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新世纪以来广东高校教师价值观念变化探析与对策

关于新世纪以来广东高校教师价值观念变化探析与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新世纪以来广东高校教师价值观念变化探析与对策

"

论文关键词:广东 高校教师 价值观念 价值观变化 值价取向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和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广东高校教师价值观念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对如何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引言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日趋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国的高校教师,特别是广东高校教师面对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利益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一些教师理想目标趋向实际化,价值理念趋向实惠化,道德观念趋向自我化。许多教师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亟待提高。

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立场、取向、态度等,它对人生实践起着导向和支配作用,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追求和价值目标。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素质提高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因而了解和掌握广大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变化突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广东高校教师价值观念变化的分析

新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蓬勃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教育、科教兴国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是整个教育事业自建国以来发展最快、最好、最顺利的时期,也是与整个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不断感受各种文化思潮以及新技术革命猛烈冲击的时期。国民素质随着综合国力的加强而提升,人才强校已是高等学校的共识,在这样一种大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环境背景下,决定了广东高校教师价值观的主流总体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困惑,价值取向有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趋势方向发展,价值判断趋向实用化、功利化的变化趋势。“多元价值观念的形成,导致社会心态与行为方式的变化,造成一些新观念与终极价值观的冲突、行为无序与社会稳定的冲突等等。”

1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改革开放主旋律的认同程度日益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地增强。教师们切实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对政府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对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安康、社会稳定和谐,贫富差距有所缩小等成就感到满意,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同度也在日益提高,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更加拥护党的领导。教师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日趋强烈,要求社会政治生活公开化和民主化,他们认为民意是国家政治事务决策的基础,要确保民意的表达渠道通畅。广大教师对一些重大的政治理论问题有着清醒和正确的认识,在道德规范价值标准上的取向是比较积极的。但是,有的教师对某些政治问题的看法仍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有极少数教师政治敏感性不强,对于重大的政治问题不太关心,面对我国全面改革开放和国内经济体制转轨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感到困惑和迷茫。 "

2 思想解放,个性意识明显增强,进取精神和功利心日趋强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不仅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也为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创造了空前广阔的天地。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们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他们在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外语、计算机、法律等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主动参与竞争。大部分教师认为,竞争并不会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他们越来越重视个人价值、个人欲望、个人利益和个人感情的实现。

3 存在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价值观日趋务实的倾向

大多数教师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认为劳动和奉献仍然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认为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但是,在逐渐淡化传统的道德规范与准则的约束的过程中,不少人已从传统的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向合理的利己主义偏移,他们对于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的价值观念,如合理的利己主义,奉献与索取的一致性,利人与利己的相互承认,义与利相结合的原则等等,都开始接受并引起共鸣。目前,由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膨胀,导致了部分教师的集体主义观念淡化。“利己而不损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为不少人所认同,还有少数人赞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信条。以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兼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已成为许多人处理人际关际的原则。

4 信奉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

高校教师的心态较为平和,愿为教书育人奉献才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责任意识。广大教师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默默耕耘和奉献,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而尽职尽责。他们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广博精深的学识,严谨治学,因材施教,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来教导、感染和吸引学生,使他们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在事业上不断进取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报效国家和社会。但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浪潮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随着人才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金钱欲望的膨胀,脑体倒挂、地位“颠倒”等反常现象的存在,使高校一部分教师心态失衡,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强烈的冲突,高校教师队伍的不稳倾向日趋明显。

三、引导高校教师价值观念变化的对策与建议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的价值观也在改变,在外界信息广泛影响下,教师价值观主流积极与认识多元化发展的现象,是当前我国社会变革时期的真实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虽然有些教师价值观上也确实存在一些消极的因素,但是,总的来讲,当前高校教师价值观主流是好的,应该给以充分肯定。

人们对高校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同时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能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针对目前高校教师的价值观状况,怎样解决一些常有消极因素的价值观是高校面临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是历史的责任,也是时代的要求。

1 加强教师综合素质教育

要对广大教师进行系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学习实践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奉献精神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思辨能力和抵御能力,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要通过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密切联系实际,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深刻认识和认真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规模和效益、德育和智育、改革和发展的关系,科学构建高等院校的布局结构和学科专业设置,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以市场为基础配置办学资源,有利于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经费,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职工的生活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推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继续加大投入,注重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继续保持和发扬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硬件和软件建设齐头并进,提高师资水平,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严格执行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制定和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相关的各类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有关的政策和法规,是引导高校教师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很重要的工作;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稳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盲点,在认真解决广大教师思想问题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于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工资、住房、职称、进修、岗位津贴、科技成果转化、学术论著发表及教学科研项目申报评奖等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进一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知识创新能力。

4 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要拓宽高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渠道,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组织教师分期分批轮流下基层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多了解国情,听一听群众的呼声,看一看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密切工农情感;在开展该项活动时,不能回避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要努力引导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用正确的理论来回答现实生活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他们较为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实践中改造思想,坚定信念,立志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2]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3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缅怀先烈 立志成才
2008奥运会
我和爸爸下飞行棋
2008,拜拜了
《儿童探索大百科》读后感
小水珠历险记
一辈子都是这样
秋天的收获
秋天果园都活了起来
梦想的的地方
英语班的故事
九龙游记
烦人的雨天
放羊记
欢欢喜喜迎奥运
赣式古民居发展现状与对策
论社会主义宪政(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内容解读
曾国藩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论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思想道德养分
论郑和下西洋中宗教文化的规范性传播
从“简约主义”看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朴素、简约之美
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和谐管理的传统文化视阈
中国的“毛泽东热”研究
从昆曲的成功传播看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
论社会主义宪政(19)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关于“孝”与“无后”的辨析
《蜜蜂引路》第一课时
《金色的脚印》说课设计之二
《詹天佑》说课设计之二
《凡卡》教学设计之一
《金色的脚印》说课设计之一
《凡卡》教学设计之二
《月光曲》说课设计之一
《凡卡》教学设计之三
《詹天佑》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二
《詹天佑》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月光曲》说课设计之二
《白杨》第二课时
《詹天佑》说课设计之一
《詹天佑》第二课时
《丑小鸭》说课设计之一