课程教师则强调师范性,要求增加教育类课程门类并确保足够的学时,最终导致专业课程与教育课程两大模块无法平衡,总学时突破计划。

职前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上的困境与其培养目标有关。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学术性怎么能用同一要求去衡量?!教师教育的学术性要求,要根据教师工作岗位的需要,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来确定,而不是简单地将非师范同专业的学术水准作为教师教育学术性高低的参照体。我们要根据教师工作岗位要求,考虑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职前教育阶段将师范生培养成“合格教师”这一培养目标也是不切实际的。教育类课程的目标应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师职业技能,了解基础教育现状,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总而言之,我们的目标应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师教育职前培养阶段的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将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考虑课程设置;未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来指导,将职前教育看成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只是在封闭的系统里考虑课程结构的系统性、逻辑性与合理性,而不考虑与教师在职培训课程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课程设置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分离,既与职前培养课程计划制定者的思想观念有关,也与教师教育的管理体制与实施机构有关。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不同阶段,其管理体制与实施机构不同,师范院校承担职前培养任务,在职培训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策划,由其下属的教师进修院校、教研中心具体实施。在这样的教育教师管理体制下,实施教师教育的不同主体之间互不沟通或沟通不够,也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互不关照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教育职后培训阶段的课程设置

教师在职教育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我们这里谈论的主要是在职教师的非学历教育。目前,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从内容上讲有师德教育、班主任工作培训、教学技能与技术培训、学科教学研究、德育研究等;从形式上讲有教学观摩、课程学习、专题研讨等;从层次上讲有人职教育、在职提高、高级研修等;从管理上讲,有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师进修院校实施的培训与校本培训。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一般包括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课程两大类。学科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专业现状、学科发展前沿与发展动态、邻近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课程。教育类课程一般包括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育研究等课程。

目前,教师职后培训课程设置与实施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主观随意性大,较多的考虑当前的形式与任务,缺乏长期系统的课程设置规划;通识培训课程较多,针对不同类别、不同个体教师开设的课程偏少;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阶段的课程脱节,职后各阶段的培训课程也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教师职后培训课程设置这些方面的问题,有着复杂多样的原因:教师专业发展职前职后各阶段的培养培训目标不明确或目标定位不当;缺乏从总体上对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课程体系设计的意识;没有根据教师专业发展职后各阶段的具体培训目标,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开设针对学科专业特点、教师个人特点不够;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与实施机构存在的问题,导致沟通不够,各自为政。

二、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课程设置的一体化

(一)职前培养阶段的课程设置

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目标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决定了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培养目标的阶段性决定了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师教育职前培养阶段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职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完整性,又要考虑到职前职后教育的衔接,使之系统与连贯。

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培养目标。职前教育只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将职前教育目标定位于高成熟度的教师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将“具备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作为职前培养目标,以人才市场合格教师的素质要求及教师终身发展要求为依据,提出职前教育阶段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技能与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再根据这些方面的要求考虑职前阶段的课程设置。

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要根据未来工作岗位和基础教育改革对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设置时应体现拓宽、夯实专业基础课程,突出主干课程,削减“枝叶”课程。通过相关专业必修课程开设,帮助学生打下宽厚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通过选修课程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提高其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岗位要求是师范生学科专业方面学术性的参照标准。

教育类课程设置也要以“具备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为依据,构建结构合理、切合职前培养目标、与职后培训连贯的课程体系。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初步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具备一定教育教学技能和从教能力,了解中小学教育实际与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素质和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这些是“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的具体内容”。要依据这些方面的要求,考虑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教育类课程体系设计时,应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这些课程作为教育类课程中的主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强化学生自主发展意识,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适当增加相关课程的门类与学时数,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与从教能力。教育类课程中也应开设一些选修课程。"

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对师范类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与从教能力有诸多不满。笔者认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与从教能力在职前教育阶段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水平,职业技能与从教能力进一步提高更依赖于职后培训和教育工作实践。再说,受职前教育阶段总课时的制约,教师职业技能与教育实践课程在教育类课程及全部课程占的比例不可能大幅度增加。

(二)职后培训阶段的课程设置

教师在职培训课程设置,一是要瞻前,与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相衔接,保持课程设置的连贯性;二是要顾后,根据职后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之特点与培训目标,保证职后各阶段课程设置的连贯性。

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们应将“合格教师”作为新教师入职辅导阶段的培训目标,找出师范类毕业生素质与合格教师要求之差异,确定课程设置,选择教学内容。职前教育阶段,师范院校在职业道德方面,往往只作一般的宣传教育,教育教学技能课程的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达到的水平与合格教师的要求尚有较大差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常规,新教师知之甚少,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班主任工作技能也是新教师的薄弱环节。因此,新教师的人职教育应将这些方面的内容作为通识培训重点,开设相关课程,帮助新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等方面达到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在开设通识培训课程的同时,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学科之特点、不同教师之差异,开设一些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需要。

在职提高阶段的培训,其对象是那些已在教师工作岗位从教数年,已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其培训目标应定位于“高素质教师”,使他们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教学能力、学术研究与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一阶段的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既要遵循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讲什么的原则,又要从教师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开设必要的理论与学术课程,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阶段的培训课程,不仅要开设诸如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方法这类通识培训课程,还要考虑课程类别和设置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之需要。如为不同学科教师开设学科前沿与动态、学科教学研究动态这些方面的课程。课程类型上,要适当减少必修课程,增加模块化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类别教师的需要,提供大量的微型课程,满足不同个体教师的需要。

对于那些在教育岗位上从教多年,已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其培训目标应定位于专家型教师。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成熟度,使之成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对于这类培训对象,培训课程应以教育类课程为主,兼以学科方面的内容。可通过开办高级研修班的形式,为他们开设各种学术讲座,设置研究性课程,将一般培训与开展课程研究相结合起来。对于这种高层次的教师培训,除一般培训课程外,还应采用“量身定做”的方式,开设专门课程,满足不同个体之特殊需要。使他们的理论水准、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均得到提高,思想与行为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帮助他们从更高层次审视教育,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与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在职教师的职后培训要特别重视校本培训。现在,在职教师的职后培训一般由教师在职教育管理与实施机构考虑职后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课程设置方面起主导作用,而校本课程受到忽视。我们要重视在职教师的校本培训,鼓励各校根据本校实际及教师特点进行校本培训课程,发挥在职教师所在学校的积极性,并将校本培训课程纳入在职教师培训体系之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暑假
校园运动会
可爱的小白
可爱的小猪
我的梦
扩写《盲人摸象》
我是体育委员
春天来了
给震区小姐姐的一封信
围棋比赛
我的爸爸
四川地震
第一次买菜
参观博物馆
有趣的实验
如何与市场研究公司打交道市场营销论文(1)论文
员工培训:“八结合 六优先”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雀巢进军中国高档冰淇淋市场市场营销论文(1)论文
CS战略是企业制胜的关键企业战略论文(1)论文
给白领发钱是个技术活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商务谈判三步曲市场营销论文(1)论文
八个理由留下你的核心销售队伍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统一携手卡夫 饮料市场格局将变?市场营销论文(1)论文
什么样的工作才算是好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留住核心员工的“三板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中国企业战略实施存在的问题企业战略论文(1)论文
管理的规模适应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怎样聘得到确有才能的员工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从“欠人情”看高端客户的营销市场营销论文(1)论文
五步助你打造无敌团队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风娃娃》教学设计3
《称赞》教学设计2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2
《风娃娃》教学设计2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称赞》教学设计1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3
《风娃娃》教学设计1
《称赞》教学设计3
《称赞》教学设计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