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建构主义理论看现代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

浅论建构主义理论看现代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7

浅论建构主义理论看现代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

"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心理学理论,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师教育方面,建构主义思想及其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师角色的转变、专业化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以及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教师教育与建构主义的有机融合将对教师教育体系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体制 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迅速波及各个学科,被视为一种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被认为是对传统学习和教学理论的一场革命,体现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新进展。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心理学理论对当代教育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革新了传统的教育观和教学观,被认为是“构建现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师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之一,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具体来看,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构主义理论是现代教师角色转变的基础,提出了新的教师教育教学观。

建构主义对当代教育和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这一思潮影响,有学者将现代教育视为主体间的指导性学习,认为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系统的指导性学习。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当代社会的教育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被普遍认为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是主体,教育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形成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间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师生之间应该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和融合,直接体验而取得共识。闭建构主义对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的新认识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教师在教育活动的新角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观点大多认为飞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此外,建构主义不同的派别根据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教师的角色问题。例如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在修订个人建构主义和激进建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注重文化与情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价值,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社会对话的过程,学习和发展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是情境学习的抛锚者,积极关注者,互动合作的对话者和适时的支架者和提携者。总的来看,建构主义在教育教学活动的逐渐深人,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以建构主义理念实施教学,为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建构主义理论深化了人们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并提供了有效路径。

上世纪末以来,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理念和策略的改革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被认为是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困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认知个体与外在情景的交互作用而建构出来的产物。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信念的形成和修订,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最终都由教师的学习来实现。教师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所在。研究表明,从不同的建构主义出发,教师的学习可以看作是是基于案例的情景学习,强调教师学习的真实情景和生动具体的事件在教师知识、能力和智慧形成的重要性;是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强调实践中教学学习化,问题解决贯穿于教师的教学始终;是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强调教学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教师共同体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也是基于原创的研究性学习,强调教师教学的专业化和教学中的创造性;更是基于经验的反思性学习,认为教师的反思是专业化提高的关键所在,将能否反思作为专业化成熟型教师的一个标志。依据建构主义的思想,有的学者提出在教师教育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阁即教师本位策略、丰富经验策略、持续建构策略、多重建构策略、协作建构策略和反思建构策略。强调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学习的主体建构地位、教师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扩展、教师学习的动态与连续性、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建构的多视角、多维度和多领域、教师学习的协作支持和批判以及教师对理论、信念和经验的批判、反思和不断超越。因而,建构主义对教师学习特征以及教师建构策略的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三、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专业化教学提供了具体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更新了人们对知识本质的认识,其学习观是继行为主义学习观和认知学派学习观的新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在理论上建树的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中将建构主义理念贯穿到教学活动中也作了深人的研究。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模式已经在实践中逐步展开。在整合不同建构主义派别的基础上,汲取各派合理内核,学者们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我国学者高文将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归结为四组共十种学习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式。其中包括了三种与概念相关的学习与教学模式、两种机遇问题解决的学习与教学模式、三种基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的学习和教学模式和两种基于活动的发展性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情景学习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式,基于超媒体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合作教学,问题教学模式等一系列基于不同建构主义理论观点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得到实施。这些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行为主义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以及早期的认知学习观指导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具有更为积极的教育意义。

四、建构主义提供了教师教育新模式,推动着教师教育改革中心的转移和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师教育是关于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新型教育制度。我国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是:学生进人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后,在一定时间量的专业学习的同时间以部分教育专业课程(即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学习;完成学业后,自动获得教师资格。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混编培养教师的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单一四年学制束缚下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存在专业基础不够宽厚,教育专业课程比例偏低,实践环节薄弱的弊端。教师职后培训也多以学历补充或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为主。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革,我国历经百年的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新要求。从新时期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来看,教师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转变。具体体现在在教师教育体制方面,由单一定向型或封闭型向定向型和非定向型相结合再向非定向型转变,最终建立多元化的全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在教师教育基础的改革方面,由行为科学为基础的训练型教育模式向基于认知科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发展型教师教育模式转变。在教师的职业发展性质上,由非专业化发展或半专业化的继续发展向全面地联系终身的专业发展历程转变。教师教育培养的目标也由经验型教师向技术型教师再向研究型反思型教师转变。在教师教育的方式上也由知识经验和技能训练为中心向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参与行动与反思方式转变。

因而,现代教师教育的模式是以专业化和终身学习理念为基础的大变革,建构主义已成为教师教育的指导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教师教育变革的重心在于建立“建构主义教师教育项目”,其目的在于培养以建构主义原则和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教师。强调教师的持续学习、实践、反思、发展智能,注重过程性经验知识和教师的体验反思活动,提倡行动参与式、实践体验式、教师中心式教师教育模式。同时,有关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表明,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发展他们的学科教学知识,而学科教学知识具有建构性、整合性和转化性的特点,因而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强调教师个体的自主建构和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建构,提倡学科专业教学,建构式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式教学。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教育领域的深人为教师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具体的实践模式。随着新课改在中小学的逐步推进,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模式都要求教师的成为专业化、反思型、研究型的行动研究者,建构主义思想与教师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对教师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名字真奇怪
好朋友的自行车
《狼和小羊》续写
我的妈妈
元宵节
完善帮妈妈按摩
好吃的葡萄
环保
阳台上的小鸟
第一次网上写
新年到了
可爱的冬天
我爱你冬天
冬天的礼物
吹泡泡第一名
浅谈高校管理中的超理性决策解析
浅析运用形象比喻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试论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小学教育的性别应视
浅析提高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下《土木工程测量》的教学实践
试论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种新的教育尝试——论性别教育
试论如何提高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效果
关于加强校际合作走合作共赢之路
浅析老子思想对高等学校管理的启示
关于高数项目化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试论PBL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浅谈合作学习对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研究
浅谈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及评价问题分析
试论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
《范进中举》主题思想
《范进中举》课文分析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探究活动
《范进中举》写作特色
《范进中举》课文解析
《范进中举》学法建议
《范进中举》难句解析
《范进中举》结构分析
《范进中举》写作特点
《范进中举》重难点讲解
《范进中举》典型例题
《范进中举》课文评点
《范进中举》学习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