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愉快教育理论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

浅谈愉快教育理论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04

浅谈愉快教育理论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

"

论文关键词:愉快教育 动力 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

论文摘要:“愉快教育”被中外教育家们认为是当今教育应达到的最高境界。本文仅就愉快教育理论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略陈管窥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首先,在观念上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发展必须是能动、积极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程度的高低,所以不能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者。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多给学生提供参与和发挥才能的机会,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独立地和创造性地接受教育,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主体性原则是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任何教育内容无论多么重要,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来自于外部的影响,而要使学生接受,就要靠学生自己去努力。所以只有当学生主观上愿意接受,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采取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从而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当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员,在集体中有自己的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教育的标准。其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参与是个体在责任感、权力和义务感驱使下所产生的积极行动。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实现主体性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自主、自力精神和创造才能。这就要求教师第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只有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第三,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才能在参与的过程中不畏艰难,才会有主动性。教师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参与的基础,提高他们参与的能力。第四,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学生主体以自我为对象,在社会或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各种活动自觉而主动地改善自身的品德、才智、审美和体质等。只有当学生懂得要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有强烈的自我教育的愿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应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二、整体育人原则

整体育人原则指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把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把影响学生发展的诸要素作为一个整体,使学生全面发展。愉快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品德、能力、个性、体质等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教师还应做到全面育人。要向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这五个方面的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方面的欠缺都将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整体观念。学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教育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教育评价,各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要使各部分相互配合好,才能形成整体的最佳效益。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教师也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三、愉悦性原则

愉悦性原则是指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教师愉快地教是学生愉快地学的前提。但这决不是说教师愉快地教就不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就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教师愉快地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学习中有适度的焦虑,才会努力拼搏。经过努力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才会产生满足感和自我成就感,才可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理智与情感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当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处于和谐状态时,人们的活动成效最佳。教师的教如果是处在愉悦的情境中,课就会讲得非常精彩。学生的学如果是处在愉悦的情境中,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及诸多优良个性会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增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愉悦性原则,首先应做到敬业爱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综合修养及教学技术水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要使学生在学习时有向往学习的倾向。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利用多种手段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要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学习内容难度应适当,在学习方法上应给学生以指导,对于学生的进步应给予适时的赞扬和鼓励。

四、动力性原则

动力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一种内心的唤醒状态,激发其学习的动机,把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心理准备状态。

在贯彻动力性原则时,首先应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亲如朋友。其次,要以调动学生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教师应熟悉教材,也应该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第三,坚持评价的激励性。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重视学生的努力程度,让学生看到: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有价值的成果。第四,教师不仅要重视显性评价,还要注意隐性评价。成绩评价、表扬、奖励等均属显性评价。隐性评价是通过周围人们的非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植根于环境当中,如校风,班风等,它能够对学生个体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氛围,因此是一种深层的、不明显的但不可忽视的评价。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群体风气,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这就是我
校园景色
这就是我
生命——和谐的乐章
我十岁了
美丽的校园
中彩那天
小小的我
汉字的争吵
天使到人间
我们的校园
写给老师的心里话
多 味生 活
对环境科学专业特色与学生培养目标探讨
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
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舞毒蛾的防治技术
龙爪槐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管理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体系的构建
大型公建能耗监测系统的分析
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构建自主探究教学
谈树木皮层损伤的预防及移植修复
鉴于纸尿裤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如何提升与践行民众生态意识
对提升植物生产与环境学科魅力的几点思考
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环境监理探讨
对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浅析
对当前和谐生态城市构建策略探析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2
《卡罗纳》教学设计一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一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5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之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一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之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3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三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