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7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反思 方法
论文摘要:要实现“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并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必须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原来的“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并不断提升教学反思的能力,应知晓教学反思的内容,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更应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阐述以下几种方法。
一、教学日记反思法
二、教学案例研究反思法
三、交流对话反思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应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加强交流对话,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交流对话反思是通过与其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话来进行反思的方法。我们知道,教师的个人反思有一定的局限性,“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请同事参与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分析,提供不同观点,聆听“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反思。为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进行交流,可以向同事叙述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同事的看法,使自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促进反思,“请进来”即邀请其他教师光临自己的课堂,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须进=步完善之处;“走出去”即走出自己的课堂,走进他人的课堂,观摩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除了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对话反思外,还应与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理解、信任和宽容的氛围,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坦诚交流,达到预期效果。
四、教学录像反思法
教学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况用摄像机录制下来,课后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提出活动化的教学观,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可以作如下反思:课堂上,用于教师讲话的时间和学生发言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是否足够;教师是否常常微笑,实施“微笑教学”策略;是否经常对学生做出表示认可的反应,如鼓励性地点点头,激励性的评价等;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还是新课程倡导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等等。
五、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教师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反思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教师对教育教学真谛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教育教学外在价值标准的内化,这是新观念确立的标志。新课程理念对许多一线教师来说是“新生事物”,如,教学目标的多维化,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等新理念的提出,使得许多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感到困惑,甚至迷茫。因此,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次加以反思,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宽。
总而言之,教师应养成反思的习惯,掌握反思的方法,每一次反思都应尽可能以上次反思为起点。如此循环往复,反思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学本领的经过
- 油菜花
- 蚕宝宝跳楼事件
- 抓蜜蜂
- 我的梦想
- 我的梦
- 参观野生动物园
- 养小鸡
- 我喜欢足球
- 五一夜市
- 游玩动漫节
- 丰收的季节
- 可爱的小白兔
- 花瓣雨
- 欢快的笑声
- 现代标志的汉字设计传承
- 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论文
- 我国农村经纪人主体资格的法律考量(1)论文
- 为推动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探索
- 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承揽合同的区别(1)论文
- 知识产权制度是创造者获取经济独立的权利宪章(1)论文
- 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明确性探析(下)(1)论文
- 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探讨
- 论文化视野下中西方电影的差异
- 中国电影新势力与电影可持续发展
- 论中国古代说话艺术中的“常备人物”
- 论侵权法上的“伙伴”救助义务(1)论文
- 浅谈西方电影名的翻译技巧
- 探微现代家具设计中几何形态的应用
- 艺术家需要教育吗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二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三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 1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2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一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一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四
-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1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二
- 《丑小鸭》教学设计
- 《阿德的梦》教学设计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一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片段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