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阅读模式给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关于阅读模式给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阅读模式给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

论文关键词: 阅读模式 对外汉语阅读 启示

论文摘要: 阅读是留学生学习和掌握汉语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外汉语阅读教学对整个汉语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国外语言学家主要推行三种阅读模式,即“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和交互模式。本文分别对这三种阅读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一些启示。

一、阅读理论的发展

(一)“自下而上”阅读模式(Bottom up Reading Model)。

Gough的“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也被称作信息加工模式。它把阅读过程看成一个直线形的过程,即阅读过程由音素开始,再到音节、词语、句子及语篇各个由低到高的语言层次,较低层次的语言识别不受较高层次的影响。读者通过实施阅读,从书面语言平台接触与接收信息。

(二)“自上而下”阅读模式(Top down Reading Model)。

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代表人物Goodman(1967),Smith(1971)等人提出了阅读的“自上而下”模式。“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强调读者对文本材料的综合理解。读者利用本人已有的知识去构建篇章意义的过程,即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语音、句法和语义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选择地捕捉最有意义的语言提示,进行一系列的推断、预测、验证和修改,以获得意义的过程。

(三)“交互”阅读模式。

上世纪70年代末,Rumelhart等人提出了交互模式阅读理论。“交互”模式认为每一阶段的知识分析既有来自低级阶段,也有来自高级阶段的分析。只有当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信息吻合时,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正确理解,否则假设就要重新修改和建立,直至两种信息完全吻合。也就是说,阅读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的复杂相互作用过程。

二、模式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

(一)“自下而上”模式。

该模式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应在于语音、词汇的教学,体现为以词汇、语法为主线,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则往往忽略阅读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其阅读教学的目的只是帮助学习者读懂课文中的字、词、句等,虽然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但不利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自上而下”模式。

该理论认为教学的重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课文进行积极的预期、核实、修正、扩展,然后再预期。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只是对一些学生普遍认为的难点问题加以指导。把阅读材料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重视通过语言形式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强调语言知识与背景知识的重要性。阅读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图式,以便学生更好地利用图式完成预测、假设、验证等阅读过程,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对课文进行积极的认知加工,这强调了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地位。 "

三、对汉语阅读课教学的启示

综合以上理论研究,我们认识到,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培养思维的过程,还是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过程。因此,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究竟采取何种模式,就成为摆在汉语阅读课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纵向。

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不断向目的语发展、靠近的过程,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者的阅读模式也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就应该是变化的、分阶段侧重的。

对初学者来说,因为受词汇、语法等语言学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阅读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而进行的。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能力为目的,加强词汇、语法的教学。

在中级阶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阅读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语言能力、语言技巧,而且包括获取交际信息、丰富自身文化背景知识等。阅读的模式既可能是自下而上的,也可能是交叉进行的。教学的重点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猜测能力,甚至包括语篇思维能力等。

(二)横向。

1.提高语言知识水平

学习者首先必须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如果词汇量、语法知识和语言知识欠缺,就会造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方式受阻,也就谈不上“相互作用”和“双向交流”的阅读活动。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语言水平,学习者才能与文本发生意义上的联系。

2.扩大文化背景知识

阅读不是一个单纯吸收信息的消极过程,而是读者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结合文字信息进行理解的积极过程。因此,影响读者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除语言知识外,还有非语言知识。因此文章读不懂或理解错误不应完全归咎于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不够、句子结构不懂等,而有可能是学习者背景知识的欠缺,从而导致文本理解错误或困难。

因此,教师应该向学习者介绍与文本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建立丰富的非语言知识,帮助他们减少阅读障碍,促使“自上而下”阅读渠道的畅通。

四、小结

综上所述,阅读理论从上世纪开始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对阅读模式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而对阅读过程的不同认识反映在教学上就是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对不同的阅读理论有所了解,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学到语言知识,更在阅读能力上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卞鲁霞,王明初.背景知识与语言难度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

(14).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杜学增.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能[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1996.

[4]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 [6]季秀清.外国留学生汉语阅读中字形与字音的作用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Carrell.P.L.Introduction: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A]. Interactive Approache4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C]. Ed.P.L.Carrell et al.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1-7.

[8]Rumelhart,D.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A].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4th ed.Ed.R.B.Ruddell et al.Newark,Delaware: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94:864-89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创建文明城市
当小老师
拥有成功
打字记
捉河虾
鱼缸里的石头
我爱小马
真想再玩一把
省钱大比拼
学绣花
做书架
发生在“语文月”的故事
拔河
包千张包
快乐十分钟——打雪仗
图书的网络化生存
浅谈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继续教育创新
关于关注社会民生 注重应用创新
浅谈“以德治教”: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
论信息社会与创新教育
关于以德治校的思考与实践
简述“创新”内涵的三层拓展与社会意蕴
让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和谐
谈以德治校以德示教以德育人
以德治校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的思考
浅析中职学校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主体性策略下的教师课堂教学
以德治校及师德建设
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组织在以德治校整体育人中的作用
加强道德建设 坚持以德治校
新“东施效颦”──《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词句教学
《再见了,亲人》第二自然段的层次分析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的抒情方式
阅读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再见了,亲人》教学漫谈
《再见了,亲人》导入语设计
谈《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
《再见了,亲人》教学中主题的体现
由苦及乐──我教《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引读教学
反差中的震撼──《再见了,亲人》的理解误区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