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师范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关于师范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师范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 就业市场化 教育改革

论文摘要:师范生就业市场化背景下,师范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毋庸置疑。师范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供求总量不平衡呼唤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供求结构不衔接呼唤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引领高等师范教育宏观改革以实现师范生供求总量平衡,引领高等师范教育微观改革以实现师范生供求结构衔接。

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即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师资合理配置的就业体制。近几年,各省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师范生就业的一系列新政策,这些政策使师范生就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即由国家“包当干部、包分配工作”转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是历史必然,致使师范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呼唤着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也引领着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一、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呼唤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市场经济是动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充分就业也并非人人都有工作,也有自愿失业、总需求不足的周期性失业,师范生失业也不例外;但失业严重到一定程度时,社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2006年辽宁省师范类毕业生协议就业率仅为38.85%,2007年仅为31.5%。越发降低的就业率呼唤社会各界分析原因,呼唤高等师范教育深化改革。

(一)师范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供求总量不平衡呼唤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在师范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师资的供给在绝对增加,而需求却相对减少,出现了供过于求、相对过剩、总量不平衡的现象。

1.供给绝对增加

形成师范生就业市场师资供给增加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师范院校升格、扩招,师范毕业生数量增长。这几年,国内的师范院校,尤其是地方性师范院校不断撤并、升格。从中师到师专,从师专到本科,据不完全统计,从l999年到2o05年,我国高师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96所。受利益驱动,师范院校招生规模连续扩大,师范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

第二,教师资格证放开,非师范生及其他师资供给增加。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这样,除了非师范生,社会人员如资深专家、技术人才、只要考取教师资格证,也可以竞争教师岗位,到教育部门就业。师资来源渠道多元化,师资供给增加。"

第三,加入WTO,中外合作办学、外资独立办学增加了师资供给。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的教育市场包括师范教育向国外教育机构开放,发达国家进人中国教育市场呈现越来越强的趋势,中外合作办学、外资独立办学等不同形式的学校应运而生,师范毕业生不断增加。

2.需求相对减少

形成师范生就业市场师资需求减少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基础教育的生源减少,教师需求相应减少。我国多年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加上生育观念的转变,现在人口的自然出生率已经大幅度下降。教育的规模与人口密切相关,尤其是基础教育,生源减少,教师需求自然减少。

第二,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需求也相应减少。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的实行、农民工子女进城,调整了原来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基础教育也相应合理地调整了学校布局,逐步向中心学校集中,每班的人数增加,学校、班级的数量减少,对教师的需求也相应地减少。

第三,教师编制科学合理,教师的需求相应减少。为节约教育成本,教育系统按需设岗,改变了过去因人设岗的不正常现象,现有教师资源使用日益合理,对教师的需求也即随之减少。

(二)师范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供求结构不衔接呼唤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在师范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毕业生供求结构矛盾突出,存在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地区结构以及质量供求不衔接现象。

1.专业结构不衔接

在师范类各专业中,不同专业毕业生供需不平衡。需求较大的专业主要有数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物理、计算机等专业,初次就业率较高;需求相对差一些的专业主要有俄语、生物学、地理学、幼儿教育、教育管理、经济管理、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学等专业,初次就业率相对较低。

2.层次结构不衔接

层次结构不衔接,即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供需不平衡。目前的就业状况是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专科生的就业难度较大。

3.地区结构不衔接

近年来,师范毕业生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教师的需求量不多且要求高,想去的毕业生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乡镇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量大,但愿意去的毕业生少。在辽宁西部地区一些乡镇的农村学校,十余年没有新毕业生到学校任教,教师队伍年龄严重老化,外语、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学科教师缺乏,处于“一师难求”、开齐课程都成问题的尴尬境地。师范生就业的地区结构性矛盾突出。

4.培养质量不衔接

在过去高师专业较普遍存在的培养目标单一、课程体系陈旧、考试考核方法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情况下,新升格的本专科院校高师专业的生源质量又参差不齐,师范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令人堪忧。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已进入到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优质教育更多更高的需求,培养质量不吻合成为主要矛盾。

可见,无论是师范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的供求总量不平衡,还是供求结构不衔接,都对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提出了紧迫要求。

二、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引领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师范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只能通过推进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去化解。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呼唤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引领着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一)就业市场化引领高等师范教育宏观改革,以实现师范生供求总量平衡

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充分的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市场机制在高师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日益显著,引领高等师范教育进行改革。

1.预测师资需求,调控供给规模

高等师范教育有关部门要遵循就业的市场导向,加强宏观预测,要根据师资的需求,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中央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就学人口、升学率、师生比,做出四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分专业学科的师资需求预测,分别发布全国范围和本省范围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年度预测报告,作为在宏观上调控师范类各专业招生量的依据,以避免因盲目招生造成就业隐患,实现教师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

2.开放办学模式,拓宽需求渠道

不断深化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教师职前教育模式要由单一类型的、定向的、封闭型培养模式,转变为类型多样的、非定向的、开放型培养模式。在高校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主体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高校直接行政干预式的管理,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间接控制和质量监督为主的管理。一些综合性大学试办师范学院,已经加入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行列,教师职前教育由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共同承担。师范生就业不再受行业、地域、所有制的限制,就业需求渠道要进一步拓宽。

(二)就业市场化引领高等师范教育微观改革,以实现师范生供求结构衔接

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条件下,实现毕业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地区结构、质量的供求衔接,要求高等师范教育进行改革。

1.调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根据师资培养机构各专业的就业情况、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教师的要求和教育未来的发展需要,调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和课程体系建设。首先,明确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强化基础、拓宽口径、文理渗透和提高能力。其次,把握优化师范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的统一性、实践性、广博性、衔接性和超前性等主要特征。最后,做到四个结合,即提高整体素质与强化专业基础相结合;拓宽专业口径与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相结合;开拓专业新领域与适应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突出师范特色与面向普通中学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新课程结构和内容,形成教育教学课程新体系。

2.优化师范生专、本、研培养结构

3.吸引师范生投身欠发达地区任教

目前,影响师范类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就业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教师待遇低、编制缺、招聘渠道不畅、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和毕业生就业观念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资金保障,更要政策支持,为此需要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和津贴标准,做到城乡教师收入“同工同酬”;需要加快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农村学校编制标准;需要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需要加强对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鼓励和吸引优秀师范类毕业生到基层任教。

4.提升师范生知识、能力与素质

师范毕业生的质量是决定其能否就业的关键因素,因此,师范生的学识、能力、素质等相当重要。高等师范教育要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努力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为此,要强化教学环节的改革,加强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师范生知识水平;要加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有机联系,改革教师教育的见习和实习制度,加速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师范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教育实践技能,使师范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管理沟通协调能力;要加强师范生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对社会、学校、学生、家长都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其对待职业的信念、态度、行为直接影响工作的绩效和潜能的发挥。所以,必须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展望未来,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公平竞争、合理流动有利于教育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实施。面对目前师范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以教育需求的变化确定教师教育体系的供给,实现教师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动态平衡,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必由之路。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呼唤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同时也引领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今日随笔
扳手比赛
语文课上的闹剧
第一次做买卖
放烟花爆竹
绘画――我的最爱!
三个和尚
拔河比赛
意外的惊喜
颜色的标点
当我拿到小红花
没有风雨,不见彩虹
意外的惊喜
望女成凤
烤番薯
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分析
基于工程需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应用”课程考试改革
医学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全英文教学探索
基于攀西资源开发的地方特色教材设计研究
学生评教,缘何有差
高职教育中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的运用
略论数学建模教育与高校数学教学方式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管理策略
激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兴趣
贵阳市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对策初探
地理教学改革之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
基于区域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八
学习从听开始
《燕子》教学设计之三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之六
学生自主精神的启动
《放风筝》教学设计之一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之五
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九
升旗时间是怎样确定的?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放风筝》教学设计之二
杜甫《绝句》试析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