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院校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探析

关于院校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院校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探析

"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文章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探析,明确提出在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自1995年全国“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院校第一次工作会议”以来 ,文化素质教育在普通高等院校已由试点开始转向普及,并不断得到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在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和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 由于在认识水平 、教育资源、师资力量以及教育手段等诸方面的差异,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还存在着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的不相适应,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相适应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解决认识问题是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必须充分认清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为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

1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认为:一个民族如果只有经济成就而没有文化上的觉醒和进步,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文化素质是一个民族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核。21世纪中国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在世界民族之林 占有一席之地,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着力加强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解决好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实用主义的影响,高职院校逐步走上一条职业化和专业性训练的道路,而人作为社会的人,其价值仅仅被局限于“工具”的意义上,而这种实用主义教育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当前,人类进入了高科技日益增长的知识型社会,也是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文化需求全面增长的人文社会,人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需要和满足,对于高职生来说,积极的人生态度,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比其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为重要,他们更需要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因此,推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复兴,加强对高职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2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重要内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教育。人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文化素质教育对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文化素质教育所包含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是形成社会及人的价值取向的依据,是提升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完善人格的基础。哲学教育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地理知识教育可以让人系统地了解历史和国情,激发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文学艺术教育活动有助于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促进美感的升华和良好个性的发展文化素质教育对业务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学生在校学好专业知识及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从更深层次上推动专业教育,提高专业教育质量。文化素质教育也是大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懂得重视健康,珍惜生命,进而使 自己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和压力。为此,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切入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保证

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创新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也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对于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素质教育能够完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一般来说,理工科重逻辑思维,文科重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对人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或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发展理工科学生的想象、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有利于培养文科学生定量分析的逻辑思维。左右脑的均衡开发,有利于挖掘人的创造潜能。想象力是个体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是创造思维的可贵品质。而丰富的想象,正是通过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通过文学、艺术的教育培养起来的,它对完善人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创新人才文化环境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先进文化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无形中营造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文化环境。

4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人”的培养逐渐被“才”的训练所取代到了20世纪中叶,这种忽视人 自身素质教育的专业技术教育的弊端 日益显现。世界各国大学都认识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试图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来加以改造。

目前,高职院校一般是以工科为主的文、工综合类院校,大多为大专层次,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上,高职生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自卑感强等,高职教育应正视现实 ,正确估价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认识到教育质量的竞争关系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成败,认识到21世纪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等时代特征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认识到高职教育所培养的目标不单纯是“专业人”、“职业人”,更应是具有人文内涵的“社会人”。为此,高职院校要紧跟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竞争,切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只有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毕业生,才能在社会上占有自身的发展空间。

5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市场竞争El益激烈,而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标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对于高职生来说,积极的人生态度、明确的社会责任感等比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重要,是高职生成长的重要基础。培根说:“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科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能使人善辩。”用人单位在注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第一岗位”需要的同时,还高度重视高职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也日益注重毕业生人格的健全、社会适应能力、交往合作能力、文化素养、伦理道德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等的提高。而一些高职生由于文化底子薄,在受人文艺术、品格情操等方面的熏陶上的欠缺,对人类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缺乏了解,他们在语言文字表达、文学艺术修养、文明礼仪、历史哲学等方面修养不够,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伦理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 、法制观念等等亟待提高。为此,高职院校在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同时,应把加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等的教育和培养放到学生成长的重要位置,努力将文化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高职生实现可持续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6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重“才”而轻“人”,忽视了人的个陛、理智的培养,出现了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的结果,实用主义只能应付一时之需,但对整个民族的长远发展却是极为不利,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根基,也是民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只有把素质教育放到民族教育的战略地位来抓,才能使素质教育得到新的发展,从而使整个民族的素质得到一个新的提升,为民族的发展打牢坚实的基础。在人类即将跨入2l世纪的时代转折点上,综合国力的竞争体现在民族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国民素质是构成民族核心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素质教育关系重大、责任重大,从事素质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题,努力顺应民族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通过对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深刻反思,适应教育发展的正确抉择,始终把素质教育摆到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位置,顺应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为民族的发展作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成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9—06-13.

[4]刘凤泰.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创新人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张岂之.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C].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3卷).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回家乡
乡村的傍晚
田野秋色
雷雨
当我胜利时——乐
孙老师,我向你推荐一个人
春天
诗意的校园
眼镜啊眼镜,别缠着我了
秋天
下雨了
水库风景
做个励志少年——读《鹏程万里》有感
美丽的通灵大峡谷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的税务审计
理财收益的会计核算、税务处理及审计监督
解析当前税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国家治理层面的我国国家审计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协调
孤立点分析在税务审计上的发展运用
烟草行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前标准化作业研究
对企业内部人才流动体系的思考
中国企业的物流运作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税务审计工资薪金扣除的问题及建议
CIO在物流企业的地位及价值
审计师行业专长文献综述
物流成本——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
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探讨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四第二课时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五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六
人教版《比尾巴》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影子》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六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五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七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六第一课时
人教版《影子》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影子》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