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

浅析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

"

论文关键词: 奥尔夫教育思想 教学法

论文摘要: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奥尔夫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本文作者阐述了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法的内容,以及对其的认识和对于实践的几点思考。

一、卡尔·奥尔夫简介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显示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探求精神,曾尝试创作歌剧,并写出许多歌曲。这一切对其教育思想、教学法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奥尔夫教学体系基本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这种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已经超越了国界,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深受各国儿童和教师的喜爱。

二、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1.一切从儿童出发。

奥尔夫教学法的对象不是成人,而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与方法、步骤的确定上,都是根据儿童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内容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儿童的名字或熟悉的歌谣;在方法上,主要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从感性经验出发,通过生动、愉悦的游戏和音响的感受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和传统的先讲规则原理,再做音响练习的理性教学是截然相反的。

2.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基于这一特点,很多人将奥尔夫教学称为“主动性音乐教育”。首先通过学习演奏简单的奥尔夫乐器(包括旋律性音乐乐器、节奏性音乐乐器和捻指、拍掌等“人体乐器”),使所有儿童(包括那些因患哑声或不喜爱唱歌的儿童)都可以亲身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3.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所谓“创造”是指将以前各阶段所学过的东西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独创的小型乐曲。在奥尔夫教学中无论是节奏练习,还是形体动作练习,教师并不限于教授某些技能,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学生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1.节奏、旋律练习。

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它许多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节奏练习主要包括:

(2)“声势教学”。所谓“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是用儿童的身体作为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既简单又有趣的方式。

(3)演奏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及旋律性的音条乐器,进一步扩大儿童节奏表现的可能性。

2.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在奥尔夫看来,“元素性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因此,形体动作与舞蹈教学是奥尔夫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习音乐的手段,而且是学习的目的,与音乐具有相同的意义。奥尔夫的基本形态动作有:

(1)反应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用动作对听觉或视觉的感受做出反应的能力。

(2)体操训练。主要为节奏练习、乐器演奏和指挥练习做准备。

(3)动作训练。即对各种动作进行的技术训练。

(4)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即将各种动作在简单的基础上加以组合和变化。

(5)动作游戏。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6)即兴练习。为了诱发孩子身上的无意识动作,培养和促进这种动作的冲动,并使他们获得有意识的造型。

上述各方面的练习并不是分门别类进行的,而是富有意义相互联系起来的,其中每一项都可以作为另一项的准备、补充或发展。如:器乐演奏可以引入歌唱,歌唱练习可以发展为动作,从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体验音乐。

四、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认识

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我发现这种体系不是单纯音乐的形式,它是动作、语言与音乐的一体化,它是儿童的良师益友。”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出音乐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它通过童谣、民歌、游戏、律动、歌唱、奏乐、舞蹈、童话等内容进行教学,去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以低技术、高艺术的手段,让儿童参与音乐活动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创造、培养音乐兴趣,获得艺术经验,促进音乐艺术生活的进步。

学生音乐基础和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学习,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要求让学生们自己去做,重要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条件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个性。如果学生不愿主动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我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伙伴”和合作者,注重语言沟通,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反复模仿,学会即兴演唱。这样逐步深化的教学,是极大地受到了奥尔夫教学的启发。

五、关于奥尔夫教育思想实践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奥尔夫教育思想,我的启发很大。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音乐是人生而有之的本能。很多儿童在学前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语言、动作、舞蹈相结合的难度较大。奥尔夫说:“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置于躯体之中。”我们从学生们自发的音乐活动中也发现音乐、语言、动作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致力于重建音乐、语言、动作三者之间的天然联系,常常让学生自编自演音乐剧、配乐故事、配乐朗诵等。这样从学生喜好出发,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平时注重节奏感的培养,促使学生艺术趣味的提高。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最基本的元素,没有节奏,音乐将面目全非;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动力和源泉。奥尔夫提出应把培养节奏感作为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中心环节。一开始我用有节奏的语音朗诵入手,让学生通过语言来掌握节奏。如:布谷/告诉/我/什么/花儿/开满/坡,同时,还可用拍手(布谷)、拍退(告诉/我)、跺脚(开满/坡)、捻指(什么/花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四种动作同时演奏即成了四声部。

3.注意乐器与多声结构的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奥尔夫设计了一套音准精确、音色优美的有固定音高的音条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等,其中的“音条乐器”即木琴、竖琴等一般学校是没有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多采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响板、鼓等。因为这些乐器没有指法上和技术上的困难,所以学生较容易操作,乐器和舞蹈、语言相结合,效果良好。这样的多声部结构,织体清晰,层次分明,易记易奏,用来为歌曲伴奏或参加合奏、重奏,收效颇佳。

奥尔夫教育体系是符合音乐教育的普遍规律的,是能被各国所采用的音乐教材,但需根据各个国家的音乐特征和学生的特点加以全面的补充和一定的改动。我认为:奥尔夫教育思想及教学法在中国是较为适用的。因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节奏非常鲜明,打击乐器种类繁多,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们采用奥尔夫教育体系的可能性。当然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音乐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充实、更新和发展。如何更好地将奥尔夫教育体系与我国音乐教育相结合,还有待于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卓娅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3]章枚译.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舍里开超市
ce的早晨
语标点的正确使用 3
语咨询热线
出地道的英语句子 2
诞节祝福英语大全(双语)3
车日的倡议
喜欢所学的专业怎么办?
考英语写作常用的8种强调方式 上
文的开头
诞节英文祝福大全(双语)1
圾分类 刻不容缓
考英语作文精彩短语150条 5
考英语作文过关的12种句型 3
造低级句型 让你的英语靓起来
肉羊高效饲养技术等二则
山羊越冬饲养管理技术
肉羊重点疫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洮北区现代农业发展
生猪饲养成本分析及农户适度规模的选择
生猪标准化饲养技术讲座
如何创建畜牧类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山羊的饲养与繁殖技术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畜牧教学中的运用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山羊养殖技术
云岭黑山羊饲养技术
浅谈当前畜牧业的机械化发展
湖北省波尔山羊养殖技术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六第一课时
《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一
《雨点儿》教学设计五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五
《比尾巴》教学设计三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一第二课时
《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比尾巴》教学设计二第一课时
《比尾巴》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七
《雨点儿》教学设计六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四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六第二课时
《比尾巴》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