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本领恐慌”现象的思索

关于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本领恐慌”现象的思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8

关于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本领恐慌”现象的思索

"

[论文关键词]课程改革 本领恐慌 科研创新 考评制度 教师

[论文摘要]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群体中间产生了一种“本领恐慌”的现象。针对这些恐慌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消除教师“本领恐惧”现象的策略: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完善,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变过去以强迫、压制为特征的权威意识,将居高临下变成与学生平等融洽;对自己有客观认识,主动取长补短。在学校方面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改革氛围,为教师创建使用信息技术的环境,对教师进行培训,认真推行与课改相对应的考评制度。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经历酝酿准备、试点试验之后,已经开始步人全面推广阶段。与以往的教育课程相比,这次改革具有很大变革与突破,其重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知识是第一位的,发展到强调能力很重要,以及情、态度、价值观更重要…。可以说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改革目标,都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但是任何一场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的过程也必然会受到一些阻力。新课改虽然已初见成效,但伴随实施过程所产生的一些现象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深思。“本领恐慌”现象就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广大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本领恐慌”实际上就是能力恐慌,由于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思想,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自我完善,才能顺应新课改的大潮流。不改变就无法胜任,不改变就有被淘汰和面临下岗的危险。面对新的知识与技能,面对社会对他们新的定位与期望,教师们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与焦虑。

一、教师“本领恐慌”现象的现状

1.教师在调整知识结构、组织和开发教学内容方面的困惑

过去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注重的是所编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从而导致课本内容过多、过难。学校和社会较多关注的也是人才选拔及进一步深造,而较少考虑社会的需要,以及每个受教育者长远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拒绝接纳新知识,仅靠吃老本,循规蹈矩,缺少反思,从而导致知识老化,结构失衡。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与适应性。

面对新的课程内容,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以及互相之间不断地综合渗透,教师必须重新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调整。而传统的观念,陈旧的知识,固有的体系,使他们在接纳新知识,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怎么组织内容才能让学生学得有兴趣,选择什么样的知识才能紧跟时代步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同时又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些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道难题,也正是许多教师的茫然与困惑所在。

2.教师在协调师生关系、发展学生个性与能力方面的恐慌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学习。过分地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动辄训斥与体罚,学生在严厉地管教下,唯唯诺诺,小心谨慎,唯师是从。没有丰富的想像力,缺少各自的创造性。导致学生个性丧失,千人一面。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教育的核心。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要求师生关系趋向于平等合作。但是教师们往往难以放下架子,总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可冒犯,自己就是知识的权威,一旦学生提出建议或发表不同见解时就表现得诚惶诚恐。所以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他们既希望能够发展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创新,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又怕自己在学生面前威风扫地丢了面子,最后导致班级内无法控制、一盘散沙的局面。他们在管理方面表现出对学生的不信任,在与学生合作方面也是顾虑多多,矛盾重重,这就使许多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以及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3.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教学信息以及实施教学过程中的焦虑

对于以往的传统教育,因为教材与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教师不需要搜集和处理过多的信息来组织教学内容,不需要过多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发展,仅仅使用黑板、粉笔和教科书就可以完成教学的全过程。

而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课程改革,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共享化、教学个性化、学生需求多样化的特征,教师必须具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再现信息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传授知识的能力,以及在信息化环境中顺利完成与学生、同事之间的合作交互能力。"

这意味着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并且熟练掌握,才能在新课程实施和应用过程中游刃有余。然而大多数教师自身信息意识薄弱,而且都背着沉重的教学负担,很难抽出更多精力投入在新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能掌握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技能,真正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还是顾此失彼,难以胜任。所以教师在学习和应用新技术过程中也表现出相当的不自信或畏惧心理。

4.教师对教育科研创新的畏惧

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供应商,总以“教书匠”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认为只要会教书、教好书就可以了,至于科研创新那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所以导致教学过程只是教而不思、教而不研的低层次反复,学生也是毫无生机地死记硬背,机械式地接受。而新课程目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过硬的创造性素质和探索性的精神,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开始意识到科研创新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但教学过程中长期的循规蹈矩和经验授课,使教师缺少创新研究的

策略和方法,他们不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挖掘创新点,发现新问题。即使有参与科研创新的欲望和需求,也无从下手,不知道选择什么问题更具研究价值,怎么研究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个性的发展。也有教师觉得科研创新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于是把其当成一种额外负担,进而忧心忡忡。

二、消除教师“本领恐慌”现象的策略

1.教师自身方面

(1)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完善,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拓展其他方面修养,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一个完整的人。在重视学生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心理情感的变化,给予他们爱、鼓励和关怀。

(2)教师要改变过去以强迫、压制为特征的权威意识,将自身的居高临下变成与学生的平等融洽。主动走出自我封闭的狭小圈子,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发现和利用班内外和校内外一切可利用资源,这样不但可以拓宽视野,活跃思维,激发灵感,而且还提高了自身的亲和力与人格魅力,自然会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佩服与尊敬。

(3)教师应对自己有客观地认识,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主动取长补短。适当降低对自身的期望值,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应及时排除不良情绪,学会自我调适,一旦出现一些自身解除不了的心理困惑,可以借助于他人或心理咨询机构等。尽量让自己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提高自身的耐挫力。

总之,教师们要领悟到,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只会考试升学、缺乏人文情感的冷冰冰的机器,而是要培养既有知识有能力又不缺乏爱心,同时又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身心健康的社会人。

2.学校方面.

(1)学校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改革氛围,尽可能地争取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对新课改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为教师实施新课改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物质方面给予实际利益,在精神方面给予欣赏和鼓励,让教师不断体验由失败转向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和使命感。

(2)学校应聘请教育专家和学者向教师介绍新理论、新技能,并与教师共同参与实际课堂教学过程,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反思,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最后提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然后组织教师展开研讨、交流,将自己的感想和成果与其他教师分享,从而加深对新课改的认识和理解。

(3)学校要为教师创建使用信息技术的环境,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定期在教师群体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合作与观摩。但同时也要注意引导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无视教学内容,单纯地为了实现多媒体教学而盲目使用技术。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对于技术含量过高的部分,可以利用资源库中已有的素材,也可以让其他技术人员协助教师来完成,而不必对学科教师有过高的专业化要求。这样省时省力,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4)学校到教师都要认真推行与课改相对应的考评制度。考试制度不改革,教育还会回到过去老路上,课程改革也将是一纸空文。所以学校和教师要以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为宗旨,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使考试评价手段不断激励学生追求卓越,不断进步创新,从而也减少教师在追求升学率与素质教育之间的权衡不定。

最后,希望全社会都能够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给我们的教师以更多的理解、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协助他们走出“本领恐慌”的艰难境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心中的黄河
我心中的黄河(1)
我爱黄河石
黄河在呻吟
黄河·警示
奔腾的黄河
我也追星(贝多芬)
我心中的黄河(2)
朋友的烦恼
黄河,我爱你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黄河魂
成长的烦恼
看黄河大桥
地下室外墙的设计总结
后张预应力砌体柱受压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甲方代表的“那些事儿”
浅谈曝气池的设计与设备选择
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实例
浅谈“工程项目经理”这个角色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答辩常问问题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高层抗震设计
一个老工程技术人员对土木年轻人的忠告
赖特给从事建筑的青年的14点建议
甲方、监理、总包——工程中的三国演义
钢板箍和钢牛腿技术在建筑物增层改造中的应用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施工裂缝的分析及控制
家具摆放有禁忌
《路旁的橡树》 作者及作品简介
《路旁的橡树》 教师语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点问题探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知识点精析
《路旁的橡树》 重难点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训练素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难点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趣闻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师语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