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24
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实现
"论文关键词:教学管理;主体性缺失;主体性原则
论文摘要: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实现主体性原则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地位和角色的缺失、教师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及对主体的地位的认同感模糊、学生主体话语权旁落而淡出教学管理之外等问题。在教学管理中要真正体现主体性原则,就必须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人本管理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活化课堂内外的教学能量,调动教师主体的积极性;以学生需求为主导,拓展学生话语权;加强教学管理软环境建设,积极探索主体性原则体现栽体。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理论的探讨、建构高校教学管理新模式不仅是当前高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繁荣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求已经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的需求。高校为适应这种需求的发展,必须对此做出快速反应。但是,我国现有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是不能适应这一社会发展趋势的,因而必须积极探讨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新模式。而体制的建构首要的在于寻求理论的支持和方法论的指导,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着力探讨了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如何体现问题。
一、主体性原则的理论分析
从主体以外的客体反观主体自身,实际上就是哲学的发展已经由本体论原则过渡到主体性原则的层面上来了。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人与自然界是相互影响的辩证发展的过程,“……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当然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仅发生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中,而且还发生在其他一切活动领域中。因此,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在广阔的哲学层面上可以描写成人类活动的外在化过程与人类活动的客观条件的内在化过程的统一。
所以从根本上说,主体性原则是要从哲学上证明人的最高本质在于理性和自由,并以此去变革自然界和其他客体,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真实性、合理性、正当性和统一性。"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主体性原则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在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中,为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高效性和时效性,必须不断加大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力度,建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新格局。我们认为,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把握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是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关节点呢?我们认为,就是要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抓住主体性原则,这是对教学客观规律的尊重和正确的反映,是对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尊重和弘扬,具有实践的合理性。那么,如何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体现该原则呢?其核心和关键还在于要准确把握当前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缺失,以便于对症下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贯彻主体性原则,理论上是能够达成一定的共识的。问题在于在实际的操作领域,我们的高校教学管理并没有切实实践这一原则。因而,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造成了主体性原则的缺失,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地位和角色的缺失
发挥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条件在于,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主体的角色认同。应当说在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功能和地位在于保证正常教学持续地开展,为教师和学生搭建沟通的桥梁。但是,长期以来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一是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往往被认为只是负责抄抄成绩、排排课表;二是缺少强有力的奖励制度和竞争机制;三是教学管理工作不规范,职责不明确,使得教学管理工作不系统、不具体;四是教学管理工作者远离教学科研第一线,不能及时把握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信息。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在这种条件下是无法摆正自己的地位的,因而极易导致教学管理工作者的角色缺失。
(二)在教学管理中,教师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对主体地位的认同感模糊
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不仅能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还能在实践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立教师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的认同感。但是现阶段在我们的教学管理体制中,作为教师只是停留在被动的接受课时的分配、上课时间的安排、上下课的控制和工作量的核算等方面,在认识上依然存有教学管理还属于学校或学院的行政行为的观念。这样很容易造成在教学管理中教师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对主体地位的认同感模糊的现象,因而更凸显不出教师群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主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对学生的问题把握得比较透彻,但是由于对教学管理的参与意识不强,导致这些信息无法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因而给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负担。
(三)在教学管理中,学生主体话语权旁落而淡出教学管理之外
作为行为和实践的主体,在一定的情境中必须谋求相应的话语权,表达自己的意愿,按照需求尺度去规范物的存在方式。在教学管理中,学生主体俨然成为被管理的对象,丧失了应有的主体地位。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主体话语权旁落而被淡出教学管理之外,“学生处于无自我的主体状态”。现阶段,高校的课程设置缺乏弹性、知识结构缺乏弹性、修业年限和专业选择缺乏弹性,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专业设置上,专业过细,培养方向偏窄,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难以整合,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不能实现统一,严重阻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再加上课堂教学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高低不等,学生情况干差万别,却都要统一在相同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更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实现。"
三、高校教学管理中主体原则的贯彻
如何贯彻高校教学管理的主体性原则呢?我们认为,主要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高校教学管理的需求。
(一)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人本管理思想,增强服务意识
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思想,提高服务意识。首先,要打破行政命令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树立教学管理人员的新形象,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其次,要准确确定教学管理工作者的角色,明确教学管理者的职能,坚持权利、责任和利益相统一,培养教学管理者的主体性意识、创造性意识。再次,要准确界定教学管理的工作性质和方向,强化教学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拓展教师和学生参与管理的空间和机会。
(二)活化课堂内外的教学能量,调动教师主体的积极性
对于现代高等教育而言,获取知识的方式多样化、选择空间的扩大化以及学生实际能力的分层化,导致现代大学教育必须做出适当的选择,走出现代教育的困境,这里的关键还在于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必须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新范式,寻找课堂教学的激活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教学气氛,建立师生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教学。在课堂之外,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求知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活动的兴奋点,从而达到课堂内外的统一。
(三)以学生需求为主导,拓展学生的话语权
(四)加强教学管理软环境建设,积极探索主体性原则体现载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月亮婆婆,我想对你说
- 小树谣
- 生命流泪的样子
- 下雪了
- 池塘
- 爱我铁中
- 假如我是市长
- 老师的眼睛
- 四季美
- 秋游
- 假如我有魔法棒
- 蒲公英
- 爱我铁中
-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
- 假如我是哈利波特
- 针对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的研究
- 浅议家庭农场管理工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 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现状调查研究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
- 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实行的必要性
- 如何提高农村经管水平
- 浅谈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策略
- 浅谈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营林造林基础建设研究
- 论森林经营体系理论在营林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
- 农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深化改革举措,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 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 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探讨
- 探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恐龙的灭绝教案七教学案例
- 恐龙的灭绝教案十教学案例
- 身边的科学教案设计一名师推荐
- 二下语文园地八之教材分析名师推荐
- 阿德的梦-教学实录
- 恐龙的灭绝教案九附点评教学案例
- 课外阅读:神话般的梦想——前苏联科学家发明人造地球卫星的故事最新
- 课外阅读:达尔文探索生物链 教学案例
- 恐龙的灭绝教案精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32阿德的梦相关知识最新
- 恐龙的灭绝教案六教学案例
- 部分恐龙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案例
- 33语文园地八教案设计一名师推荐
- 31恐龙的灭绝教案一教学案例
- 阿德的梦教学反思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