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述顺应理论对礼貌的阐释

简述顺应理论对礼貌的阐释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简述顺应理论对礼貌的阐释

"

论文关键词:礼貌 顺应性 语境 动态顺应

论文摘要:礼貌问题是语用学的热点之一,Brown and Levinson的“面子论”和Leech的“礼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礼貌现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为研究礼貌现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在该理论框架下,礼貌的生成可以解释为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对语境和语言结构作出动态顺应的过程。与以往研究相比,顺应理论对礼貌现象的描述更加完善,因此更具理论及现实意义。

礼貌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但在交际,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采用自己认同的礼貌原则进行表达和理解,这就容易引起误解,导致交际失败。礼貌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语用学的热点话题,Brown and Levinson提出的“面子论”,Leech 提出的礼貌原则,虽然被认为是礼貌现象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但也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其在不同文化中的礼貌问题的阐释能力提出了质疑。

Brown and Levinson 的“面子论”存在一种西方偏见,只适合西方文化中的礼貌现象,对集体主义的东方文化,如中国、日本则阐释力不强。Leech 提出的“礼貌原则”有六条准则,但这些礼貌策略在不同文化中的运用不尽相同,而且没有与具体的语境结合,只能称为“绝对礼貌”。这些对礼貌现象的解释和礼貌策略只能在个别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运用,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们不能够解释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为什么有些时候语言本身非常礼貌,但听者却认为不礼貌或者语言本身看似粗鲁,实际却是一种礼貌表达。

Verschueren 提出的顺应理论在理论上能够较全面地阐释礼貌的生成。首先,顺应理论的语境内涵能够解释上述语言现象。其次,顺应理论采取动态的视角,把礼貌的产生过程看作语境和结构的各个层面相互动态顺应的结果。再次,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解释了为什么当人们礼貌意识很弱,甚至没有礼貌意识时,也能达到礼貌交际的目的。因此,顺应理论克服了先前研究的缺点,较有说服力地阐释了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现象。

1. 语境关系顺应性

a. 语言无礼和话语有礼

(A和B是多年未见的好友,来自中国东北,在街上相遇)

A:今晚我请客,你一定要来!

B:不去了吧,太麻烦了。

A:有什么好麻烦的?叫你来你就来,这么客气干什么?

B:好好好,我去,我去还不行吗?

A:这就对了嘛。

根据礼貌原则,A的话语很直接甚至有些粗鲁,似乎是在责怪B不愿到自己家里做客。根据“面子论”,A威胁了B的消极面子,是不礼貌的表现。然而,若考虑到A是在表现他的热情好客(精神世界),这又是中国东北的习俗(社会世界),而A和B 是多年未见的好友(物理世界),我们就可以理解A并不是不礼貌。可见,语言无礼的言语行为在具体语境中是可以表示礼貌并实现话语有礼的。

b. 语言有礼和话语无礼

A:(对家人)能劳驾您帮个忙把汤勺递给我一下吗?

即使在语言上非常礼貌,说话者还是被认为是无礼的。此处语境很明显:他在和家人说话,没有必要用这样复杂、正式的句子来表达礼貌,听者会认为他很不耐烦,甚至是在讽刺。这种情况下,简单、直接的语言更合适,如“爸,把汤勺递我。” "

2.动态顺应过程

Middle-aged woman: Would you like to have more rice?

Girl (Silence): Am I a boy?

Middle aged woman: Oh, you have a good figure. It does not matter if you have more.

Girl: (smiles) really?

在对话中,中年女士慷慨地向女孩提供食物,这在礼貌原则中是礼貌的行为。但女孩却认为更多的食物对她的体型不利,因此很恼怒并说“Am I a boy?”,在语境改变的情况下,女士相应地改变了她的礼貌策略,迎合女孩的想法,达到了交际目标。

3. 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

a. 无意识礼貌

(李全是某校校长,平时同事、同学们都叫他“李校长” )

A:我上次出差的发票还没报销呢!

B:你要去的话赶紧去,听说李校长星期五去美国,要去一个月呢。

当B提到“李校长”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出于礼貌。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礼貌行为。在对话中,称呼“李校长”只是出于一种习惯,说话者的意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b. 有意识礼貌

(甲的一位大学老师刚从英国归来)

甲:好久不见了,顾老师。我们都很想念您!

乙:我也很想念你们呀!

甲:多年不见,顾老师真是越来越年轻亮了!

乙:(笑)还年轻呢,都快成老太婆了。

当甲称赞老师时,她对交际语境非常清楚,因此有意在语言上保持礼貌。她知道大家都喜欢听别人的称赞,并且,人们都希望会被人记起。在这个过程中,甲通过有意识地选择礼貌语言,成功地达到了交际目的,取得了预期的交际效果。

礼貌现象的共性在于礼貌的顺应性。只有承认礼貌的顺应性,才能找到并弥补礼貌原则的缺陷,促进礼貌研究的发展,丰富语言顺应论的理论体系。在交际中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只有在动态语境的顺应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礼貌策略,才能避免文化冲突,消除误会,为各文化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Brown, P. & Levinson, S.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 in Language Usage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Amold.1999. [5] 秦勃.礼貌的顺应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第17卷第2期,102-10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乞丐成功之路——高尚的施舍
学会感谢
迎接期末考试
春之歌
河滩真美啊!
第一次学会独立
我们班的“三条龙”
早晨的雾
绿与白
感恩
比吃甘蔗还甜
我的“双胞胎”朋友
猫族
动物园
校园新风
浅论历史人物教育范式教学实践思考
推拿疗法结果舒血宁针治疗颈性眩晕三十八例
关于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的探讨
试论学习支持服务的艺术设计数字化学习平台设计
简论河北省高校音乐学专业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中西医联合治疗28例真菌感染诱发哮喘
浅论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面瘫“倒错”一例分析
补虚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试析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育工作的策略
针刺横骨穴治疗老年性夜尿频的临床观察研究
手法整复、7块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44例分析
桂枝汤加减治疗妇科疾病医案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研究
关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云南的歌会》课文评点
《云南的歌会》词语解释
《云南的歌会》场面描写,手法各异
《云南的歌会》材料典型,层多面广
《云南的歌会》人物描写,精雕细刻
《云南的歌会》研读赏析
《云南的歌会》环境描写,烘云托月
《云南的歌会》中心意思
《云南的歌会》背景知识
《云南的歌会》重点句子分析
《云南的歌会》多音字辨析
《云南的歌会》写作特点
《云南的歌会》疑难解析
《云南的歌会》结构分析
《云南的歌会》词义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