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4
论理工科课程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
论文关键词: 理工科 专业课 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可行性方式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的现状、原因,论证了将人文教育寓于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在理工科专业课课堂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他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是培养和谐的人——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现今,我国高校在理工科学生的培养上,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则相对薄弱,往往由学校划定专门的机构或开设专门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相关素质。其实,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单凭某一门课、某一个机构或某个老师就能完成的,它应该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而专业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主观上师生都很重视,客观上这些课程有相对较多的课时量,因此,把专业课的课堂作为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其优势毋庸置疑。
1.在理工科专业课课堂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人文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给理工科的自然科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但“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本身,还在于让学生了解这种结晶当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以说,离开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而离开科学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造就的同样也只能算是一种并不丰满的人文素质[1]。自然科学与人文素质的紧密联系告诉我们,在理工科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2.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
笔者从2005年开始尝试在课堂上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是如何将专业课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
2.1就地取材,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内涵。
任何一门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代代学科人的不懈努力,他们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记住的。在讲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时,笔者谈到微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谈到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辛勤付出,并针对一些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谈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一些是知名的,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知名的科学家、工程师身上往往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而更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仰。从专业学科中挖掘出的人文内涵,使人文素质教育尤为深刻具体。
2.2博览群书,找学科间的交叉点。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学生的知识面十分广博。教师如果仅仅只是加强专业知识的钻研,就可能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适当涉足其他学科领域会对教学甚至科研大有裨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人文学科和本学科的交叉点,教师适当引申,不仅可以使课堂更生动,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
例如:在广泛的阅读中,笔者发现《周易》中蕴涵二进制思想,然后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该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一些自己的看法,后来很自然地将其引用到《数字电子线路》课程“数制与编码”章节的教学中,使课堂增色不少,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申,和学生谈起《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人文精神。
2.3关注时事,找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情,或多或少地会给我们一些人文方面的启示。因此,教师应关注时事,找到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在课堂上自然引出并加以引申,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例如:在《电子测量与仪器》的课程教学中,谈到“深空探测技术”,笔者很自然地引出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探月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这些举世瞩目成绩的取得是我国科技进步与发展的象征,这无疑会增加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谈到“传感技术”时,举例引出“汶川”地震中使用的“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设备,然后给学生谈在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谈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责任感。
2.4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引导。
在专业课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高地,因为学生亲身的体验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更有利于其认识上的内化,促进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试验教学中,笔者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学生挫败感教育、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4.1加强学生挫败感教育
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历练,心理比较脆弱,这对他们的发展不利。在实践中经历挫败,在挫败后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在实验教学中,除了利用实验本身对学生进行挫败历练外,笔者有时会在实验准备阶段随机地给一些组的实验设备配上若干接触不良的导线或信号线,让学生在反复的测试、调试中经历挫折和失败后再体会成功后的喜悦,从而磨砺学生的心性,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
2.4.2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在社会中,人不可避免要与他人接触,在工作中,更是需要有较强的合作协调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一般采取分组实验,一是实验的需要,二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处理好和他人合作的关系。
2.4.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结语
将人文教育寓于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中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教师要注重把握实质,不拘泥于形式,不急功近利,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见缝插针。在这整个过程中,理工科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是关键。
参考文献: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色
- 可爱的小狗
- 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 市长,我对你说
- 我爱
- 妈妈的爱
-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 绿叶
- 读《匆匆》有感
- 快乐的假日
- 傲立的小草
- 哦!布谷鸟
- 沙木河
- 保护环境,人人有则
- 伴我成长的好朋友
- 试析建立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 试析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 关于有效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 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与教育策略
- 简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试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
- 试析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 浅论高校国防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 试论情绪效应在体育院校辅导员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 搭建Moodle平台整合高校教学资源探讨
- 试论拓展训练对高职教学课程改革的启发
- 简析新课程理念下对师范生评课能力的培养
- 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评价浅谈
- 试析产权\创新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
- 关于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分析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课文评点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习题精选
- 《孤独之旅》同步练习
- 《孤独之旅》难句解析
- 《孤独之旅》鉴赏感悟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课文题解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问题探究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