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当代青年品德教育点滴谈

关于当代青年品德教育点滴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7

关于当代青年品德教育点滴谈

"

论文关键词:传统道德 西方文化 精华与糟粕 现实意义 与时俱进 时代精神

论文摘要: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优秀的、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道德标准,扬弃腐败没落的糟粕部分;吸取西方文明中先进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道德,摈弃其中与我国国情相抵触,不利于我国青年成长的反动倒退的部分,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上下一心齐抓共管,搞好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华夏5000年文明留下许多东西,其中既有瑰宝也有糟粕;世界众多民族 ,包括当代先进的西方文明也有许多不同的思想文化 ,其中当然也有精华之处和污浊之物。对祖宗留下的文明遗产,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批判继承;对外来文明也要驱邪留正去污存清地选择吸收。

用传统的瑰宝和外来的精华去教育去影响当代青年;帮助当代青年辨别和认清传统中的腐败和外来中的污浊从而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正是“己口之璧 ,可以辟邪 ,他山之石亦可攻玉”就“已口之璧”和“他山之石”谈几点肤浅之见。

1 己口之璧也可“辟邪疗疾”

《红楼梦》25回《魇魔法姐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有段写道:“贾政问道:你道友二人在哪庙焚修?那僧笑道:长官不许需多话。因闻得府上人口不利,故特来治疗。贾政道:倒有两个人中邪,不知你们有何符水?那僧人笑道:你家现在有稀世奇珍,如何还问我们有符水?……后来果真用宝玉口衔的璧治好宝玉和凤姐的病。

这虽是小说家的文学创作,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作者是在告诉我们:凭借自己故有的传承的潜质,稍加“持颂“激发潜能也可以 发挥它的现实积极作用。

而当代青年思想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从媒体上传来的信息却令人不敢乐观,甚至有些还叫人毛骨悚然。当代青年是社会的主流力量也是未来的中坚力量,做好当代青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四有”新人则是当务之急。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的儒、墨、道、法家在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及文明实践中的异同,并分别比较其在该时的优劣盛衰。特别是精确地分析了他们主张的精与糟对当前现实可溶性与排异性,对我们批判地继承先秦诸子的思想对当代青年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先生对古籍启蒙读物《三字经》的解读深刻剖析了人们长期以来熟读不解熟视无识的似浅实邃,似狭实博的童蒙文史知识,礼仪常规的小书的深邃内涵 ,给我们提供了一册对青少年进行批判继承传统道德教育的辅助教材。

北师大教授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和《感悟论语》在《北家讲坛》播出给我们开启了一个读经的新的侧面,告诉我们:所谓经典就不是只能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去探索去理解的,如果只能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的研读的那恐怕就不能称为“经典”了。于老师的“心得“和“感悟”给青年们提供了一条从传统的经典中吸取提高道德修养 ,加强心理素质的途径。 "

《易经》也多次提到“随时偕进”,“与时偕极”。《大学》一书中也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学者、哲人们并不把包括道德标准在内的文明、政治、法制 、文化看成一成不变的死框框。因此 ,对传统的道德标准作适合新的时期需要的解释,就顺理成章了。要使当代青年都能走上正确的光辉大道,首要的是加强道德教育 。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及社会主义的法制理念作为指南、作为范本对青年进行培养。

此外,加强传统的、经过去粗取精的扬弃过程的道德观念的继承也不无补益。譬如 :传统道德的第一个“忠”字 ,它强调的忠于君,忠于国、忠于事。这中间既有腐败的愚顽内容 ,也有不少可取代之处。“忠于君”当然不可取 ,而“忠于君”与“忠于国”往往是紧密相联的。古代许多忠臣能够名留千古就是因为忠于国也忠于君的原因,而单纯地只“忠于君”的愚忠者,历史上留下的极少。而为了国家和社稷暂时弃君于不顾的“忠臣”却大有人在。如明英宗时的“土木堡之役”英宗被俘,而大臣于谦力驳群顽打算割地求和以救英宗的谬论毅然拥立新君,安定朝政,巩固了国防,后来瓦刺见无隙可乘只好放回了英宗。这虽然仍有忠于一姓王朝的不可取之处,总比那些不顾国家民族利益而只忠于一君的腐儒辈高明得多。

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国家、为民族、为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理想浴血奋战,坚韧不屈、抛头颅、洒热血。这样的忠于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大忠我们能不继承吗?那些忠于职守、敬业奉献、不记报酬、艰苦奋斗的忠于人民的大忠,我们能不学习吗?对于这个封建时代的一号标准“忠”我们当代青年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道德营养。而“孝”这个标准则是几千年来士大夫阶层文人骚客,农工商隶均一致尊奉的,尽管有的人实不孝而自称极孝,特别是历代帝王均自我标榜为“纯孝”之君包括那些杀父或逼父而得位的君主无不自称为以孝治国的贤君。伪孝者且不论,古代所尊奉的孝既有愚顽的蠢孝子,也有沽名钓誉的假孝子。像《郭巨埋儿》、《割股啖亲》……等荒唐怪异的事实不可取。而孝确实又是千年来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固有的美德。我们应该扬弃其中的荒诞怪异和愚昧荒唐的糟粕,继承敬亲、尊亲、瞻亲,推而广之为尊老,敬老的美德以促进和谐社会 的建立。对当代青年来讲“孝”这个标准中也有不少必须继承的部分。

而至于“节”和“义”的道德标准更是不同人群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这个“节”在南宋以前主要是对士大夫的气节而言,要求人们要维护君主、国家和 自身的尊严。对妇女则没有过高的苛求,像娶父妾(李治 )夺子妻(李隆基)寡妇再嫁都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到了南宋程朱理学兴起后这个“节”字就了套在妇女脖子上的绞索了。特别朱患的一句话:“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更是一把斩杀妇女的屠刀。这样的“节”必须摒弃,而“气节”的“节”则必须继承。而“义”应摈弃“哥们义气”类的江湖调黑道味,继承为国为民、为正义、为真理的凛然正气的大义。我国民族传统中的“谦逊、谨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见义勇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等诸多美德都应该继承。

2 他山之石也可攻玉

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世界各个民族的道德传统一样,都有其自身的优秀部分和不良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和时代局限,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时不能不与时俱进,同时也不能不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中符合我国国情与我国青年道德培养的有裨益的部分。

在吸收西方文明时,不能不看到打开了窗户,新鲜空气进入室内的同时,灰尘和蚊蝇也会趁机侵入,因而,在打开窗户的同时必须安装纱窗。也就是说在吸取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时,必须让青年一代分清哪些是先进的、有益于自身价值观、道德观建设的,哪些是腐败的,没落的应该坚决地予以摈弃的。

当前有的青年盲目地甚至全盘的追求西方生活,崇拜西方文明,奉行西方道德标准和生活习惯,请看各种“洋节”诸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情人节”越来越盛行。(笔者不是说“洋节”不该过,而是不能用“洋节”来抵制传统节 日)甚至专用谎言骗人的“愚人节”也有人利用来为自己的的欺骗行为作辩护了,纵观中国的传统节日,则主要是中老年人较为重视,少数青年人对西方文明中的腐败部分都十分热衷。

正如南怀瑾先生在他的《亦新亦旧的一代》一文中所指出的“生为二十世纪末是中国青年,深受古今中外思潮的交流,撞击,思想彷徨与矛盾,情绪的郁闷与烦躁,充分显示出这时代的冲突与不安,因此形成了青年一代的病态心理。”

对青年的这种“病态心理”。必须正确的疏导,指引他们既不走僵化的老路,更不走异端的邪路,正确对待西方文明、西方道德标准。 "

在西方的文明和道德中有许多是先进的、正确的。 “五.四”时期传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对批判传统中的独裁与迷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西方人的平等,职业无贵贱男女的婚姻恋爱 自由,人权思想以及人的敬业、爱业 ,对社会感恩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吸收,也必须吸收的,吸取这样先进的文明以补我们传统之不足。

3 珠玉满筐。俯拾自如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己口”所“含”之“璧”即我们千古传承的优秀的道德传统去教育和指导青年一代,又可以充分利用“他山之石”即西方文明中先进的道德观念以及我们 自身的不足。

利用“口己之璧”与“他山之石”,作为高等院校来讲,条件十分充足 ,高校的“藏珍阁”中“珠玉满筐”,既有可以“避邪去病”的“通灵宝玉”又有“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即,高校内有许多满腹经纶 ,学贯中西的学者、教授。既可以开设专门针对大专学生的讲座、讲坛、讨论 、研究古代传承道德的实现意义和继承也可以讲解、研讨西方渐入的文明中有益于我国国情的引进和吸收。

对青年道德的培养不仅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同时也是每一位为人师表者义不容辞的天职,教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学者教授们在授业之时放在首位的就是“传道”所传之“道”当然也包括道德之“道”正所谓教学生做学问,首先是要教学生“做人” 。

因此 ,充分发挥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不难扭转目前高校学生中的思想混乱局面。

参考文献:

【1】古典文库 礼记.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9.7.

【2】司马迁.史记【M】.北京文史出版社,2004.11.

【4】南怀瑾.南怀瑾选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30.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学习坚强勇敢
读《蜘蛛脱险》有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闯关东》有感
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读《强国之路三十年》有感
挤和钻的精神
《一只贝》读后感
人的价值=尊严爱
读《把握自己》有感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我们要飞翔
读《爱是不败的赢家》有感
读《谁砍的樱桃树》有感
灾难报道中的新闻自由与新闻自律(1)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浅论网络对初中生不良影响的对策分析
浅析新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新特点
跳动的舞蹈史
浅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素质教育
论对学生体育运动负荷的认识与实践
演员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艺术修养的必要性
浅析我国民营电视发展的市场前景(1)
浅析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商代艺术的发展及其特征
课堂里的脑科学——给教师的12条建议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论数学建模教育模式探究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三个儿子》课后阅读练习
《三个儿子》范文习作
《三个儿子》教案讲义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爷爷和小树》教案
初春游北海
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亮晶晶的夜
飞翔的梦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示例
母亲的恩情
《三个儿子》课后练习
《三个儿子》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示例
《三个儿子》知识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