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下的急救护理实践教学设计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下的急救护理实践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4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下的急救护理实践教学设计

"

论文摘要:《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护理学科,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充分提高了临床护理实践教学质量,根据我校急救护理学的安排和教学大纲,综合分析我校现有实践教学条件和师生特点,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用于急救护理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尝试。结果显示:在有限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以病例和真切情景来建构急救护理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感染学生,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发挥其团队合作的精神,更有利于培养护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急救护理;实践教学

1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和先进仪器备的不断更新,培养高质量的急救护理专业人才,实现与国际急救护理学教育接轨刻不容缓。《急救护理学》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学科,面对急诊科室和ICU的工作特点,实习护生能否尽快地融入与急诊护理实习取决于护士是否能将常用急危重症救护技术灵活运用于实际临床病例之中,必然更加突出强调其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如何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培养本科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操作技能。本研究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进行《急救护理学》实践教学设计,充分评估学生和教师等各种教学资源,帮助护生建构学习内容,引导护生积极反思,着重培养护生团结合作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设计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进一步发展的理论,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迥异,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学习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通俗来讲就是:学生学习或掌握的知识不能被看成由教师直接传给他们的现成的东西,它必须凭借学生已有的学科(专业)认知结构,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成的。护理教学亦是如此,护生在校学习知识的过程,不能仅仅是“灌输一吸收”的过程,护理教育者应充分考虑如何将学生置于一定社会环境中,使其为主体主动建构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将枯燥、抽象的医学、护理知识使抽象的趣味化、形象化,才能使护生更好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constructivistlearningdesign,CLD)主要由6个基本部分组成:情景、小组、桥梁、任务、展示和反思。作者本人根据两年的急救护理教学经验,借用建构主义学习观点,精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质量方面,同时将CID的基本构架应用于急救护理学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从情景设计到反思反复循环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准备

3.1教学主体我院四年制本科护生,与内、外、妇、儿护理教学基本同步进行授课。根据CID的基本核心“学习者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了解护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特点。《急救护理学》的教学宗旨是要把增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有研究表明,在急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护生信息检索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2学习内容急救护理学涉及的知识几乎涵盖了医学、护理学领域中的所有学科。而我校仅有36个学时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知识的讲授,不可能做到讲授每章节的内容,为了加强本学科课程与其他临床护理课程内容上的衔接和交叉渗透,授课老师仔细分析研究我院临床护理学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做了基本的调整(理论上采取以教材为模板,调整、合并、删减重复部分内容,增加实用性内容,实践教学中多采用综合病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课后采用开放性实验,保证每个学生对操作都能很好掌握和理解),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3教学资源我护理学院历史较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实验教学资源有限(包括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设备),为了在仅有的教学资源条件下能够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院临床老师在积极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同时,积极注重自身素质和操作能力的提高,为了不与临床脱节,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沿性和实时性,临床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临床进修、培训。此外,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1O余人,固定一个老师带教,这样就避免了上大课,加强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保证了小组教学的效果。

4学习设计

4.2设计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以多发性创伤休克为典型病例,在查阅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其完善、真实,同时确定此次情景教学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展开形式(病例讨论:病例汇报——讨论——答疑、点评——视频——演示——练习——模拟——讨论)。

4.3小组安排小组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互动的机会,而且是学生专心处理学习情景的一种形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危重病人的抢救通常不开一个急救团队的合作,急救护理教学中尤其要向学生传授这样一种意识和精神。我校学生至入学以来的实践课都是固定分组进行,故两年多的合作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彼此有了一种默契,此外,对于不同的实践项目,教师还要考虑几人一组能更好地来完成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女休克病人抢救的配合中可将4名或5名护生分为一组。

4.4搭建桥梁桥梁是指护生在新的学科内容学习之前,已经拥有的知识水平,护生只有在熟练掌握已有相关知识并能正确、熟练运用它们的前提下,才能集中精力致力于学习新的内容。这就要求老师每次在设计教学内容之前先对学生的知识状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我们应考虑到学生可能掌握哪些相关知识?对此部分知识的运用程度如何,同时上课之前简单向学生介绍教学的内容和设计,便于学生课前运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4.5策划任务如何选择和策划一个高质量的学习任务是发展一个有效学习情节的核心,也是对护理老师的一大挑战。首先要保证所设计的任务(问题)是正确的、有实际意义的,其次是这个任务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这就要求老师设计任务之前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活萌(对于这个教学内容学生喜欢怎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学生会问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学生会对这些任务怎样去诠释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此任务当中。当然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老师要时时去评估任务完成的情况,必要时做出调整。在“休克病人抢救”教学时,要置学生于“急、危”情景状态中,可安排小组进行抢救配合的讨论和模拟,此时即涉及“心肺复苏术、除颤、吸氧、静脉穿刺、人工呼吸器的使用等多项临床操作的实施和配合”。这样一个大任务又可分为多个小任务,使学生一步步地去深入完成。

4.6安排展示展示则是让护生公开介绍自己或本组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在执行和完成任务(即讨论和专科操作)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体会?(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护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汇报讨论结果;解释他们的思维活动;角色扮演或演示操作方法等。"

4.7引导反思传统的教育系统认为学习就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而实际上能够回想起某个事物并不意味着你已经理解了它或者知道怎么去运用它,同一个问题,换个问法或者置于不同的场景之中,学生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怎么去解决问题。故在整个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特别强调学生针对所学问题或所模拟场景不断地进行反思、讨论,其做法是可以要求学生书写反思日记(例如我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产生的新观点或疑问?根据这个情景和案例我对护理有哪些认识?如果遇到此类相似而又不同问题时我应该怎么样去处理等)“在我校则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开展,我们改革了以往的实验报告书写格式,不再采用“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内容”等格式,而是根据不同实验项目,急救老师可以以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要求设置实验报告的格式,对于“休克病人的抢救和处理”,我们设计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关于此例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中,你组实际讨论结果与老师点评讲解的答案不一致的地方有哪些?对于不一致的原因你是怎么认为的?②你认为对于抢救过程中的医护和护护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最后定论符合你心中的要求和答案么?请说出你的想法。③对于休克病人的主要监护项目中,每个项目的意义和正常值你是否掌握?每个项目的观察和护理要点你认为都合适吗?不合适的请说出你的理由?④假设临床工作中遇到此类病人,根据目前所掌握知识你认为自己能很好的去处理和应对吗?为什么?⑤对其他类型的休克、抢救和护理措施有什么不同?你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⑥此次课程结束以后我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具体的提高和锻炼?⑦如果让我来设计这个实验的话,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5讨论

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它要求医护人员运用救护技术第一时间解除危机病人生命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技能教学,如何利用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去系统的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综合多种教学方法施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仍需要高校教育者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利用建构注意教学观指导实践教学不仅避免了一直以来课堂中老师唱“独角戏”的情景,更为充分实现本科护生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据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运用建构主义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学生的分组方式与支持学生共同思考进行意义建构的方式是学习设计的中心学生可在同伴的指导下学到不同的东西,并且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平等机会。此外,这种方式还能使学生对概念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在记录小组元素时,需要回答3个关键问题,学生:您会怎么样组织学生分组?学习材料:学生会利用哪些材料建构意义?设备:为了促进学习,你会如何分配设备?(采用哪些实验器材,数量多少)

5.2鼓励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论对错均给予肯定的评价,久而久之,护生会认识到: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讨之后对想法和观点的合理而清晰解释才是最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护生最终会喜欢参与讨论,这种思维过程的培养才是本科护理教师的实际教学思想所在。注意在展示过程中常常需要教师或同伴的质疑,这样展示者才能明确地阐明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也可以激励护生主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教师的质疑和阐述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强调重要知识点的同时纠正或修改瑕疵和问题之处)。

5.3采用课后实验报告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反思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实践内容巧妙地设计不同问题,让学生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书写报告的过程亦是学生进行反思的过程。此外,通过实验报告老师还可以初步地评价教学是否达到期望的教学,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指导我们进行改革和完善教学。

5.4急危重症医学发展的同时对急救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师应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另外还应注重自我防护意识的传授。

因课时数有限,为了增加学生的模拟训练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常用操作,我护理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护理技能室,并给予现场指导,对于必须掌握操作如徒手心肺复苏术,还作为常规考核项目,严把操作质量。

6小结

研究表明,寓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于急救护理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护生学习积极性增高,参与热情大大提高;实验报告体会深刻;能帮助学生建立高效能的隐性知识体系和强有力的隐性认知力,有效地促进护生隐性护理知识的挖掘和表达把握。但是仍缺乏一些客观的指标来评价和指导教学改进,以后将对此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的校园
校园里的水杉林
大暴雨
螳螂一家
我的弟弟
美丽的校园
“拖 船”
放鞭炮
好朋友
美丽的校园
写给飞天宇航员的信
我希望成为七色花
一次难忘的实验
我为创卫添光彩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4)法学理论论文(1)
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法学理论论文(1)
自由心证主义的现代意义(4)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5)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14)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8)法学理论论文(1)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7)法学理论论文(1)
认识与谬误
论量刑建议权的生命基础(3)法学理论论文(1)
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6)法学理论论文(1)
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2)法学理论论文(1)
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4)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12)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2)法学理论论文(1)
自由心证主义的现代意义(2)法学理论论文(1)
《颐和园》教学设计13
《颐和园》教学设计10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颐和园》教学设计12第一课时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3
《颐和园》教学设计12第二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颐和园》教学设计11第二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5
《颐和园》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