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8
浅论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论文关键词】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 抽象思维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素质教育中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之一。随着思维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物理教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前言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重心所在。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应当是一个思考的王国。”近年来,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著述颇多,在物理教学方面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物理教育是青年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素质教育中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之一,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定律的发现,还是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思维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对抽象思维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在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高中物理实际上还是和初中物理一样在研究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而物理概念是这些现象中某一类的共同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规律是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到的。因此,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关键是抓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引入”和“推导”。引入不当、推导呆板、僵化,就可能变为老师武断地把学生往前“拖”,“拖不动就可能抱着学生或背着学生“走”,从而使学生变为死记结论。所以“引入”和“推导”不是看老师说了多少,而是看是否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如果老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引入和推导,则“话不多”而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
“引入”的方法有:实验引入法(实验要求明显、新奇、巧妙)、类比引入法(类比要恰当、生动形象)、现象引入法(现象要典型、充分,这种方法也叫举例引入法)、问题引入法(也叫提问法,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推理引入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概括,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
2.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应用逆向思维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们的思维活动,按照思维程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按事物发展的过程先后,从起因分析推断事物发展的结果,称为正向思路;按相反的程序称为逆向思维,即从事物发展的结果追溯起因。牛留信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从五个方面进行逆向思维:研究对象的逆向思维;条件的逆向思维;思维程序的逆向思维;因果关系的逆向思维;光路可逆的逆向思维。笔者认为,这确实符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其实逆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处处时时都可进行,并结合正向思维开展,效果会更好。下面,我们以《曲线运动》一节的教学案例来说明: "
(1)引入新课时的问
师(引入):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如果运动物体不是沿直线运动的话,那将做什么运动?
生(回答):作曲线运动。
师:肯定吗?是不是一定得作曲线运动呢?
学生(犹豫):有回答坚持说一定做曲线运动,还有的说是静止。
师:请注意我们指的是“运动物体”。
在学生终于搞清后,我让一个同学上黑板来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给机械运动分类,即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对课堂教学中得到(归纳总结)的结论进行反问
例如,当得出“一切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后反问:“一切变速运动都是曲线运动吗?”
(3)在巩固应用知识时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问和反问
可见,通过课堂上这种反问式的逆向思维陪养,不但上课效果明显了,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采用开放题和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改革传统教学,其中改变唯一解题方法的传统题(或封闭题),但适当地采用和引入一些更具发散思维的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理由是:①按照“马登理论”,学习的本质就是鉴别,又由于鉴别依赖于对差异的认识,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扩展变异维数(或者说,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而,又由于开放题不仅具有多种可能的(正确)解答,也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题方法,因此开放题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事实上就有效地拓展了学习空间。②另外,由于常规的物理教学主要集中于收敛思维,因此,这就凸显出开放教学的一个明显的优点,即特别有利于学生发散型思维的培养。叫任何好的题目,如果没有适合形式的教学去保证,这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可能性就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性。
例如,一质量m的小物体(可看作质点)以Vo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倾角为e的斜面冲上去,当它静止时离斜面底端的距离为多少?已知物体m与水平面及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p,且近似认为m可能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可见,教师要进行思维教学,必须本身是问题解决(当然包括解物理习题)方面的高手,并且能够根据各种资料上的习题或网上的习题,结合生产、技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物理情景编制出一些高质量的题来。
3.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对于名家千锤百炼编写的教材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要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结论,不轻易就相信。学生作业中有错误,老师批改后找出来归类,然后让学生相互评定,找出错误原因。也可尝试学生互批作业,然后让学生报告发现的错误之处。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请看下面的例子:
三、结语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每个教师放在首位考虑的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时刻贯穿于素质教育中。然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时刻总结、分析,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思维,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观察小蚂蚁
- 暑假南昌一日游
- 我的课余生活
- 快乐的十分钟
- 家乡的变化
- 有趣的北湖公园
- 观察小鸡
- 美丽的学校
- 我的妈妈
- 美丽的家乡
- 我的课余生活
- 秋天的图画
- 第一次购物
- 镜子里的我
- 爱干净的妈妈
- 浅谈课程改革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 浅谈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现状的反思
- 简述努力完善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公共投入政策
-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
- 投入不足:农村基础教育面临危机
- 浅谈高师教育改革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尝试
-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 ----论90年代中国的影视文化(1)
- 数字转播车规模设计思路的突破与一级切换并车的实践(1)
- 浅谈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问题解决
- 互动的观看表演——电影传播中的受众分析(1)
- 论高职院校诚信校园文化建设
-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及教育救助研究
- 关于社会科学信息需求类型及特点分析
- 关注新课程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 浅谈对完善以县为主的树基础教育投人体制的探讨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设计
- 《给予树》教学实录
- 《陶罐和铁罐》教案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 《掌声》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 《从现在开始》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 《花钟》教学设计
- 《掌声》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其内在思想的?
- 《蜜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